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妙高台

(鎮江金山寺內建築)

鎖定
妙高台,又稱曬經台。“妙高”是梵語“須彌”之意譯。劉編《金山志》(鎮江金山寺)載:“妙高台在伽藍殿後,宋元祐僧佛印鑿崖為之,高逾十丈,上有閣,一稱曬經台。”又云,“妙高台江水明如鏡”。妙高台東西南三面均是峭壁,雲霧四合,如置仙境。金山在江中時,可以俯視四面長江,滾滾東流的江水至此,被碧玉浮江的金山迎頭劈開,分為兩股,向東奔騰而去,氣象萬千。宋代樓鑰《妙高峯》詩:“一峯高出白雲端,俯瞰東南千萬山,試向崗頭轉圓石,不知何日到人間”。幾經興廢,明代僧適中,清代薛書常繼重建,公元一九四八年與金山寺大殿、藏經樓等同毀於火,如今的妙高台為1991年慈舟法師主持重建。
中文名
妙高台
別    名
妙高峯
天柱峯
曬經台
所屬地區
江蘇省
地理位置
鎮江市市區西北的金山寺
面    積
約 350 m²
海    拔
396 m

妙高台景點介紹

妙高台又名曬經台,“妙高”是梵語“須彌”之意譯。劉編《金山志》載:“妙高台在伽藍殿後,宋元佑僧佛印鑿崖為之,高逾十丈,上有閣,一稱曬經台。”幾經興廢,明代僧適中,清代薛書常相繼重建。1948年與金山寺大殿、藏經樓等同毀於火,如今僅存台址。當年妙高台,還是賞月佳處,並且流傳着名士蘇東坡曾在此賞月的軼事。
此外,據傳“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公元1130年南宋名將韓世忠用四千水兵將幾萬入侵的金兵圍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親擂戰鼓,鼓氣助陣,大破金兀朮部眾。這個歷史故事被搬上戲劇舞台,英風千載,流芳百世。 [1] 
妙高秋月千載聞名的原因第一當然是因為景,賞月佳地自然要風光好,且要有水臨照。金山秀麗,天高月明,清代以前,金山在江中,可以俯視四面長江,滾滾東流的江水至此,被碧玉浮江的金山迎頭劈開,分為兩股,向東奔騰而去,氣象萬千。而妙高台下水面平靜,據清《金山志》記載:“妙高台江水明如鏡”,登高台,仰頭賞天上月,低頭玩水中月,又在佛門清靜地,寂寥無人語,自然是清靜無匹。 [1]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人,妙高台上,留下佳話的有蘇軾,有梁紅玉。蘇軾和金山有緣,至今他的玉帶還在金山寺,是金山寺的鎮山四寶之一。蘇東坡曾多次遊歷金山,與佛印、寶覺、圓通等法師交往甚密。每次路過鎮江,他都要來金山小住。蘇東坡一生多次遭到貶謫,金山也就成了他調整心情的精神家園。每當失意時,金山這座藴藏着佛家經典的寺廟、幽靜的環境,總能讓他清理紛亂的心情,增加幾分面對前途的信心。據統計,蘇東坡一生曾十多次來到金山,寫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妙高台景點文化

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記載:東坡公昔與客遊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傾湧,俄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台,命(袁)綯歌其《水調歌頭》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神仙矣。”如今妙高台邊的圍牆上,正勒有蘇軾的這首著名的《水調歌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