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姥姥的剪紙

鎖定
笑源,出生日期: 1965年3月13日。工作所在地: 遼寧瀋陽市。選作課文時文字有改動。他的獨白和日記人們説離異給人帶來永久的痛楚,但我相信同樣會給我帶來幸福的希望,平平淡淡、牽手一生是每一個人的最高嚮往。
入選蘇教版語文書第12課
中文名
姥姥的剪紙
作    者
笑源
類    別
散文
成    就
選入課文教材

目錄

姥姥的剪紙原文前

可能是我好久沒回鄉了吧,最近老是夢到姥姥,夢到她慈祥的面容和温和的話語。然而姥姥去年就去世了,我是再也不可能真的聽到她的話看到她的樣子了。
但我還是決定還鄉一趟,去她墳前燒點紙,和她説點心裏話,具説這樣我就可以不再夢到她了。再説我的母親也近六十了,我應該常回去看看的。
回鄉不難,一個下午就到家了。本來回家是為了看母親,可話題最多的則是姥姥,母親也時刻想着她的母親呢。説到深夜,我們把姥姥生前的諸多的好處都説遍了,最後説到了她的本事。母親説我們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你姥姥可是粗細都幹得來,細到繡花剪紙,大到打場收割,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的。我愧然,是的,到我和姐兩個,我們的被子還要母親夏日專門來拆洗。
姥姥別的技藝沒什麼值得大説的,因為老一代的人為了當時的生計多是會做這些事的,只是姥姥心靈手巧,比別人做得好些。只是剪紙則基本上她的獨技了。
姥姥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是被當成小姐養的,自然練得一手好針線活和其他的細工活,比如剪紙等。只是後來嫁給了我的窮姥爺,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繡花針走向田間地頭,男子一樣的幹活,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她的巧手只能用來縫補舊衣服了。所以,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根本不知道姥姥會剪紙,只知道她的衣服做的很好,引得好多人誇讚。
初知姥姥會剪紙是十年前的事。當時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又有了閒暇可以做些消遣的東西了。恰時表妹在家辦了個幼兒園,鄉里物質少,正愁不知怎樣表示對優秀兒童的獎勵,姥姥一時心起,説我做大紅花給他們吧,以前都是獎大紅花的。就這樣,她人家又拿起了記憶中的技藝,做出了好看的大紅花,又不知怎麼地剪出了漂亮的窗花,一時引得表妹大喜過望,連家長也讚不絕口,至於孩子們更是把得來的大紅花掛在身上,剪紙貼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向人表現着自己的優秀。
表妹的幼兒園辦了兩年,姥姥給孩子們剪了兩年,雖説是八十歲的人了,可她在剪紙時是開心的,時不時從嘴裏哼出往昔的歌謠,細問時她則會羞了臉不理你。想來那是她少女時代的美好記憶吧。我們不得而知,只要她老人家高興,隨她唱好了。只是對於她的剪紙技術,表妹是想學來的。姥姥也願教,但不久表妹就離鄉出來打拼自己的生活了,姥姥沒説什麼,只是每天時不時地還剪些小狗小貓打發時間。
我見過姥姥的一些剪紙,真的是活靈活現,還自創了一些剪法,使剪紙的內容更豐富更現代。當時我也動過要學的心思,可惜我當時有其他的事,後來也離了鄉,遠離了姥姥,遠離了她美麗的剪紙。直到前年春節家裏通知説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趕回家裏,看到了一別三年的姥姥,此時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異地躺在當門的牀上。我當時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會躺在那兒。我不顧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張有點浮腫的臉,再試試鼻息,姥姥還活着,我哇地一聲哭了。我的姥姥還活着,我上學地起早貪黑給我做飯的姥姥還活着。
又過了幾天,姥姥醒了過來,我又離開了家。時不時打電話給家裏人,得到的答覆也是身體很好。但我知道姥姥再不能剪紙了,也不能自己自己走動,她已快九十了,她的身體不再聽從她的使喚了。
最後一次見姥姥是去年夏天,她在我家住,當時她還基本上能自理,頭臉也清楚,我跟她説,姥姥,你好好活着,我們還等着給您過百年大壽呢。她和藹地笑了,説,自己活着老是連累人,還不如死了。我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很無賴地説,那不行,我還要向你學剪紙呢。姥姥沒説什麼,她知道我不過是説説而已。姥姥的一生都是在為別人勞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就是我們幾個晚輩給她買雙不起眼的鞋子,她也會説上一大堆話,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真的為她做了什麼大事一樣。
中秋前,我本來打算回家給姥姥過生日的,還沒動身就傳來了姥姥去世的消息。我當時以為聽錯了,可弟弟的話再次證明是真的。我再次不知所措地趕回家,這次我一進姥姥家口,就聽到了哭聲,我沒有哭,還是徑直走到姥姥的屋裏,這次我看到是一具棺材。我淚流滿面,姥姥沒能等到我們給她過生日就走了。
前幾天回鄉的第二天我和媽媽去了姥姥的墳前,一堆不大的黃土隔着姥姥和她所有親人的。這次我沒有哭,媽媽哭了,她是姥姥唯一的女兒,如今,媽媽再也沒有娘了。我也沒有勸媽媽,哭一哭也許她會好受一點吧。我拿出一大包冥錢點燃了,看着它們成了黑色,被風吹到了遠處。那天不是鬼節,不知道姥姥能否收到我們的一點所謂孝心呢。
也許姥姥沒有成鬼吧,像她那樣的人應該上天堂的,而且在姥姥的木棺蓋上時,我分明看到了姥姥臉上的一絲笑容,好像有什麼好的地方等她去看呢。

姥姥的剪紙原文後

大平原託着的小屯裏,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着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裏翻來折去,便要什麼就有什麼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讚歎:“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這自然是誇張的説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紙技藝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姥姥撩起藍布圍裙擦擦手:“説吧,派啥用場?往哪兒帖?”看人樂顛顛地走了,她接着幹活兒:洗衣服、納鞋底、擇菜、淘米、餵豬、薅草……
我看慣也記牢了姥姥剪紙時身心入境的神態,那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聲,悦耳至極。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着花樣刁難姥姥。一天,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着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手指縫裏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點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頭點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是的,莊稼人都圖個吉利,姥姥對“喜鵲登枝”最熟悉不過了。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密雲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她從舊作業本上撕下一頁紙,刷刷幾下,就剪出一幅圖樣。搶過來看了,是一隻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温順的老牛背上。不解地問:“牛幹啥馱着兔子?”
姥姥笑了:“誰讓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唔!姥姥生肖屬牛,而我屬兔。我嚷着還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頭老牛和一隻兔子在 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問:“看明白了嗎?”
我想了想説:“我知道了,是説我和姥姥在一個鍋裏吃飯吶!”
姥姥把我摟在懷裏誇道:“機靈鬼!”
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幹活兒。我擺弄着各式各樣的窗花,對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充滿了好感。
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但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隻歡蹦着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姥姥剪紙技藝高超,深入人心。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寫姥姥在我的刁難下,盡展技藝。
第三部分:7~12自然段寫姥姥的剪紙表達了與我的濃濃情深。
第四部分:13自然段 寫姥姥用剪紙表達對遠方我的牽掛,姥姥的剪紙是我永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