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婁凝先

鎖定
婁凝先(1910-1984),山東省商河縣人。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翌年加入共青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共青團河北省委秘書長、共青團山西特委書記、《晉察冀日報》副主編,中共天津工委宣傳部副部長、統戰部副部長、《天津導報》社長兼主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副秘書長、秘書長、副市長,南開大學副校長,天津市高校教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天津市文教委員會黨組書記,第六、七屆天津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天津市一至六屆人大代表。第三屆河北省政協委員。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婁凝先
籍    貫
山東商河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84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原    名
婁海山

婁凝先人物生平

婁凝先,原名婁海山。1910年生於山東省商河縣。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以後,在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革命處於低潮的關頭,他毅然投身革命,於1928年8月在北京大學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了革命活動。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曾任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共青團河北省委秘書長、共青團太原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參加犧盟總會工作。曾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晉察冀日報主編。解放戰爭時期,在天津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天津工委宣傳部副部長、統戰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以後,歷任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副秘書長、秘書長、副市長,南開大學副校長,天津市高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天津市文教委員會黨組書記,政協天津市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曾被選為天津市一至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天津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人民委員,在三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副市長。 [2] 

婁凝先主要事蹟

婁凝先自少年時就思想先進,傾向革命,1923 年他13 歲升入中學後,勤奮好學,要求上進,訂閲了創造社主編的《幻洲》雜誌,並撰文與“靈與肉”辯論。17歲時他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第二年即加入共青團,開始了革命活動。192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先後在北京市、河北省團委任職,開始了職業革命生涯。 [1] 
當時正值大革命時期,婁凝先在省、市共青團的領導崗位上,為革命出生入死。在這段時間,他領導了北京市的紀念“二七”大罷工,紀念國際“五一”勞動節、蘇聯十月革命等多次羣眾集體遊行。1930 年8月,他在天津參加了中共北方局辦的為期兩週的訓練班。訓練班結束後,他被分配到共青團河北省委任秘書長。當時,立三路線正處於高潮中,黨團組織合併,婁凝先到天津市委做青年工作。 [1] 
兩個月後的 1930 年 10 月,婁凝先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到山西太原任共青團山西特委書記。在白色恐怖、經費短缺的情況下,他化名“魯文化”,大力恢復山西共青團的各項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先後組織建立了太原兵工廠、晉生織染廠、成成中學、國民師範、第一師範等單位的團支部,並恢復了共青團祁縣縣委,黨的青年工作同時開展起來。 [1] 
1931年秋,在白色恐怖中太原的黨團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由於叛徒的出賣,婁凝先被捕,關押在太原國民黨地方法院看守所。在獄中,婁凝先堅貞不屈,並參加領導了兩次絕食鬥爭,第二次竟絕食11天。敵人無奈,給婁凝先往嘴裏強行灌水,他咬緊牙關,滴水未進,終於使敵人讓步。 [1] 
