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婦產科護理學

(201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婦產科護理學》是201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愛華、丁郭平。 [1] 
書    名
婦產科護理學
作    者
王愛華
丁郭平 主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6月
頁    數
304 頁
定    價
42 元
開    本
16K 787×1092 1/16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22-26228-8
版    次
1版1次

婦產科護理學內容簡介

《婦產科護理學》是職業教育護理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行業審定版)之一。教材按照“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主線,以整體護理為指導”的編寫理念組織內容,包括:緒論、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妊娠期婦女的護理、分娩期婦女的護理、產褥期管理、妊娠期併發症患者的護理、妊娠合併症患者的護理、異常分娩患者的護理、分娩期併發症患者的護理、產後併發症患者的護理、婦科病史採集、女性生殖系統炎症患者的護理、月經失調患者的護理、妊娠滋養細胞疾病患者的護理、腹部手術患者的護理、外陰及陰道手術患者的護理、不孕症患者的護理、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婦女保健、婦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婦產科手術護理配合、婦科常用檢查方法及護理,共二十三章。每章開頭設有“學習目標”,章末設有“目標檢測”及“案例分析”(附有“案例分析提示”),章節中設置了“知識鏈接”,不僅便於教學互動,而且為學生自學思考提供了方便,有助於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教材可供職業教育護理及相關專業使用,也可作為護理及相關專業專科學生自學考試用書,還可供在職護理專業人員參考。 [1] 

