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達衢

鎖定
姜達衢(1905-1987),號周行,天然藥物化學家。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將心血全部傾注於對中藥的研究。研究過近50種中藥,研製出降壓靈、苦楝素等藥物;並積極提出系統研究中藥的指導思想和意見,對我國天然藥物的發展,對發掘祖國的藥庫,做出了貢獻。
中文名
姜達衢
別    名
周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7年2月15日
畢業院校
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
職    業
天然藥物化學家
出生地
江西鄱陽

姜達衢個人履歷

姜達衢,號周行。1905年11月28日出生於江西省鄱陽縣石痕村。1924年,畢業於江西省立第一中學,1928年,畢業於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畢業時被校方選送到日本藥廠實習。1929年,任江西醫廬中學理化教員,1930年,任鄱陽芝陽師範學校總務主任兼化學教員。1931年,赴德留學,入柏林大學藥學院學習,並在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有機化學研究院做博士論文。此時正值日寇入侵中國之際,姜達衢抱着強烈的愛國熱忱,不惜中斷做博士學位論文,接受當時兵工署的委託,研究防毒化學,任務完成後,於1938年通過博士學位考試,獲得博士學位。隨後赴英、法等國作短期參觀考察,1938年冬,繞道安南(即今越南)回到昆明,在應用化學研究所短期工作後到陸軍衞生材料廠,主持藥品生產。當時海口全被日本帝國主義封鎖,常用藥品來源極其困難,為謀求藥品自給,與友人於達準、連瑞琦、陳璞等組織中國藥品自給研究會,並於重慶創建中國特效藥研究所,設想利用西南各省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以代替西藥。他們發現常山治療瘧疾的功效甚好,其主要有效成分為生物鹼,姜達衢即組織力量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包括原植物的考證、生藥組織鑑別、化學成分分析、藥理毒性實驗、臨牀療效驗證、引種栽培等,均取得了進展。這項工作是我國研究植物性抗瘧藥一個好的開端,也是我國中藥研究史上開展系統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嘗試。喹唑啉(Quinazoline)衍生物具有抗瘧作用,這在天然藥物中也是新的發現。常山研究的初步報告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對當時的中藥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抗日戰爭勝利後,姜達衡主持的特效藥研究所遷至南京,增聘研究人員,添置新設備,繼續從事中藥研究,並在上海創建中心製藥廠。1949年初,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姜達衢冒着危險奔走於滬寧之間,組織員工護所護廠,終於將特效藥研究所和中心製藥廠保存了下來,並在上海解放5天后,工廠就恢復了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姜達衢於1950年被調往北京中央衞生研究院(即現在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籌建藥用植物室和植物化學室,並任植物化學室負責人、研究員。1961年,姜達衡到廣西藥物研究所工作,直至1987年辭世。50多年來,姜達衡曾參加三個藥物研究所和三個製藥廠的創建、擴建工作,研究天然藥物近50種,在國內外發表論著共30餘篇,為我國天然藥物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姜達衢還以極大的熱情參加社會與學術活動,歷任衞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央技術管理局發明審查委員會委員,衞生科學委員會藥物專門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藥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藥學會北京分會理事長,廣西分會副理事長,廣西政協委員,《藥學學報》、《藥學通報》(現名《中國藥學》雜誌)等雜誌編委。由於他對新中國科學事業做出的貢獻,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78年應邀出席全國科學大會,1983年,國家民委、勞動人事部、中國科協給他頒發了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榮譽證書。

姜達衢生平年表

1905年11月28日 生於江西省鄱陽縣石痕村。
1928年 畢業於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
1929年 任江西醫廬中學理化教員。
1930年 任江西鄱陽芝陽師範學校總務主任兼化學教員。
1931—1938年 在德國柏林大學藥學院、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有機化學研究院深造,獲博士學位。
1939—1942年 任重慶陸軍衞生材料廠技正兼製造科科長。
1942年 組織中國藥品自給研究會,並創建重慶中國特效藥研究所,任理事兼化學組組長,兼任遠東製藥廠顧問。
1946—1949年 主持中國特效藥研究所遷至南京,創建上海中心製藥廠,曾任代總經理。   1950—1961年 任中央衞生研究院(後改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植物化學室主任、研究員。
1961一1987年 任廣西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植物化學室主任,所顧問、名譽所長。
1987年2月15日 逝世於北京。

