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大偉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副研究員)

鎖定
地質學博士,副研究員。本科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現工作於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自然災害基礎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地質學、活動構造、地震地質等專業方向研究。“複合鏈生自然災害動力學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下設“災害物理模擬實驗室”負責人,面向構造變形、災害演化、地表侵蝕等多元複合過程模擬。 [1] 
中文名
姜大偉
外文名
Dawei Jia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鄆城
出生日期
1989年2月6日
畢業院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職    業
科研
出生地
哈爾濱市
學位/學歷
博士
工作單位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姜大偉教育經歷

(1)2006—2010,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地質學,學士;
(2)2010—2013,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學,碩士;
(3)2013—2017,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構造地質學,博士。

姜大偉工作經歷

(1)2017—2019,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2020—2021,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3)2022—至今,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副研究員。

姜大偉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地質學、地貌學、地理學研究。近年工作經歷包括:青藏高原周緣與內蒙等地區的地質普查、地質填圖與編圖製圖、深淺層地震勘探、活動斷層與地震危險性分析、區域構造地質模型分析、地貌學與地質年代學分析、主微量地球化學元素分析等。 [1] 

姜大偉個人專長

深淺層地質構造解析、工程場址的地質結構分析、野外填圖與地表地質調查、無人機測繪與雷達等地表數據採集、深淺層物探解譯、地質鑽探與層序分析、地層年代學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不同比例尺地圖的編制與出版等。

姜大偉實驗室工作

負責“複合鏈生自然災害動力學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下設“災害物理模擬實驗室”運行。實驗室面積90平米,由物理模擬實驗平台、噴淋降水系統、三維應力傳感系統、光纖應變傳感系統組成,集成傾斜攝影、粒子監測等數字化功能,可以實現構造變形、災害演化、地表侵蝕等多元複合過程模擬。 [1] 

姜大偉主持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批准號41802226,龍門山南段前陸區古沖積扇晚第四紀構造變形,2019.01- 2021.12,經費26.6萬。(國家級,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批准號U2039201,橫切構造在走滑斷裂地震破裂中的作用-課題3,2021.01-2024.12,經費35.0萬。(國家級,負責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批准號U2139201,東崑崙斷裂帶中段滑動速率時空變化特徵與大震復發行為研究-課題4,2022.01-2025.12,經費40.0萬。(國家級,負責人)
(4)涼山州(含攀枝花地區)1:25萬活動斷層普查項目,專題1第四紀地貌面序列建立部分,2020.01-2022.06,經費100.5萬元。(省部級,負責人)
(5)涼山州(含攀枝花地區)1:25萬活動斷層普查項目,專題3雅安市幅、甘洛縣幅、宜賓市幅1:25萬主要活動斷裂遙感解譯、平面展布及其活動性,2020.01-2022.06,經費119.0萬。(省部級,負責人)
(6)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業務專項,面上項目,ZDJ2018-03,龍門山南段斷裂活動習性與地表變形研究,2018.01- 2020.12,經費46.0萬。(廳局級,負責人)
(7)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業務專項,重點項目子專題,ZDJ2017-24,青藏高原東南緣構造擴展與隆升,專題2馬邊斷裂帶晚第四紀活動性研究,2017.01- 2020.12,經費50.0萬元。(廳局級,負責人)
(8)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業務專項,四川省大川鎮活動斷層淺層地震勘探項目,編號GXCZ-A-19030005,2019.09-2020.09,經費69.9萬。(廳局級,負責人)
(9)成都市三壩水庫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2018.01-2019.12,經費35.0萬。(地市級,技術負責)

姜大偉主要論著

(1)Jiang Dawei, Zhang Shimin,Ding Rui, 2022. Spatial pattern of late quaternary shortening rate in the LongmenShan foreland,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Lithosphere. 2021 (Special 2), 9167174. doi:10.2113/2022/9167174. [2] 
(2)Jiang Dawei, Zhang Shimin, Ding Rui,2020.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2019 MS 6.0changning earthquak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 200, 104493. https://doi.org/10.1016/j.jseaes.2020.104493. [3] 
(3)Jiang Dawei, Zhang Shimin, LiWei, 2016. Research on the Quaternary fluvial geomorphological surface sequenceof the foreland region in southern Longmen Shan, eastern Tibet. Geomorphology. 269, 133-148. https://doi.org/10.1016/j.geomorph.2016.06.036. [4] 
(4)Jiang Dawei, Zhang Shimin,Ding Rui, 2021. Weathering process of the alluvial fans in western Sichuanbasin,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Natural Hazards Research. 1 (2), 36-47. doi:10.1016/j.nhres.2021.05.001. [5] 
(5)姜大偉, 張世民, 李偉等, 2018. 龍門山南段前陸區晚第四紀構造變形樣式. 地球物理學報. (05),1949-1969. doi: 10.6038/cjg2018M0253. [6] 
(6)劉睿, 姜大偉*, 李安等, 2019. 利用沉積物粒度特徵區分不同級地貌面的方法對比——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為例. 地震地質. 41 (04),837-855. doi: 10.3969/j.issn.0253-4967. 2019. 04. 003. [7] 
(7)姜大偉, 李明, 趙俊香等, 2019. 利用粒度分析青衣江河流地貌面的新老關係. 第四紀研究. 39 (2),350-365.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9.02.08. [8] 
(8)姜大偉, 張世民, 2020. 四川雅安地區古沖積扇主量元素特徵及其意義. 第四紀研究. 40 (1),105-113.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0.01.10. [9] 
(9)姜大偉, 張世民, 李明, 2020. 龍門山南段活動構造分佈特徵. 地質科學. 55 (2),537-557. doi: 10.12017/dzkx.2020.034. [10] 
(10)姜大偉, 張世民, 丁鋭等, 2016. 龍門山南段前陸區古沖積扇分析及河流地貌面序列的建立—基於地貌面的測年數據、野外地貌分析與調查. 第四紀研究. 36 (5),1263-1279.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5.21. [11] 
(11)姜大偉, 張世民, 丁鋭等, 2016. 龍門山南段青衣江階地沉積物的化學風化特徵及其意義. 地質科學. 51 (3),763-778. doi: 10.12017/dzkx.2016.028.(12)姜大偉, 何仲太, 劉睿等, 2013. 岱海盆地南緣地貌陡坎的成因分析. 第四紀研究. 33 (03), 445-460.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3.03.05.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