婦產科護理學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一、婦產科護理學發展簡史 1
二、婦產科護理發展趨勢 2
三、婦產科護理學的內容、學習目的及方法 2
四、婦產科護理學的特點 2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 4
第一節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4
一、骨盆 4
二、骨盆底 6
三、外生殖器 8
四、內生殖器 9
五、血管、淋巴和神經 13
六、鄰近器官 14
第二節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14
一、婦女一生各階段的生理特點 15
二、月經及月經期的臨牀表現 16
三、卵巢功能及其週期性變化 16
四、子宮內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週期性變化 19
五、月經週期的調節 20
目標檢測 20
第三章 妊娠期婦女的護理 21
第一節 妊娠生理 21
一、受精與着牀 21
二、胎兒附屬物的形成與功能 23
三、胎兒發育特點 25
四、妊娠期母體的變化 26
第二節 妊娠診斷 30
一、早期妊娠的診斷 30
二、中晚期妊娠的診斷 30
三、胎勢、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 32
第三節 妊娠期監護 33
一、孕婦監護 33
二、胎兒監護 37
三、實驗室檢查 40
第四節 妊娠期護理管理 41
一、協助處理常見的不適症狀 41
二、監測營養和體重 42
三、促進健康行為 43
四、幫助心理調適 44
五、識別異常症狀 45
目標檢測 45
第四章 分娩期婦女的護理 47
第一節 影響分娩的因素 47
一、產力 47
二、產道 48
三、胎兒 50
四、精神心理因素 50
第二節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51
一、銜接 51
二、下降 51
三、俯屈 51
四、內旋轉 51
五、仰伸 52
六、復位及外旋轉 53
七、胎肩及胎兒娩出 53
第三節 正常分娩婦女的護理 53
一、先兆臨產及臨產診斷 53
二、產程分期 54
三、第一產程婦女的護理 54
四、第二產程婦女的護理 57
五、第三產程婦女的護理 59
案例分析 62
目標檢測 62
第五章 產褥期管理 63
第一節 產褥期婦女的身心健康 63
一、生理變化 63
二、心理調適 65
第二節 產褥期婦女的護理 66
一、護理評估 66
二、護理診斷 67
三、護理措施 67
第三節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 69
一、正常新生兒生理特點 69
二、護理評估 70
三、護理診斷 71
四、護理措施 71
案例分析 73
目標檢測 73
第六章 妊娠期併發症患者的護理 74
第一節 流產 74
第二節 異位妊娠 77
第三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80
第四節 前置胎盤 84
第五節 胎盤早剝 86
第六節 早產 88
第七節 過期妊娠 90
第八節 羊水量異常 91
一、羊水過多 91
二、羊水過少 92
第九節 多胎妊娠 93
案例分析 95
目標檢測 95
第七章 妊娠合併症患者的護理 97
第一節 心臟病 97
第二節 妊娠合併糖尿病 101
第三節 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 105
第四節 妊娠合併缺鐵性貧血 108
案例分析 110
目標檢測 110
第八章 異常分娩患者的護理 111
第一節 產力異常 111
一、子宮收縮乏力 112
二、子宮收縮過強 117
第二節 產道異常 120
一、骨產道異常 120
二、軟產道異常 125
第三節 胎兒異常 125
一、胎位異常 125
二、胎兒發育異常 130
案例分析 133
目標檢測 133
第九章 分娩期併發症患者的護理 134
第一節 胎膜早破 134
第二節 子宮破裂 137
第三節 產後出血 140
第四節 羊水栓塞 145
第五節 胎兒窘迫 148
第六節 新生兒窒息 150
案例分析 153
目標檢測 153
第十章 產後併發症患者的護理 154
第一節 產褥感染 154
第二節 晚期產後出血 157
第三節 產後抑鬱 159
案例分析 160
目標檢測 161
第十一章 婦科病史採集 162
一、病史評估 162
二、身體評估 163
三、心理-社會評估 165
四、相應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 165
目標檢測 166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統炎症患者的護理 167
第一節 概述 167
第二節 外陰部炎症 170
一、外陰炎 170
二、前庭大腺炎 171
第三節 陰道炎症 172
一、滴蟲陰道炎 172
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174
三、萎縮性陰道炎 176
第四節 子宮頸炎症 177
第五節 盆腔炎性疾病 178
案例分析 180
目標檢測 181
第十三章 月經失調患者的護理 182
第一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182
第二節 閉經 188
第三節 痛經 193
第四節 圍絕經期綜合徵 195
案例分析 200
目標檢測 200
第十四章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患者的護理 201
第一節 葡萄胎 201
第二節 妊娠滋養細胞腫瘤 205
第三節 化療患者的護理 208
案例分析 210
目標檢測 210
第十五章 腹部手術患者的護理 211
第一節 腹部手術患者的一般護理 211
一、婦科腹部手術種類 211
二、婦產科腹部手術適應證 211
三、手術前護理 211
四、手術後護理 213
第二節 子宮肌瘤 214
第三節 子宮頸癌 217
第四節 子宮內膜癌 222
第五節 卵巢腫瘤 225
案例分析 230
目標檢測 231
第十六章 外陰及陰道手術患者的護理 232
第一節 外陰、陰道手術患者的一般護理 232
第二節 外陰、陰道創傷 234
第三節 外陰癌 236
第四節 尿瘻 238
第五節 子宮脱垂 240
案例分析 243
目標檢測 243
第十七章 不孕症患者的護理 244
第一節 不孕症 244
一、女性不孕因素 244
二、男性不育 245
三、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246
第二節 輔助生殖技術 248
一、人工授精 248
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 250
案例分析 251
目標檢測 251
第十八章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病患者的護理 252
第一節 子宮內膜異位症 252
第二節 子宮腺肌病 255
案例分析 256
目標檢測 256
第十九章 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 257
第一節 避孕方法及護理 258
一、藥物避孕 258
二、工具避孕 260
三、其他避孕方法 262
第二節 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及護理 263
一、早期妊娠終止的方法 263
二、中期妊娠終止的方法 265
第三節 女性絕育方法及護理 265
一、經腹輸卵管結紮術 266
二、經腹腔鏡輸卵管絕育術 266
案例分析 267
目標檢測 267
第二十章 婦女保健 268
第一節 婦女保健工作的組織 268
一、婦女保健工作的意義、目的與方法 268
二、婦女保健工作的組織機構 269
第二節 婦女保健工作的內容 269
一、婦女各期保健 269
二、孕產婦系統管理 271
三、計劃生育指導 271
四、婦女病和惡性腫瘤的普查普治 271
五、婦女勞動保健制度 272
第三節 婦女保健的統計指標 272
一、婦女病普查普治常用統計指標 272
二、孕產期保健指標 273
三、計劃生育統計指標 273
目標檢測 273
第二十一章 婦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 274
第一節 會陰擦洗 274
第二節 陰道灌洗 275
第三節 會陰濕熱敷 276
第四節 陰道或宮頸上藥 277
第五節 坐浴 278
第六節 新生兒沐浴 279
第七節 新生兒撫觸 280
目標檢測 281
第二十二章 婦產科手術護理配合 282
第一節 會陰切開縫合術 282
第二節 胎頭吸引術 284
第三節 產鉗術 286
第四節 剖宮產術 286
第五節 子宮切除術 288
目標檢測 289
第二十三章 婦科常用檢查方法及護理 290
第一節 生殖道細胞學檢查 290
第二節 宮頸活體組織檢查 292
第三節 陰道後穹隆穿刺術 293
第四節 診斷性刮宮 294
第五節 輸卵管暢通檢查 295
第六節 基礎體温測定 296
目標檢測 297
案例分析提示 298
參考文獻 304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