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鎖定
屬於山東省榮成市,位於山東省最東端,榮成市北部。好運角(原成山頭)因地處成山山脈最東端而得名,這裏三面環海,方位65°11′93″,直超寶島台灣東越68分,距南北國際主航道僅5海里,與韓國隔海相望,直線距離94海里。是中國鄰海基準點之一,是大陸伸向海洋的最深處,是中國海岸最早看見日出的海上高角,素有“中國好運角”之稱。
中文名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
山東半島最東端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所屬區域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

東天門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張)
好運角自古被譽為旅遊勝地,秦皇漢武曾親臨此地巡山觀海。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海內外眾多知名人士也多次來到這裏。
因為秦始皇造橋求仙藥的故事發生在這裏,所以古人有個説法:天門一隔,兩個洞天,不入此門,休想成仙。所説的“天門”就是這個東天門。道家説:“庸人只知把命怨,事事總是不如願,人生迷途何時止,須知遇緣命可變。”所謂機緣就是一種運氣。好運角就是世人的機緣所在,東天門就是迎納好運機緣的開始。
始皇廟
威海榮成始皇廟——薛堯攝影 威海榮成始皇廟——薛堯攝影
這座始皇廟原來是秦始皇二次東巡時修建的行宮,當地的老百姓為紀念秦始皇曾親臨此地,將行宮改建為紀念秦始皇的寺廟,這座“始皇廟”也是全國一座紀念秦始皇的寺廟。因為年代久遠,幾經修復。第一代修廟人叫徐復昌,也就是此廟的第一代道長,至今廟裏還保留着他當年坐化成仙的“棺”。
(一)始皇殿 始皇殿把幾個不相干的神明置於一座大殿祭拜。這是由好運角地處中國東海極地、是日神居所的地理位置決定的,也是由伴海而成的獨特的好運海洋文化決定的,更是多種思想文化凝聚昇華的結果,最終形成了不同神明共處一殿、共生好運的格局。
這裏供奉的是威震華夏的秦始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曾五次東巡,其中有兩次來到好運角。一是為祭祀名山,二是為造訪福地,拜日主、造仙橋、尋長生不老藥。在這裏留下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説。
始皇殿
始皇殿(2張)
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小篆就是由李斯發明創造的。據説,向他祈求學業順利、金榜題名,十分靈驗。每年高考前夕,都有各地的考生或者家長前來求福、求運。
還有一位是徐福,原是齊人,是秦始皇手下的一位方士,更是個幸運至極的風雲人物,留給歷史很多的未解之謎。他力勸始皇説:東海有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能尋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便給徐福三千名童男童女及大量的金銀財寶,讓他尋找長生不老藥。最後徐福最卻帶領童男童女東渡日本。牆上壁畫所表現的就是徐福準備東渡的情景。據傳説,徐福為確保成功東渡,需要尋找至福至靈的地方作為出發地,就用秦始皇給的大量錢財遍請天下術士勘察沿海的天下福地,最後才找到這塊好運之地,並藉助這塊寶地的福運,渡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從秦朝徐福東渡開始,“好運角”就成為民間公認的“好運福地、祈福勝地”。千百年來,帝王將相和名人雅士紛至沓來,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和傳説。
