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姬鼠

鎖定
姬鼠是齧齒目鼠科姬鼠屬哺乳動物。頭小,吻尖。耳長,向前翻可接近眼部。尾長為體長的2/3,尾毛不發達,鱗片裸露呈環狀。毛色隨棲息環境的不同和亞種的分化多有一定的變化。背毛一般棕褐色,背毛基部多深灰色,上段黃棕色,有些帶有黑尖。背部具一條明顯黑線,從兩耳之間一直延伸至接近尾的基部。體側毛棕色,無黑毛尖,腹面與四肢內側毛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毛短且稀,上面近黑色,下面白色。頭骨細長,吻部較尖,眶上嵴發達。額骨與頂骨交接縫呈鈍角,頂間骨窄。上臼齒齒突形成彎曲弧形的三列狀。 [3] 
姬鼠分佈於歐洲和日本,在中國見於南北各地。 [4]  棲息於農田、堤邊、墳丘和草垛中。洞穴構造簡單,一種是棲居洞,有2—3個洞口,洞道里有窩巢,另一種是臨時洞,只有一個洞口,內無窩巢。喜居在向陽、潮濕、近水處。黃昏、清晨活動較多。主要以植物種子、果實、根、莖部分為食。繁殖較快,中國東北地區夏季繁殖,中國南方有4—5月和9—10月兩個繁殖高峯,每胎約4—8只,仔鼠3個月進入繁殖期。 [5] 
姬鼠為流行性出血熱和鈎端螺旋體病的重要宿主,可傳播的疾病多達17種。 [3] 
中文學名
姬鼠
拉丁學名
Apodem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齧齒目
亞    目
鼠形亞目
鼠科
姬鼠屬
13種

姬鼠外形特徵

姬鼠 姬鼠
鼠的一類,身體較小,背部棕 灰色,腹部和四肢白色。
姬鼠似小家鼠,但體型較大,形細長,體長6~12.5釐米;上門齒內側無缺刻;尾較長,但不能捲曲,多數種尾覆毛稀疏,鱗環清晰可見;面部狹長;耳殼較大,前翻接近或超過眼。背部毛色灰黃、灰褐或紅褐色。黑線姬鼠背部中央有1條黑線。 [1] 

姬鼠分佈範圍

遍及歐、亞及北非。

姬鼠種類分佈

姬鼠 姬鼠
中國主要有:①小林姬鼠(Apodemussylvaticus)。體長80 mm,體毛鼠灰或赭褐色,多棲息于山區林地,分佈於新疆、西藏等地。②大林姬鼠(A.peninsulae)。體長70~120 mm,尾長稍短於體長,體毛赭褐色或棕黃色。分佈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③中華姬鼠(A.draco)。體長70~120 mm,尾長約與體長相等,體毛棕黃色,棲息丘陵林區。廣佈於中國大部分省區。④黑線姬鼠(A.agrarius)。又稱田姬鼠。體長65~117 mm,尾長為體長的2/3,體毛棕褐色,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的縱紋。廣佈於中國東南部和新疆等地。黑線姬鼠常棲息于田間小埂,嚴重危害農田,且傳播疾病為流行性出血熱的重要儲存宿主,其餘三者主要危害森林。 [2] 

姬鼠棲息環境

棲息於森林、草原、農田、住宅及綠洲。

姬鼠生活習性

喜濕潤。在倒木、樹根、枯枝落葉下、田埂、牆角等處築巢。夜間活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亦吃昆蟲。有的種冬季遷入房舍,天暖遷到野外。

姬鼠生長繁殖

在中國北方4~9月繁殖,在南方冬季也可繁殖,每年繁殖2~3次,每胎產3~11仔。

姬鼠危害

姬鼠盜食種子,對農作物和林木直播都有害,又是出血熱鈎端螺旋體森林腦炎等的傳播者。
參考資料
  • 1.    鄧治凡 主編.漢語同韻大詞典:崇文書局,2010:第595頁
  • 2.    農業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編.農業大詞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第739頁
  • 3.    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撫順管理局主編,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有害生物及防治技術,瀋陽出版社,2019.12,第129頁
  • 4.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第560頁
  • 5.    郭成斌著,鼠害與滅鼠,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08,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