全面抗日戰爭開始的1937年,婁凝先出獄後參加犧牲總會的工作,革命鬥志更旺,一心投入工作中。翌年,調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42年冬,調任《晉察冀日報》副主編。婁凝先擔任《晉察冀日報》副主編幾年間,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因是在敵後辦報,日寇經常“掃蕩”,戰爭頻繁,報社駐地隨時轉移。但是,鄧拓、婁凝先與報社人員同甘共苦,率領大家以樹林、草棚為屋,以雙膝書夾當桌,編校稿件,寫社論,進行版面設計,常常是日夜兼程,堅持在戰鬥空隙出版,日發行量最高時達5萬份。 [1] 
抗戰勝利後,1945 年 8 月中共天津工作委員會成立,這是冀中區黨委直接領導的機關(當時公開的名稱叫“天津市解放委員會”),婁凝先受黨的派遣,到天津工作委員會任宣傳部副部長。9月30日,解放委員會機關報《天津導報》創刊,婁凝先擔任社長兼總編,負責報紙的統籌、稿件審定,撰寫社論。當時,《天津導報》是在華北蔣管區發行的唯一一份中共黨報(當時黨在北平辦的《解放》尚未出版),它帶來了黨中央的聲音,指導了地下黨的工作,因此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極大驚恐。天津市警察局下令對《天津導報》“應予查禁”“切實取締”,市長張廷諤下手令:“限三天將《天津導報》巢穴破獲,如人犯就捕,賞10萬元(偽幣,摺合法幣2萬元)。”但其計劃未得逞。 [1] 
1945年10月初,婁凝先進入天津市區,指導建立電台和聯絡機關。當時電台進駐市區的任務是準備在市區繼出《天津導報》,因條件不成熟改出《新華社電訊稿》。1946 年春節過後,婁凝先領導籌建《中國新聞報》。這份報紙利用黨的統戰關係,以進步的民主人士作掩護,表面上是國民黨重慶方面的報紙,以轉載中央社、美國新聞處的消息為名,實際上是傳播新華社的聲音。平時,婁凝先不到報社出面,而在幕後領導。當年6月,由於國共談判徹底破裂,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大搞白色恐怖,《中國新聞》被迫停刊。 [1] 
雖然《中國新聞》停刊了,但婁凝先負責的宣傳工作並未停止。他積極聯繫讀者書店、知識書店等外圍組織,經營進步書刊,團結吸引進步青年。當時,他領導的地下印刷廠就印刷過《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土地法大綱》《為美軍平津登陸新華社記者發表宣言》以及高樹勳將軍起義的傳單,供黨內學習並宣傳發動羣眾。 [1] 
1949年天津市解放的第二天,婁凝先即到市軍管會報到,開始參加接管政權的工作。接管任務完成後,着手建立適合人民政權性質的人民政府辦公機構。婁凝先作為辦公廳的負責人,對辦公廳的性質、任務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及時派人去北京市人民政府取經,組織大家反覆議論,確定辦公廳工作性質是“市長的辦公枱子”,負責“組織市政府所屬委員會以及各局提請市長決策的重大問題的會議,由市長主持進行研究討論決定”。 [1] 
從1949 年天津解放到1963 年底這15年間,婁凝先一直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並擔任不同的領導職務,為黨和人民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國民經濟恢復時期,舊的天津行政區劃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他主持有關方面研究新的行政區劃方案。經市委批准由原11個區合併為6個區,將劃歸天津市的天津縣改為4個郊區,將區公所升為區政府。後由一次普選產生區、市人民代表大會,實現了天津市兩級政權體制,為此後的建設發展打下了基礎。他重視檔案建設,將檔案科從文書科中分離出來。他又親自給予工作指導,專門培養管理檔案的幹部。天津市文史館就是在他主持下搞起來的。他對天津市革命歷史編纂工作十分重視,他是天津革命史編纂委員會成員,並親自組織建起了天津建檔紀念館。1959年天津解放十週年時,他主持編輯了以回憶天津解放戰役英雄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天津城上紅旗飄》一書,在當年引起強烈反響。他還將自己珍藏的全套《天津導報》獻給天津歷史博物館。他重視文教工作,天津的半工半讀教育、職工業餘教育等工作名列全國前茅。1960年,天津廣播函授大學被評為先進單位,出席了全國羣英會。在文藝方面,他扶植曲藝界挖掘傳統曲目,組織相聲、時調專場演出和拜師收徒。他是文藝、體育界的知心朋友,演員、運動員是他家的常客。甚至,有位女演員想要認領一個孩子,他親自到上海孤兒院為演員辦妥。1963年底,婁凝先調任南開大學副校長。 [1] 
“文化大革命”中,婁凝先受到迫害。 [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婁凝先重返工作崗位,時年已是68歲。從這年起,他歷任天津市高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天津市文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第六、七屆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同時擔任過天津市社科聯副主席、天津市聯合業餘大學校長。 [1] 
由於婁凝先在“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他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於 1984年11月8日他74歲時在北京病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