姜達衢學術主張

理論聯繫實際 系統研究中藥 ——姜達衢一貫主張系統地對中藥進行發掘、整理和研究。這一學術思想在他的早期工作——常山抗瘧研究中就已得到體現,並取得了多項成果。他晚年更加重視中藥系統研究。什麼叫做中藥系統研究呢?姜達衢在1979年5月舉行的《全國常用中藥系統研究專題討論會》上作了題為《中藥系統研究的途徑與方法問題的討論》的會議總結,指出:“中藥系統研究可以説是全面地展開研究”、“從中醫藥理論着手,進行資源調查,分類鑑定,品名考證,生藥鑑定,中成藥的鑑定,採集加工,貯藏保管,再進一步化學成分的分析,藥理的試驗,臨牀的驗證,以及中藥炮製,劑型改進,複方的剖析”等等;以至“藥用動植物的馴化、栽培研究”、“成果推廣,情報資料等等也屬於系統研究的範圍”。在中藥系統研究的具體做法上,他認為,各單位可根據其現有條件,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項進行研究。他主張各學科之間,各單位之間,中央單位與地方單位,軍民之間,要大力協作,因地制宜,取長補短。為加強對中藥系統研究的領導,他呼籲“成立全國性辦事機構,來統管這一重要工作”。此外,他還對系統研究的途徑與方法,提出了一整套的具體意見。他的這些思想和意見,對後人有極大的啓示作用。  在研究工作中,姜達衢一貫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任務帶動學科,反對從文獻中來,到文獻中去。他要求年輕人,對“分析出來的結晶,只要數量夠,一定送點給藥理”。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從不以分出結晶、鑑定結構、發表文章為最終目的,只要有可能,就研究大量生產的方法,以期最終應用於生產,防病治病,造福人類。降壓靈總鹼、苦楝索等生產工藝的研究就是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完成的,而且最後都得到了推廣生產,使寶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為防病治病增加了新的武器,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1985年11月為他舉行的“姜達衢先生從事藥學工作55週年和誕辰80週年慶祝大會”上,面對全國來賓,他還興致勃勃地談到今後的研究工作、人才培養和長遠規劃。不幸兩年後,於1987年2月15日終因病重不治而離開了人世。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必將發揚光大,造福人民。

姜達衢學術貢獻

我國地大物博,天然藥物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亟待用科學方法研究開發,姜達衢為此獻出了畢生精力。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打破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藥品的封鎖,他採用“大後方”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對常山等中藥進行了系統研究,為防病治病服務,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着黨的中醫藥政策的貫徹執行,他視野拓寬,思路打開,堅信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發掘、篩選和研究中藥,是闡述中醫藥經典理論,探討中藥防病治病原理、創立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藥相結合的新醫藥學的必經之路,是尋找新藥、發現老藥新用途,開闢防治目前尚無法防治的疾病的新途徑、新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
50年代,鑑於從印度進口蘿芙木製劑壽比南(Serpena)在國內推銷頗有一定的市場,姜達衢便虛心向植物分類學家胡先驌請教,瞭解到我國蘿芙木資源十分豐富,於是採集了廣東、海南島、廣西和雲南等地的原料進行分析比較,經過藥理和臨牀試驗,終於在1959年研製成功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降壓靈片,並在廣西、雲南等地推廣生產。由於其療效好,毒副作用小,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成為國內降壓藥物中的常用藥,為醫生所樂用,亦為患者所歡迎。  1961年,時值我國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姜達衢雖年近花甲,仍響應黨的支援基層的號召,帶領部分科技人員到廣西藥物研究所工作。他先後擔任植化室主任、研究員、所顧問、名譽所長。廣西藥用植物資源豐富,至今已發現藥用植物3600多種,是天然藥物研究工作者的廣闊天地。姜達衢到任後,克服了生活和工作條件差等困難,勤勤懇懇,夜以繼日地工作。一方面恢復了該所附屬藥廠的“降壓靈”總鹼的生產,為該所的發展打下了經濟基礎;另一方面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摸清各方面情況,尤其是廣西資源情況,與各研究室同志反覆討論,制訂研究計劃綱要。對於人員培訓、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添置等等,無不傾注大量心血。他在研究苦楝皮的驅蛔作用時,除發現有效成分苦楝素外,還發現另一新成分——苦楝素的異構體苦楝乙素,同時還研究出苦楝素生產新工藝、含量測定方法及有效成分在植物體內積累動態等。在研究延胡索乙素半合成時,他初步提出了便於在基層推廣的生產工藝。姜達衢在參加抗癌藥物的攻關研究方面,曾從廣西產的密花美登木的莖、葉中獲得極微量的抗癌成分——美登新(Mytansine),供藥理毒性試驗,引起了國外學術界的注意。他晚年還參與了桂皮、桂枝、蛤蚧、海馬、茯苓、莪術等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姜達衢治學嚴謹,平易近人。在對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方面,他要求嚴格,認真負責,甘為人梯,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常常針對研究室科技人員的具體情況,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普遍要求,又根據各人不同的具體情況,如基礎知識、外語水平、操作能力、資歷,甚至各人已發表論文篇數等等,提出不同要求。即使在他八旬高齡時,仍在實驗室擔任課題負責人,熱心指導青年科技人員。他一生中為我國培養了幾代科技人才。

