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孑民堂

鎖定
孑民堂,全稱孑民紀念堂,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甲83號,原為清乾隆年間大學士富察·傅恆的宅第,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將西廂院改為紀念教育家、民主革命家蔡元培的紀念堂 [1] 
孑民堂原為三進院落,現僅存兩進院落,前院有正房五間,兩側各帶一間耳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後院保留七間後堂,東側有一間耳房 [1] 
1995年10月20日,孑民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3] 
中文名
孑民堂
地理位置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甲83號
所處時代
民國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孑民堂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此處為大學士富察·傅恆宅第。
清朝末年,富察·傅恆裔孫松椿承襲公爵,改稱松公府。
民國初年,松公府歸併京師大學堂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北京大學教授周炳琳等人組織北京大學師生在原松公府內西廂院舉行公祭,紀念已經去世的蔡元培先生,從此改稱孑民堂。
1955年,為修建中宣部辦公大樓,孑民堂垂花門前大部分建築被拆除,西跨院完整保留。
1957年,孑民堂正房被改造成中宣部部長的辦公會議廳,而後院的房間全部被打通,形成一個空闊的大房間,又裝上了彩色的壁燈,成為放映電影的放映室以及舉辦各種娛樂活動的場所。
1962年,子民堂和放映室重新裝修,成為文化部副部長的居所 [1]  [4] 

孑民堂建築格局

孑民堂原為三進院落,現僅存兩進院落,前院有正房五間,兩側各帶一間耳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後院保留七間後堂,東側有一間耳房 [1] 
孑民堂

孑民堂主要建築

孑民堂前院

前院大門為一殿一卷式垂花門,大門內有正房五間,兩側各帶一間耳房,前後有廊,前面還有一三面出階月台,屋頂為硬山頂灰筒瓦過壟脊,室內有井口天花裝飾。東西廂房各三間,院子四周有連通的圍廊,廊上有倒掛楣子,下面有帶有坐凳的木欄杆 [1] 

孑民堂後院

後院保留七間後堂,東側有一間耳房,東西兩側圍廊中有帶坐凳木欄杆,還各有屏門4扇 [1] 

孑民堂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素食主義者,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祖籍浙江省諸暨市。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1] 

孑民堂文物保護

1995年10月20日,孑民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3] 

孑民堂旅遊信息

孑民堂地理位置

孑民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甲83號。

孑民堂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60、82路公交車,在沙灘路口北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6號線,在中國美術館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孑民堂約2.2千米,駕車約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