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垓

鎖定
姜垓(1614—1653),明末詩人,字如須,號佇石山人,給事中姜埰之弟,山東萊陽人 [1]  。與方以智同為崇禎十三 年(1640)進士,授行人。去官後居蘇州,為避阮大鋮加害,乃變姓名,走寧波,明亡,還吳中卒。與其兄姜埰(字如農)同以忠義而聞名於士人之間。著有《篔簹集》、《佇石山人稿》,今已不見傳本,僅存《流覽堂詩稿殘編》六卷,不過其零星遺稿而已。
本    名
姜垓
如須
佇石山人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萊陽
出生日期
1614年
逝世日期
1653年
主要作品
《佇石山人稿》
主要成就
著名明遺民

姜垓人物簡介

《明史·姜埰傳》記載,崇禎末年在禮科給事中姜埰、行人司司副熊開元因抗疏獲罪,姜埰被廷杖一百遣戍宣城衞,此時姜埰之父姜瀉裏在山東萊陽抗清,城破被清軍殺害。姜垓為使其兄能奔父喪,向朝廷提出請代兄罪,未獲批准。當日姜垓奔赴親喪,侍奉母親南行到蘇州。起初,姜垓為行人,看見官署中題名碑,崔呈秀、阮大鋮與魏大中的名字並列,立刻上疏請求去掉兩人的名字。等到大鋮得志,要想殺姜垓的念頭更加強烈。姜垓就改變姓名,逃往寧波。國家滅亡後才解除禍難。
明亡,兄弟二人流寓吳郡,執節不降,為世人稱頌。姜垓客居吳門期間,與當地文人學士交遊往來,飲酒行樂,留下很多風流韻事。但清人餘懷在《板橋雜記》中卻説:“如須高才曠代,偶效樊川,略同謝傅,秋風團扇,寄興掃眉,非沉溺煙花之比。”認為姜垓是以酒色掩蓋其不仕清廷的目的。

姜垓相關記載

姜垓蘇州石刻像 姜垓蘇州石刻像 [2]
《池北偶談》:姜吏部垓南渡後流寓吳郡,與徐孝廉枋友善。一日行閶門市,姜顧徐曰:“桓温一世之雄,尚有枋頭之敗。”徐應聲曰:“項羽萬人之敵,難逃垓下之誅。”相與抵掌大噱,市人皆驚。
《明詩綜 詩話》:如須官行人,見廨舍碑有阮大鋮姓名,特疏請碎之,重書勒石。甲申後,避地吳門。卒葬西山之竺塢。詩篇温潤而恂慄,葉處士襄序之。
《魏叔子禧文集 姜公墓表》:公詩沉鬱離憂,無愧三百篇之旨。
《靜志居詩話》卷十九:姜垓,字如須,萊陽人,崇禎庚辰進士,除行人,有《篔簹集》。如須官行人,見廨舍碑有阮大鉞姓名,特疏請碎之,重書勒石,思陵,允之,乃削去大鉞名。徐昭法詩所云“擊奸穹碑碎”是也。甲申後,避地吳門,卒葬西山之竺塢。詩篇温潤而恂慄,葉處士襄序之。 [3] 
參考資料
  • 1.    姜垓半身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 2.    姜垓蘇州石刻像刻於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藴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
  • 3.    (清)朱彝尊撰,姚祖恩輯:《靜志居詩話》卷十九,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扶荔山房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