始皇殿內還供奉了文財神比干丞相和東海龍王敖廣。文財神就是封神演義裏吃空心菜的比干丞相,傳説,拜拜財神爺,會給你帶來祿運和財運,財神會保佑你升官發財。
東海龍王是所有龍王之首,負責興雲佈雨,同時,也掌握着漁民的旦夕禍福。這裏自古以來就是百姓祈求風調雨順,漁民祈求龍王避禍賜福的地方。相傳東海龍王敖廣曾經幫助秦始皇在好運角的最東端造仙橋一座,並留下了他當年造橋留下的四個大橋墩,殿內壁畫表現的是秦始皇東巡到好運角頂峯登高遠望,觀海聽濤的情景。
威海榮成成山頭天后宮 威海榮成成山頭天后宮
(二)天后宮 也稱海神娘娘廟,南方稱“媽祖廟”。海神娘娘是海上的保護神,漁民心中的女菩薩,她能保佑漁民出海時平波萬里,一帆風順。廟內供奉的痘母娘娘,相傳過去孩子生了天花、得了病,孩子的父母就來求拜痘母娘娘,希望保佑孩子健康成長,據説十分靈驗。送子娘娘,過去人以多子多孫為福,來此地祭拜送子娘娘祈求生男丁的人絡繹不絕,香火不斷。現在人們再來祭拜送子娘娘,都是希望送子娘娘顯靈,保佑孩子一生健康、聰明、好運。這也是“好運角”中受為人父母者推崇的一個大運——子運,表達了父母祈願孩子一生健康平安的美好願望。
威海榮成成山頭日主祠 威海榮成成山頭日主祠
(三)日主祠這裏是前殿日主祠,供奉的是日主。就是中國老百姓所説的“太陽神”,西方人稱之為“阿波羅”。相傳古代有八神,日主是其中之一,位居第七位,居住地就在好運角。太陽神手上捧着一個紅色的球就是太陽。太陽上還有一隻鳥,叫“金烏鳥”,因為它有三隻腳,所以也被稱為“三足鳥”,在古書上,就代表太陽神。象徵着吉祥幸福。
日主祠西面的壁畫:公元前94年漢武帝率文武百官從今天西安出發,一路東下,來到好運角。漢武帝被成山日出奇麗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斷定這裏是納福之地,於是下令在好運角東邊修建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澤。這幅壁畫所再現的就是當年漢武帝拜日的盛況。
東面的壁畫:這幅壁畫描繪的也是太陽神,傳説太陽神每天用六條龍駕着雲車由東到西不停運行,每運行一週,就是我們所説的一天。太陽神每天從這裏出發,週而復始。太陽神是中國傳説中神通廣大,賜福運添吉祥的重要神明。他是一切生命的保護者,帶給萬物生機;他也是一切好運的創造者,帶給人們無盡的福祉和吉祥。
(四)鄧公祠 是為紀念北洋水師愛國將領鄧世昌而修建的祠堂,內有鄧世昌的雕像。甲午海戰的最後一戰就發生在好運角以東10海里的海面上,鄧世昌是在這裏殉國的。光緒皇帝非常欽佩鄧世昌的英雄氣概,在光緒29年御賜碑文(317字),讚揚鄧世昌的誓與戰艦共存亡的英雄事蹟。
望海亭
望海亭 望海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好運角山頂修建望海台,因年代久遠,望海台坍塌,後人築望海亭。站在望海亭,好運角風光盡收眼底,別有情趣,特別是霧天登高,腳下雲霧渺渺,有一種騰雲駕霧之感,彷彿置身於仙境。據説站在望海亭,可以疏導心靈,排解憂愁,獲得海洋一樣寬廣的胸懷,還可以藉助海洋的靈氣轉換運勢,獲得好運。好運角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擁有碧海藍天、沙灘美景,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昔日的帝王觀海亭,現在成為遊客賞景觀海的地方,也成了“聚納陸、海、山、風之靈氣”的一處景觀。
威海榮成成山頭秦代立石——薛堯攝影 威海榮成成山頭秦代立石——薛堯攝影
秦代立石
秦朝時,始皇東巡到此,命令丞相李斯寫下了“天盡頭秦東門”立於好運角頂峯。因為年代久遠,石碑斷成兩截,上半截有字部分落入大海,現存一塊碑的底座高120cm寬145cm,厚75cm,據專家考證,此碑石質為水成岩,確是秦代立石。當地人都説,這塊秦代石碑站在天涯之上,海角之巔,受日神和海神的眷顧,早孕有了靈氣。凡是來者,皆有緣分,皆有好運。
威海榮成成山頭拜日台 威海榮成成山頭拜日台
拜日台公元前94年,漢武帝劉徹率領文官武將從西安出發,途徑泰山,一路東下至好運角。劉徹被好運角日出奇麗的自然景象所折服,認為這裏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彙集了來自天
