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

鎖定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Maxim Kontsevich),1964年8月25日出生於前蘇聯莫斯科郊區的希姆基,數學家,菲爾茲獎、克拉福德獎、邵逸夫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教授。 [3]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於1985年從莫斯科大學畢業;1985年至1990年擔任莫斯科信息與傳輸問題研究所研究員;1988年12月訪問馬賽-盧米尼理論物理中心;1990年3月至1990年6月應德國波恩大學馬普(Max-Plank)數學研究所邀請訪問交流;1991年1月至1991年11月在波恩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任職;1991年11月至1992年1月訪問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2月至1992年9月訪問波恩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1992年3月被波恩大學授予博士學位;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學院訪問學者;1993年4月至1994年8月訪問波恩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1993年7月至1995年8月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1995年9月1日受聘為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Études常任教授,法國數學家協會數學教授;1997年11月受聘為羅格斯大學主席;1998年被柏林國際數學家大會授予菲爾茲獎;2002年11月5日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獲得克拉福德獎;2012年獲得邵逸夫獎,同年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2014年獲得數學突破獎;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  [4-5]  [7-8]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的研究領域包括扭結理論量子化鏡像對稱 [1] 
中文名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
外文名
Maxim Kontsevich
國    籍
法國
出生地
前蘇聯莫斯科郊區的希姆基
出生日期
1964年8月25日
畢業院校
波恩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2年11月5日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學位/學歷
博士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人物經歷

1964年8月25日,馬克西姆·孔採維奇出生於前蘇聯莫斯科郊區的希姆基 [2] 
1985年,從莫斯科大學畢業。
1985年—1990年,擔任莫斯科信息與傳輸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1988年12月,訪問馬賽-盧米尼理論物理中心。 [8] 
1990年3月—1990年6月,應德國波恩大學馬普(Max-Plank)數學研究所邀請訪問交流。
1991年1月—1991年11月,在波恩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任職。
1991年11月—1992年1月,訪問美國哈佛大學。 [2] 
1992年2月—1992年9月,訪問波恩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
1992年3月,被波恩大學授予博士學位。 [8] 
1992年10月-—1993年3月,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學院訪問學者。
1993年4月-—1994年8月,訪問波恩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
1993年7月—1995年8月,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1995年9月1日,受聘為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Études常任教授,法國數學家協會數學教授。 [8] 
1997年11月,受聘為羅格斯大學主席。 [8] 
1998年,被柏林國際數學家大會授予菲爾茲獎。
2002年11月5日,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4] 
2008年,獲得克拉福德獎。
2012年,獲得邵逸夫獎,同年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4年,獲得數學突破獎。 [7] 
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5]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主要成就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的主要貢獻有:對任意泊松流形有效的形變量子化,拓撲場論中的穩定映像的模空間,利用一種類似費曼路徑積分的複雜積分構造的扭結不變量。他通過引入全新的矩陣積分模型,結合幾何與組合技巧完全證明了Witten猜想。給出了Gromov-Witten不變量的代數幾何定義,並得到平面上經過任意3d−1個點的d次有理曲線數目的公式。發展了穩定映射模空間上的局部化方法,並利用模空間的組合結構,將曲線計數(或Gromov-Witten不變量計算)問題簡化為曲線模空間上的Hodge積分,這一開創性的工作引發了Gromov-Witten理論的大發展。 [1-2] 
  • 學術論文
據2023年10月AMiner平台數據,馬克西姆·孔採維奇已發表學術論文76篇,被引12372次,H-Index:38。 [6] 
[1]Maxim Kontsevich.Deformation Quantization of Poisson Manifolds[J].Letter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no. 3,2004: 157-216
[2]Maxim Kontsevich,Yan Soibelman.Stability structures, motivic Donaldson-Thomas invariants and cluster transformations[J].arXiv: Algebraic Geometry,2008.
[3]Maxim Kontsevich.Operads and Motives in Deformation Quantization[J].Letter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1999. [6] 
[4]M. Kontsevich,Yu. Manin.Gromov-Witten classes, quantum cohomology, and enumerative geometry[J].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1994.
[5]M. Alexandrov,M. Kontsevich,A. Schwarz,O. Zaboronsky.The Geometry Of The Master Equation And Topological Quantum Field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A,1997. [6] 
  • 學術交流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被邀請在1994年蘇黎世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一小時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出了同調鏡像對稱理論,試圖從幾何上給出鏡像對稱的數學解釋。 [2] 
  • 科研項目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和同事們共同參與了由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的“ReNewQuantum”研究項目,目標是建立量子力學和整個量子物理學的新基礎,基於Resurgence理論,通過使用複數,讓整個理論變得可計算並達到高精度。 [1]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23年10月北達科他州立大學數學系和美國數學學會的聯合項目平台數據,馬克西姆·孔採維奇獨立培養或聯合培養畢業博士生8位。 [9] 
學生姓名
畢業學校
畢業時間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巴蘭尼科夫(Sergey Alexandrovich Barannikov)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99年
鮑里斯·紹伊赫特(Boris Shoikhet)
——
1999年
羅蘭·弗里德里希(Roland Friedrich)
2004年
德米特里·帕諾夫(Dmitri Panov)
2005年
亞歷山大·恩古拉托夫(Alexandre Engoulatov)
巴黎第十一大學
2006年
亞歷山大·烏斯尼奇(Alexandr Usnich)
2008年
法比安·海登(Fabian Haiden)
2015年
餘嶽(Tony Yue Yu)
2016年
參考資料: [9]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1992年
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奧托·哈恩獎章(Otto Hahn Medal, Max-Planck-Gesellschaft)
1992年
歐洲首席代表大會巴黎市長獎(Prix de la Mairie de Paris, Premier Congrès Européen de Mathématiques)
1997年
龐加萊獎(Henri Poincaré Prize)
1997年
國際數學物理大會獎(Priz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Brisbane)
1998年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2002年
法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
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
2012年
邵逸夫獎(Shaw Prize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2012年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
2014年
數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 in Mathematics)
2015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參考資料: [1]  [3-5]  [7]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擔任職務
期刊/書籍名稱
1994年
編委
《Compositio Mathematica》
1994年—
編委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Research Notices》
1996年—
編委
《Publications Mathematiques IHES》
1996年
編委
《Selecta Mathematica (New Series)》
1999年
編委
《Letter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2007年
編委
《Journal of Noncommutative Geometry》
2007年—
編委
《Communications in Number Theory and Physics》
參考資料: [7]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的父親是韓國語言與歷史方面的學者,母親是工程師,他還有個哥哥,後來成了計算機視覺專家。 [2] 
  • 成長教育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讀中學時就開始接觸大學的數學與物理知識,他對數學發生興趣,得益於他的哥哥和幾本好書。他的數學天賦在數學競賽中得到了體現,16歲時獲得全蘇中學生數學競賽第二名,使他在中學畢業時受到莫斯科大學的垂青。 [2] 
  • 興趣愛好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有很多時間花在音樂上(他擅長演奏大提琴),還在業餘的法語強化班上認識了後來的夫人Rosanova。 [2]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人物評價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和愛德華·威滕使用物理學方法論開創了一門用於研究不同類型集合物體的新數學學科,具有“突破性意義”。瑞典皇家科學院評) [1] 
馬克西姆·孔採維奇因Witten猜想的證明、萬有紐結不變量、曲線計數幾何、形變量子化這四項幾何學方面的工作而著名,他的傑出工作和原創觀點對這些研究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時任哈佛大學教授Taubes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