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坦

鎖定
孔坦(285年—335年),字君平,居會稽。孔子第26代後人,晉朝人,任世子文學,後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後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勳,諡“簡”。
君平
所處時代
中國-晉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會稽山陰
出生日期
285年
逝世日期
335年
本    名
孔坦
家    族
孔子的第25世孫
出生年代
成帝鹹康二年

孔坦生平

孔坦:大司農孔侃之子丹陽太守孔衝曾孫孔吉12世孫孔子25世孫。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傳,解屬文。元帝為晉五,以坦為世子文學。帝踐位,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成帝時,佐王導平蘇峻,累遷侍中。帝委政於導,坦每發憤以國事為己憂,忤導,出為廷尉,怏怏以疾去職。疾篤,庾冰往省,對之流淚。坦慨然道:“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相向乎!”冰為之遜謝。
東晉元帝年間,對州、府孝廉、秀才普加策試,皇帝問孔坦:“吳興徐馥為賊,殺郡將,郡今應舉孝廉不?”孔坦回答:“四罪不相及,殛鯀而興禹,徐馥為逆,何妨一郡之賢。”大興三年(321年)進行策試時,因時值戰亂後,秀才、孝廉多不敢赴考,到場者亦託疾。皇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孔坦上言:“經邦建國,教學為先,移風崇化,莫尚斯矣。”建議申明前制,崇修學校,被皇帝採納。死後追贈光祿勳,諡“簡”。有《孔坦集》留世。坦着有文集十七卷,《唐書經籍志》作五卷。此從《隋書志》傳於世。

孔坦史籍

書 卷七十八
坦字君平。祖衝,丹陽太守。父侃,大司農。坦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傳》,解屬文。元帝為晉王,以坦為世子文學。東宮建,補太子舍人,遷尚書郎。時台郎初到,普加策試,帝手策問曰:「吳興徐馥為賊,殺郡將,郡今應舉孝廉不?」坦對曰:「四罪不相及,殛鯀而興禹。徐馥為逆,何妨一郡之賢!」又問:「奸臣賊子弒君,污宮瀦宅,莫大之惡也。鄉舊廢四科之選,今何所依?」坦曰:「季平子逐魯昭公,豈可以廢仲尼也!」竟不能屈。
“孔君平”這個名字曾在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説新語》中出現過: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附翻譯)
翻譯:
梁國,有一户姓楊的人家。家裏有一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有一次,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剛好他的父親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來迎接客人。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對孩子説:“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答道:“我可沒聽説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孔坦人物背景

先是,以兵亂之後,務存慰悦,遠方秀孝到,不策試,普皆除署。至是,帝申明舊制,皆令試《經》,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太興三年,秀孝多不敢行,其有到者,並託疾。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坦奏議曰:
臣聞經邦建國,教學為先,移風崇化,莫尚斯矣。古者且耕且學,三年而通一經,以平康之世,猶假漸漬,積以日月。自喪亂以來,十有餘年,於戈載揚,俎豆禮戢,家廢講誦,國闕庠序,率爾責試,竊以為疑。然宣下以來,涉歷三載,累遇慶會,遂未一試。揚州諸郡,接近京都,懼累及君父,多不敢行。其遠州邊郡,掩誣朝廷,冀於不試,冒昧來赴,既到審試,遂不敢會。臣愚以不會與不行,其為闕也同。若當偏加除署,是為肅法奉憲者失分,僥倖投射者得官,頹風傷教,懼於是始。

孔坦人物 經歷

夫王言如絲,其出如綸,臨事改制,示短天下,人聽有惑,臣竊惜之。愚以王命無貳,憲制宜信。去年察舉,一皆策試。如不能試,可不拘到,遣歸不署。又秀才雖以事策,亦汜問經義,苟所未學,實難暗通,不足復曲碎垂例,違舊造異。謂宜因其不會,徐更革制。可申明前下,崇修學校,普延五年,以展講習,鈞法齊訓,示人軌則。夫信之與法,為政之綱,施之家室,猶弗可貳,況經國之典而可玩黷乎!
帝納焉。聽孝廉申至七年,秀才如故。
時典客令萬默領諸胡,胡人相誣,朝廷疑默有所偏助,將加大辟。坦獨不署,由是被譴,遂棄官歸會稽。久之,除領軍司馬,未赴召。會王敦反,與右衞將軍虞潭俱在會稽起義,而討沈充。事平,始就職。揚州刺史王導請為別駕。