地六合的運勢,立即下令在好運角修建拜日台,東拜日主以感恩澤。由於帝王拜日和民間百姓的逢節祭拜,好運角拜日台成了祈求好運的平台和載體。在拜日台誠心祭拜,可以帶來一生的好運。
王羲之手書“一帆風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琳琅,定居山陰。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與謝安、孫綽等42人休憩蘭亭,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這篇序言,不僅文采裴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美絕倫,為千餘年來書法家所公認。這實際上也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頂峯。正因為此,蘭亭雅集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
王羲之書法藝術成就很高,不僅全面精通古代各種書體,而且創造出一種適應時代需要的新體,並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風格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裏的“一帆風順”是對來到“好運角”的每個人的美好祝福和良好祝願。
心潮澎湃
威海榮成成山頭“心潮澎湃”碑 威海榮成成山頭“心潮澎湃”碑
1984年10月23日,胡耀邦同志視察好運角,眼前海天一線,波濤連天,不禁有感而發,揮筆手書“心潮澎湃”這四個字,抒發了每個來到好運角的人的內在心聲。在這“好運福地、祈福勝地”,看羣峯蒼翠連綿,觀碧海藍天浩瀚高遠,峭壁巍然,氣勢恢宏,獨領天下好運,又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啊!古人也有詩描繪這絕美的景色和澎湃的心情,“天盡地無盡,滄海一望驚。日晴仍漢色,潮怒帶秦生。遠想來孤鶴,深疑卧巨鯨。欲觀真面目,需向海中行。”
天后塑像
這是海神娘娘顯靈時手舉五彩神燈的形象。傳説每次漁民歸來的時候,都看到船頭有一道亮光,漁民稱之為:娘娘送燈。看到這道亮光漁民可安全歸來。海神娘娘澤施四海,保佑漁民海上平安,也成為人們來到好運角祈求出門平安、仕途發展、生意興隆的的重要祭拜對象。
好運塔、好運笛
威海榮成成山頭好運塔 威海榮成成山頭好運塔
好運角燈塔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國際燈塔,於1874年由英國人修建,高16.3米,燈光折射21海里,至今仍正常使用。好運角在海圖上被稱作“山東高角”,英國人來到以後,聽説這裏的漁民極少出事,就十分關注,經過細緻的考察論證,確認這裏位置獨特,又流傳很多神秘的傳説,認為是會給人帶來好運的神奇的地域,於是在此修建了山東威海海域建置最早的燈塔,而且船隻出海也屢屢化險為夷,英國水手親切的把這個燈塔稱作“Luck tower”,也就是“好運塔”,並流傳至今,“好運塔”逐漸成為了好運角一個祈平安求好運的標誌性建築。
威海榮成成山頭霧號——薛堯攝影 威海榮成成山頭霧號——薛堯攝影
英國人非常重視這塊神奇的地方,經常來這裏考察禮拜,為防止海上大霧船隻看不見燈光,辨不清方向,又在燈塔旁修建一隻大霧笛,稱為“Luck flute”,中文是“好運笛”。霧笛每隔兩分鐘便自動鳴笛一次,笛聲可以傳30海里,為過往船舶提供了極大方便。當地人和眾多水手、漁民的神奇經歷和口口相傳,也賦予“好運笛”很多神秘的色彩,他們説,“聽到霧笛鳴,好運伴一生”;漁民説,聽到霧笛鳴響可以獲得大海的護佑,海上行船可以劈波斬浪,逢凶化吉,魚蝦滿倉。當地人都相信,聽見霧笛的聲音可以轉化時運,帶來機遇,培植好運的人格和命格氣象。
好運角
威海榮成好運角碑 威海榮成好運角碑
