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芥

(唇形科裂葉荊芥屬植物)

鎖定
裂葉荊芥(學名:Nepeta tenuifolia Bentham)是唇形科、荊芥屬植物。一年生草本。莖高0.3-1米,四稜形,多分枝,被灰白色疏短柔毛,莖下部的節及小枝基部通常微紅色。葉通常為指狀三裂,大小不等,長1-3.5釐米,寬1.5-2.5釐米。花序為多數輪傘花序組成的頂生穗狀花序,長2-13釐米。小堅果長圓狀三稜形,長約1.5毫米,徑約0.7毫米,褐色,有小點。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後。 [2] 
分佈於朝鮮和中國;在中國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城口、南川)、貴州諸省均有野生,浙江、江蘇、福建和雲南等省均有栽培;生長於海拔540-2700米的山坡路邊或山谷、林緣。 [2] 
全草及花穗為常用中藥,多用於發表,可治風寒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月經過多、崩漏、小兒發熱抽搐、疔瘡疥癬、風火赤眼、風火牙痛、濕疹、蕁麻疹、以及皮膚搔癢。又全草富含芳香油,可提製芳香油。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裂葉荊芥
拉丁學名
Nepeta tenuifolia Bentham
別    名
荊芥
小茴香
假蘇
四稜杆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唇形科
亞    科
野芝麻亞科
荊芥屬
裂葉荊芥
命名者及年代
Bentham,1834 [4] 

姜芥形態特徵

裂葉荊芥
裂葉荊芥(10張)
一年生草本。莖高0.3-1米,四稜形,多分枝,被灰白色疏短柔毛,莖下部的節及小枝基部通常微紅色。葉通常為指狀三裂,大小不等,長1-3.5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鋭尖,基部楔狀漸狹並下延至葉柄,裂片披針形,寬1.5-4毫米,中間的較大,兩側的較小,全緣,草質,上面暗橄欖綠色,被微柔毛,下面帶灰綠色,被短柔毛,脈上及邊緣較密,有腺點;葉柄長約2-10毫米。
花序為多數輪傘花序組成的頂生穗狀花序,長2-13釐米,通常生於主莖上的較長大而多花,生於側枝上的較小而疏花,但均為間斷的;苞片葉狀,下部的較大,與葉同形,上部的漸變小,乃至與花等長,小苞片線形,極小。花萼管狀鐘形,長約3毫米,徑1.2毫米,被灰色疏柔毛,具15脈,齒5,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長約0.7毫米,後面的較前面的為長。花冠青紫色,長約4.5毫米,外被疏柔毛,內面無毛,冠筒向上擴展,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後對較長,均內藏,花葯藍色。花柱先端近相等2裂。小堅果長圓狀三稜形,長約1.5毫米,徑約0.7毫米,褐色,有小點。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後。 [2] 

姜芥生長環境

裂葉荊芥生長於海拔540-2700米的山坡路邊或山谷、林緣。 [2]  適於温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喜陽光,山區、平原均可生長;對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為佳。種子發芽適温為15-20℃。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2℃以下則會出現凍害。怕旱又怕積水,短期積水也會造成死亡,低窪地不宜生長。 [1] 

姜芥分佈範圍

分佈於朝鮮和中國;在中國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城口、南川)、貴州諸省均有野生,浙江、江蘇、福建和雲南等省均有栽培。 [2] 
裂葉荊芥 裂葉荊芥

姜芥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裂葉荊芥採用種子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穗多而密、無病蟲害的植株採種,於10月植株呈紅色、種子呈深褐色或棕色時,將果穗剪下、曬乾,打下種子,簸去雜質,裝入布袋貯藏。 [1] 
播種方法: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於9-10月,以春播為好。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25釐米左右開橫溝條播,溝深5釐米左右。將種子拌上草木灰,均勻地播入溝內,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好選小雨後、土壤鬆軟時播種。若遇乾旱天氣,應先澆水後播種。每畝用種量500克左右。播種後約10天左右出苗。 [1] 

姜芥栽培技術

姜芥選地

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作物收穫後,施腐熟廄肥堆肥30000-37500千克/公頃,深翻25釐米,耙細整平,並做寬120釐米的高畦。 [1] 

姜芥移栽

為了保證出苗的質量,也可採用先育苗再移栽到大田中。育苗時先澆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然後將種子拌草木灰,均勻地撒入畦面。播後進行鎮壓,使種子與表土密切接觸,然後蓋草,保温保濕,以利出苗。出苗後揭去蓋草,澆水除草,苗大後間苗。每畝用種量1千克左右。當苗高15釐米以上時移栽。根據土壤墒情,若土壤較幹,可在移栽前1天灌水濕潤苗牀。移栽時在畦面上按株行距10釐米×20釐米挖穴,每穴栽入大苗2-3株或小苗3-4株,栽後覆土,將根部壓緊,澆1次透水。 [1] 

姜芥撫育

中耕除草:直播一般每年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結合間苗中耕除草,宜淺松表土,拔除雜草;第二次於苗高10-15釐米時進行;第三次結合定苗進行,封行後不再中耕除草。育苗移栽大田後的裂葉荊芥中耕除草2次,分別於幼苗成活後及苗高30釐米左時進行。 [1] 
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後進行。第1次每畝追施人、畜糞水1000-1500千克,第2次1500-2000千克,第3次重施1次冬肥;除人、畜糞外,可施入50千克複合肥,開溝施於株間,施後覆土。 [1] 
排灌水:苗期需水量較大,遇乾旱需及時灌水,成株後節制用水。裂葉荊芥怕澇,雨季要適時排水、防澇。 [1] 

姜芥病蟲防治

姜芥病害

危害症狀:裂葉荊芥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莖枯病黑斑病。立枯病發病初期植株莖基部變褐,後收縮、腐爛、倒苗。莖枯病侵害莖、葉和花穗,莖稈受害後出現水浸狀病斑,後向周圍擴展,形成繞莖枯斑,致使上部枝葉萎蔫,逐漸黃枯而死;葉片發病後,似開水燙傷狀,葉柄為水漬狀病斑;花穗發病呈黃褐色,不能開花。黑斑病侵害葉片,產生不規則形的褐色小斑點,後擴大,葉片變黑色枯死,莖部發病呈褐色、變細,後下垂、折倒。 [1]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發現莖枯病病株應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燬;發病初期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2%青黴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 [1] 

姜芥蟲害

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螻蛄銀紋夜蛾等。防治方法:栽植前用50%辛硫磷乳油22.5千克/公頃配成毒土進行土壤處理,地老虎和銀紋夜蛾發生期噴BT乳劑、25%滅幼脲膠懸劑800倍液防治,早期最好用佳多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1] 

姜芥主要價值

全草及花穗為常用中藥,多用於發表,可治風寒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月經過多、崩漏、小兒發熱抽搐、疔瘡疥癬、風火赤眼、風火牙痛、濕疹、蕁麻疹、以及皮膚搔癢。又全草富含芳香油,可提製芳香油。 [2] 

姜芥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裂葉荊芥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7 千卡
蛋白質 2.5 g
脂肪 0.4 g
碳水化合物 4.2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1.6 g
186 mg
46 mg
23 mg
149 mg
154 mg
0.31 mg
1.2 mg
0.04 mg
0.73 mg
0.8 μg
維生素A 40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9 mg
煙酸(煙酰胺) 0.8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26 mg
維生素E 0.94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