孔坦仕途

咸和初,遷尚書左丞,深為台中之所敬憚。尋屬蘇峻反,坦與司徒司馬陶回白王導曰:「及峻未至,宜急斷阜陵之界,守江西當利諸口,彼少我眾,一戰決矣。若峻未至,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奪人之功,時不可失。」導然之。庾亮以為峻脱徑來,是襲朝廷虛也,故計不行。峻遂破姑熟,取鹽米,亮方悔之。坦謂人曰:「觀峻之勢,必破台城。自非戰士,不須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無他,時人稱其先見。及峻挾天子幸石頭,坦奔陶侃,侃引為長史。時侃等夜築白石壘,至曉而成。聞峻軍嚴聲,鹹懼來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壘,必須東北風急,令我水軍不得往救。今天清靜,賊必不動,決遣軍出江乘,掠京口以東矣。」果如所籌。時郗鑑鎮京口,侃等各以兵會。既至,坦議以為本不應須召郗公,遂使東門無限。今宜遣還,雖晚,猶勝不也。侃等猶疑,坦固爭甚切,始令鑑還據京口,遣郭默屯大業,又令驍將李閎、曹統、周光與默併力,賊遂勢分,卒如坦計。
及峻平,以坦為吳郡太守。自陳吳多賢豪,而坦年少,未宜臨之。王導、庾亮並欲用坦為丹陽尹。時亂離之後,百姓凋弊,坦固辭之。導等猶未之許。坦慨然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據御牀,共奉遺詔。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限。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膾截耳!」乃拂衣而去。導等亦止。於是遷吳興內史,封晉陵男,加建威將軍。以歲飢,運家米以振窮乏,百姓賴之。時使坦募江淮流人為軍,有殿中兵,因亂東還,來應坦募,坦不知而納之。或諷朝廷,以坦藏台叛兵,遂坐免。尋拜侍中。
三康元年,石聰寇歷陽,王導為大司馬,討之,請坦為司馬。會石勒新死,季龍專恣,石聰及譙郡太守彭彪等各遣使請降。坦與聰書曰:

孔坦成就

華狄道乖,南北迴邈,瞻河企宋,每懷飢渴。數會陽九,天禍晉國,姦凶猾夏,乘釁肆虐。我德雖衰,天命未改。乾符啓再集之慶,中興應靈期之會,百六之艱既過,惟新之美日隆。而神州振盪,遺氓波散,誓命戎狄之手,局蹐豺狼之穴,朝廷每臨寐永嘆,痛心疾首。天罰既集,罪人斯隕,王旅未加,自相魚肉。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蘭艾同焚,賢愚所嘆,哀矜勿喜,我後之仁,大赦曠廓,唯季龍是討。彭譙使至,粗具動靜,知將軍忿疾醜類,翻然同舉。承問欣豫,慶若在己。何知幾之先覺,砎石之易悟哉!引領來儀,怪無聲息。
將軍出自名族,誕育洪胄。遭世多故,國傾家覆,生離親屬,假養異類。雖逼偽寵,將亦何賴!聞之者猶或有悼,況身嬰之,能不憤慨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誠反族歸正之秋,圖義建功之日也。若將軍喻納往言,宣之同盟,率關右之眾,輔河南之卒,申威趙魏,為國前驅,雖竇融之保西河,黥布之去項羽,比諸古今,未足為喻。聖上寬明,宰輔弘納,雖射鈎之隙,賞之故行,雍齒之恨,侯之列國。況二三子無曩人之嫌,而遇天啓之會,當如影響,有何遲疑!
今六軍誡嚴,水陸齊舉,熊羆踴躍,齕噬爭先,鋒鏑一交,玉石同碎,雖復後悔,何嗟及矣!僕以不才,世荷國寵,雖實不敏,誠為行李之主,區區之情,還信所具。夫機事不先,鮮不後悔,自求多福,唯將軍圖之。
朝廷遂不果北伐,人皆懷恨。

孔坦功績

坦在職數年,遷侍中。時成帝每幸丞相王導府,拜導妻曹氏,有同家人,坦每切諫。時帝刻日納後,而尚書左僕射王彬卒,議者以為欲卻期。坦曰:「婚禮之重,重於救日蝕。救日蝕,有後之喪,太子墮井,則止。納後盛禮,豈可以臣喪而廢!」從之。及帝既加元服,猶委政王導,坦每發憤,以國事為己憂,嘗從容言於帝曰:「陛下春秋以長,聖敬日躋,宜博納朝臣,諮諏善道。」由是忤導,出為廷尉,怏怏不悦,以疾去職。加散騎常侍,遷尚書,未拜。

孔坦評價

疾篤,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邪!」冰深謝焉。臨終,與庾亮書曰:「不謂疾苦,遂至頓弊,自省綿綿,奄忽無日。修短命也,將何所悲!但以身往名沒,朝恩不報,所懷未敍,即命多恨耳!足下以伯舅之尊,居方伯之重,抗威顧眄,名震天下,榱椽之佐,常願下風。使九服式序,四海一統,封京觀於中原,反紫極於華壤,是宿昔之味詠,慷慨之本誠矣。今中道而斃,豈不惜哉!若死而有靈,潛聽風烈。」俄卒,時年五十一。追贈光祿勳,諡曰簡。亮報書曰:「廷尉孔君,神遊體離,嗚呼哀哉!得八月十五日書,知疾患轉篤,遂不起濟,悲恨傷楚,不能自勝。足下方在中年,素少疾患,雖天命有在,亦禍出不圖。且足下才經於世,世常須才,況於今日,倍相痛惜。吾以寡乏,忝當大任,國恥未雪,夙夜憂憤。常欲足下同在外籓,戮力時事。此情未果,來書奄至。申尋往復,不覺涕隕。深明足下慷慨之懷,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復何言!謹遣報答,並致薄祭,望足下降神饗之。」子混嗣。

孔坦家庭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輩
祖父
孔衝
丹陽太守
父親
孔侃(孔偘
大司農
平輩
二弟
孔滔

子孫
長子
孔混
晉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