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

鎖定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是由假單胞桿菌丁香假單胞菌豌豆致病變種引起的、發生在豌豆的病害。較老植株葉片染病病部水漬狀,圓形至多角形紫色斑、半透明,濕度大時,葉背現白至奶油色菌膿;莖部染病初生褐色條斑;花梗染病可從花梗蔓延到花器上;莢染病病斑近圓形稍凹陷,初為暗綠色,後變成黃褐色。 [1]  [3]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在植株徒長、雨後排水不及時、施肥過多時易發病;生產上遇有低温障礙,尤其是受凍害後突然發病,迅速擴展;反季節栽培時易發病。病原細菌在豌豆、蠶豆種子裏越冬,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3]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建立無病留種田,從無病株上採種;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避免在低濕地種植豌豆,採用高畦或起壠栽培;發病初期及時噴灑化學藥劑防治等。 [1-2] 
中文名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
外文名
Pea bacterial leaf blight
別    名
假單胞蔓枯病或莖枯病
病    原
假單胞桿菌丁香假單胞菌豌豆致病變種
為害作物
豌豆
為害部位
莖、莢、葉片等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病原特徵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病原為假單胞桿菌丁香假單胞菌豌豆致病變種(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isi (Sackett) Young. et al.),屬細菌。菌體桿狀,極生一根至多根鞭毛,無芽孢,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大小(0.58~0.82)微米×(1.11~3.28)微米。肉汁腖瓊脂平面上菌落灰白色,圓形稍凸,邊緣波紋狀。細菌生長適温28~30℃,最高35~36℃,最低0℃,50℃10分鐘致死。 [1]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為害症狀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2張)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主要為害豌豆的莖莢和葉片。種子帶菌的幼苗即染病。較老植株葉片染病,病部水浸狀,圓形至多角形紫色斑、半透明,濕度大時,葉背出現白色至奶油色菌膿,乾燥條件下產生髮亮薄膜,葉斑乾枯,變成紙質狀。莖部染病,初生褐色條斑。花梗染病,可從花梗蔓延到花器上,致花萎蔫、幼莢幹縮腐敗。莢染病,病斑近圓形稍凹陷,初為暗綠色,後變成黃褐色,有菌膿直徑3~5毫米。 [2]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侵染循環

病原細菌在豌豆、蠶豆種子裏越冬,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3]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流行規律

植株徒長、雨後排水不及時、施肥過多易發病,生產上遇有低温障礙,尤其是受凍害後突然發病,迅速擴展。反季節栽培時易發病。 [3] 

豌豆細菌性葉斑病防治方法

  • 建立無病留種田,從無病株上採種。 [1] 
  • 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0.3%的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進行温湯浸種,先把種子放入冷水中預浸4~5小時,移入50℃温水中浸5分鐘,後移入涼水中冷卻,晾乾後播種。 [1] 
  • 避免在低濕地種植豌豆,採用高畦或起壠栽培,注意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1] 
  • 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500倍液、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 [1]  [2] 
參考資料
  • 1.    呂佩珂等.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 中國糧食作物病蟲原色圖鑑[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01:200-201
  • 2.    王久興等.蔬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譜 豆類分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1:60-61
  • 3.    敖立萬.豆類作物高產栽培實用新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