姜達衢主要論著

1 Friese H,Datschü Djiang.?ber die reaktion von sulfurylchlorid mitcycl0hexen.B,1938,71(3):667.
2 Datschu Djiang.Diereaktion von sulfurylchlorid mit ünges?ttigen be-dingungen:(dissertation),柏林大學藥學院,1938.
3 姜達衢.常山的化學分析.見:常山治瘧初步研究報告(專輯).特效藥研究所,1944:23—29.
4 姜達衢.常山葉、莖、果的抗瘧有效成分分析.見:中國特效藥研究所1946—1947年度工作概況,1948,16—18.
5 閻鳳岡,於達準,姜達衢.油浸白果與肺結核病.內科學報,1950,2(2):87.
6 姜達衢.鞣酸常山(F.T.C.)與雞瘧.醫藥學,1950,3(10):252—254.   7 姜達衢.常山的化學.中華醫學雜誌,1954,(11):871—872.
8 姜達衢,陳芳羣.海南島蘿芙木根蛇木酯鹼的提取試驗.四川中藥研究所《時珍園訊》,1958,15—16.
9 姜達衢,尚天民,陳芳羣.利用紙上電泳法鑑別國產蘿芙木中的蛇木酯鹼,四川中藥研究所《時珍園訊》,1958,13—15.
10 姜達衢,王鴻辰,冉崇行.國產麥角製劑研究.四川中藥研究所《時珍園訊》,1958,1719.
11 於德泉,陳未名,姜達衢.雞骨草化學成分的研究.藥學學報,1962,9(7):424—428.
12 姜達衢,黃量,陳淑鳳等.國產蘿芙木成分的研究I.藥學學報,1963,10(10):614—617.
13 蔡楚倫,錢秀麗,姜達衢.白花蛇舌草化學成分研究I.藥學學報,1964,11(12):809—814.
14 蔡楚倫,錢秀麗,姜達衢等.白花蛇舌草化學成分研究Ⅱ.藥學學報,1966,13(3):181一185.
15 王雪芬,韋榮芳,姜達衢等.密花美登木抗癌成分的研究I.藥學學報,1981,16山:59隊
16 王雪芬,陳家源,姜達衢等.密花美登木抗癌成分的研究Ⅱ.藥學學報,1981,16(8):628—630.
17 杭越羣,何匯桂,姜達衢等.卜芥化學成分的研究.中草藥,1981,12(1):9.   18 姜達衢,黃筱美,陳家源.蛤蚧化學成分分析.藥學通報,1981,16(3):182.   19 袁阿興,覃凌,姜達衢.中藥肉桂化學成分的研究.中藥通報,1982,7(2):26—28.
20 黃平,姜達衢等.三斑海馬的化學研究.海洋藥物,1982,(4):32—33.
21 姜達衢,黃筱美,盧文傑等.壁虎化學成分的分析初報.中藥通報,1983,8(1):30—31.
22 姜達衢,濮全龍,黃平等.桂莪術化學成分的研究.藥學學報,1989,24(5):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