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嬰(拼音:yī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甲骨文 [2]  。本義是婦女頸飾,引申指初生的女孩。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中文名
拼    音
yī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mmvf
倉    頡
bov
鄭    碼
lolz
字    級
一級字 [1] 
注    音
ㄧㄥ
平水韻部
平聲八庚 [4] 
總筆畫
11
四角號碼
77404
統一碼
5A74
結    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會意兼形聲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會意兼形聲字。從女、從賏,會女子有頸飾之意,賏亦聲。戰國文字“嬰”字或從貝、妟聲(妟、嬰二字古音近,故可從“妟”聲)。漢代文字“嬰”所從的“賏”或省作“䀠”。 “貝”簡化作“貝”。“嬰”類推簡化作“嬰”。本義是婦女頸飾。《説文》:“嬰,頸飾也。”作動詞,意思是系在頸上。《荀子·富國》:“闢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引申指初生的女孩。《玉篇·女部》:“嬰,《蒼頡篇》雲:‘男曰兒,女曰嬰。’”《老子》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頸飾。
necklace
《説文·女部》:“嬰,頸飾也。”

初生的女孩。
baby
《玉篇·女部》引《蒼頡篇》:“男曰兒,女曰嬰。”

泛指初生兒;不滿1週歲的。

《釋各·釋長幼》:“人始生曰嬰。”
嬰兒、嬰孩
通“纓”。套在馬頸上的革帶。

釋名·釋車》:“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

通“罌”。

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乃賜之黃金之嬰三六。”

通“鸚”。鸚鵡。

唐元稹《有鳥》詩之十八:“君不見隋朝隴頭姥,嬌養雙鸚囑新婦。”
嬰母
姓。

《廣韻·平清》引漢應劭《風俗通》:“嬰氏,晉大夫季嬰之後。”

動詞
系;穿戴。
wear
《後漢書·虞延傳》:“王莽末,天下大亂,延常嬰甲冑,擁衞親族,扞禦鈔盜,賴其全者甚眾。”

繞;圍繞。
twine
《漢書·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宋蘇軾《厲法禁策》:“其罪至於除名,而其官不足以贖,則至於嬰木索受笞箠,此亦天下之至辱也。”
嬰疾
糾纏;羈絆。

《新唐書·王龜傳》:“侍父至河中,廬中條山,朔望一歸省,州人號郎君谷,未始以人事自嬰。”

遭受;遇。
suffer
明宋濂《懷遠大將軍於君墓誌銘》:“君以一書生,嬰亂世,乃能倡義旅以捍鄉邦。”

接觸;觸犯。
offend
《韓非子·説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施加。

《漢書·賈誼傳》:“遇之有禮,故羣臣自喜;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參考資料: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頸飾也。從女賏。賏,其連也。於盈切。 [6] 

説文解字注

繞也。
各本作頸飾也。今正。貝部賏、頸飾也。嬰與賏非一字。則解不應同。孫綽天台山賦。方解纓絡。李引説文嬰、繞也。纓與嬰通。陸機赴洛中道作詩。世綱嬰我身。李引説文嬰、繞也。唐初本可據。繞者、纏也。一切纏繞如賏之纏頸。故其字從賏。越絕書。嬰榮楯以白璧。司馬法。大夫嬰弓。山海經。嬰以百圭百璧。謂陳之以環祭也。又燕山多嬰石。言石似玉。有符采嬰帶也。凡史言嬰城自守、皆謂以城圍繞而守也。凡言嬰兒、則嫛婗之轉語。
從女賏。賏、貝連也。頸飾。
各本作其連也。今正。又移頸飾二字於此。此六字釋以賏會意之恉。於盈切。十一部。 [7] 

康熙字典

廣韻》於盈切。《集韻》伊盈切。《正韻》於京切。𠀤音纓。《釋名》:人始生曰嬰兒,胷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故曰嬰。一曰女曰嬰,男曰孩。
又《六書故》:女首飾也。嬰所以飾也。《荀子·富國篇》:處女嬰寶珠。別作瓔。
又加也。賈誼《治安策》:嬰之以芒刃。
又觸也。《韓非子·説難》:龍喉下逆鱗,嬰之則殺人。
又繞也。《後漢·卓茂傳》:嬰城者相望。
又縈也,絆也。陸機詩:世網嬰吾身。張九齡詩:形隨世網嬰。
又山名。《隋圖經》:嬰山,幷州之主山。
又《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
又九嬰,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使誅九嬰於兇水之上。
又盂也。與罌通。《𥠇天子傳》:黃金之嬰之屬。
又姓。晉季膺之後。別作賏。
又《集韻》於慶切。音映。關中謂孩子曰嬰。
又於正切。音郢。嬰累,弱也。一曰絆也。 [3]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8]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9]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10]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3]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書法來源: [11]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四呼
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
於盈
清開

三等
平聲
開口
中原音韻

庚青齊

庚青

陰平
齊齒呼

洪武正韻
於京


十八庚

平聲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平


(音韻資料來源: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