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尼斯及其潟湖

鎖定
在意大利亞得里亞海,有一片廣闊的淺水區與大海隔絕,形成潟湖,美麗如畫的威尼斯城就坐落在潟湖的中心。該湖長50km,寬11km,小島密佈。威尼斯城由118個小島組成,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城內小巷全是水道,177條大小河道構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樑把城市的各個部分連在一起。整個城市沒有一輛汽車,靠小舟往來。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重要港口,四周為海洋所環繞,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人工長堤與大陸連接。
中文名
威尼斯及其潟湖
地理位置
意大利亞得里亞海
入選時間
1987
成    就
世界遺產

威尼斯及其潟湖世界文化遺產

威尼斯及其潟湖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威尼斯及其潟湖(Venice andits Lagoon)
入選時間:1987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iv)(v)(vi)
地理位置:N45 26 03.5 E1220 20.2
遺產編號:394

威尼斯及其潟湖遺產描述

威尼斯,意大利北部威尼託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光之城”“橋之城”等美稱。
1987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iv)(v)(vi),威尼斯及其潟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威尼斯及其潟湖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威尼斯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10世紀時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整個威尼斯城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築傑作,即便是城中最不起眼的建築也可能是出自諸如焦爾焦內(Giorgione)、提香(Titian)、丁託列託(Tintoretto)、韋羅內塞(Veronese)等世界大師之手。 [1-2] 

威尼斯及其潟湖宏偉壯觀的藝術之都

威尼斯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歐洲著名的藝術之都。全市共有藝術歷史名勝450多處。其中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及巴羅克式教堂;120座鐘樓;64所修道院;40多座宮殿。威尼斯的建築在一個完全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 

威尼斯及其潟湖威尼斯歷史沿革

威尼斯及其潟湖 威尼斯及其潟湖
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當時,意大利北部遭受倫巴底人的侵略,許多難民逃到威尼斯島避難。在8世紀中,威尼斯人抵抗丕平三世的帝國擴展,而附屬於拜占庭帝國。過後,威尼斯逐漸發展強大。當拜占庭帝國沒落之時,威尼斯的自治權漸增,最後取得獨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國(9世紀至18世紀),由威尼斯公爵統治。威尼斯共和國在當時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勢力,是十字軍東征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藝復興時代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與藝術中心。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國的拿破崙侵佔,失去了幾百年來的自治權。稍後,拿破崙在1797年10月12日依幹波佛米奧條約把威尼斯交於奧地利。奧地利當局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崙與奧地利簽署伯勒斯堡條約,從奧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並把其納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國內。1814年,隨着拿破崙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統治。1866年,威尼斯成為現代意大利的一部分。1966年11月4日,大潮湧入潟鹵古城,聖馬可廣場陷入水深1.2米以下,大水造成5000多人無家可歸,並摧毀無數的藝術作品。且當年淹水次數高達100多次。

威尼斯及其潟湖主要景點

聖馬可廣場: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蹟之一。它東西長170多米,西邊寬55米,東邊寬約80多米,略呈梯形。南、北、西三面被富麗堂皇的王宮所環繞。
聖馬可教堂:廣場東面聳立着高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府和聖馬可圖書館。聖馬可鐘樓高98.6米,在上面可以俯瞰威尼斯全景。聖馬可教堂建於1073年,裏邊有聖馬可墓。聖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為護城神,其標誌為獅子,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隻獅子拿着一本福音書。聖馬可教堂建築格局循拜占庭風格,平面呈希臘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園頂,正面寬51.8米,有5座稜拱型羅馬大門。頂部建有東方式與哥特式尖塔和各種大理石塑像、浮雕與花飾,為融合歐洲和中東各流派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傑作。中間大門的穹頂陽台上,聳立着手持《馬可福音》的聖馬可塑像,6尊飛翔的天使簇擁在塑像之下。此外,還有十字軍東征時掠奪的4匹金銅馬和4根懸旗的青銅柱。教堂內殿主祭壇之下是聖徒馬可的墳墓。祭壇後方高處,置有寬3.4米,高1.4米的金色圍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繪耶穌、聖母、門徒馬可行事的瓷片,用2500顆鑽石、紅綠寶石、黃玉等珠寶裝飾起來。教堂內外,都佈滿了描繪聖經故事與宗教聖蹟的鑲嵌畫,總面積4000餘平方米。
總督府:又稱威尼斯公爵府。始建於9世紀,屬於歐洲中世紀羅馬風建築。由於當時威尼斯與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國家密切的文化貿易往來,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總督府立面的席紋圖案明顯受到了伊斯蘭建築的影響。
黃金宮:(法蘭蓋提美術館)是威尼斯城最傑出的哥特式建築,始建於1440年。塗金的建築物閃閃發光,曾被稱為“黃金的宮殿”。現在變成美術館。主要立面面向大運河,風格是花枝招展的威尼斯哥特式。
里亞爾託橋:威尼斯因橋多也被稱作“橋墩”。在威尼斯地眾多座橋樑中,以位於市中心大運河上,從火車站通往市中心的里亞爾託橋(Rialto)最為有名。里亞爾託橋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徵。大橋建於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後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1580~1592年,改建為現在的石橋,橋長48米,寬22米,高7.9米,是一座大理石單孔橋。
嘆息橋:連結着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嘆息橋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它建於1600年(另説1603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裏,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人世,過去臨刑死囚走向刑場時必須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死囚們只能透過小窗看看藍天,想到家人在橋下的船上等候訣別,百感交集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再向前走便要告別世間的一切了。據説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

威尼斯及其潟湖獨一無二的“貢多拉”的士

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但威尼斯最特有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古老的遊覽船,威尼斯人稱之為“貢多拉”,現有3400多艘,是威尼斯特有的“的士”。“貢多拉”船身狹長,首尾翹起,最適宜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艄公身着黑白相間的傳統服裝,頭戴有紅色帽箍的草帽,他們用單槳划船,操作非常熟練。“貢多拉”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伕一人。乘着“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賞街道兩旁古老的建築,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腦海浮現,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