古稱“朝舞之地”,《孟子正義》解析為“朝日樂舞之地”。這裏是中國地理方位上的“角之極地”,方位是65°11′93″,作為中國領海基線起始點的科學標識,是中國大陸伸向海洋最深處的地方,是真正的東方第一角,是中國萬里海岸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被國務院確定為“榮成好運角國際旅遊區”,是國內以好運為主題的國際旅遊休閒度假區。這裏是自古公認的好運高地,是吸納八方靈氣的核心區域,人們認為:“此地天圓地方、通達四方、輻射六合,集天地六合之精華成天下好運”。古人整合國內的名山大川把中國畫作騰飛的巨龍,好運角的石碑就是龍首的位置,傳説在此可以吸納龍脈精氣,昇華一生運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登臨好運角,並刻石立碑,丞相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碑背面刻碑文三百餘言,歌頌此地的物華天寶和秦朝始皇的豐功偉績,因年代久遠,碑斷裂落入大海。隨着歷史的變遷和傳承,好運角作為“角之極地、好運高地”的獨特意義更加凸顯,成了國人心中的一塊“聖地”,並再次立碑於此,碑高180cm,碑寬85cm,碑厚35cm,聞名而至的王侯將相和文人墨客都對它頂禮膜拜,祈福添運,更成為了當地人爭相祭拜祈福的“神地”。而今的好運角因其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和濱海風光,已經被國家列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也被山東省列為“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將會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獲得扶持,好運角將逐步成為一處面向日韓的高端旅遊區,好運文化的集中體現區。“日出成山頭,好運積聚角”,登臨這“萬福彙集”的好運角,納祥瑞,得宏運。
好運角“時來運轉石”碑 好運角“時來運轉石”碑
時來運轉石
這是當地人十分信奉的時來運轉石,認為這是納水聚風藏氣的一塊靈石,到了好運角,都要摸轉運石,據説,可以宏大運,興大業,發大財。民諺説:摸摸佛爺的頭,一生康泰不用愁!摸摸佛爺的背,創業諸君添智慧!摸摸佛爺的腚,百邪難侵不生病!
小龍子
鎖龍石 鎖龍石
傳説成山頭是擎天之玉柱,定海之神針。好運角支撐天地、剖判陰陽,所以這裏是天地陰陽的交合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玉皇大帝下旨命東海龍王敖廣仔細看管,老龍王就派他最喜歡的兒子小青龍在好運角日夜守護。因為這裏是天地的支撐點,一旦出錯,天地就會回到混沌的從前,玉皇大帝告訴小青龍説:“我把天地的命運就託付給你了,你要盡心盡力保護好這塊寶地,必須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老百姓平平安安,如果世人有緣來好運角的話,就叫他有好運!”玉皇大帝還是不放心,又對小青龍説:“這裏就叫好運角吧,叫所有來好運角的人交好運、成大器,以此來彰顯天恩地澤。”億萬年過後,小青龍也沒有離開好運角半步,化身為一塊巨龍石,依然為所有來到此地的人免災禍,布好運。俗語説:小財富靠勤儉,大財福靠福報。小青龍用自己的忠誠與信心去感化世人,讓他們做好人,做好事。當地人説,這裏純樸的民風民情,優良的傳統、助人為樂的習俗,就是小青龍保佑的結果。
秦橋遺蹟
威海榮成成山頭”秦橋遺蹟“——薛堯攝影 威海榮成成山頭”秦橋遺蹟“——薛堯攝影
據《三齊略記》記載,秦始皇確實曾在好運角造橋。傳説,秦始皇東巡來到好運角,要在此修建座大橋到東邊觀日出和尋找長生不老藥。他派人日夜運石填海造橋,感動了東海龍王敖廣,東海龍王命海神幫助造橋。海神一夜之間造橋四十餘里,始皇感激不盡,要面謝海神,海神説:“我長的太醜,只要不畫我的畫像,願與帝王見面。”誰知秦始皇不守信用,讓畫師藏於工匠之中,把海神畫了下來,海神察覺後十分生氣,斥責始皇違約,立即毀橋而去,只留下四個橋墩。為什麼四個橋墩沒有拆走呢,傳説海神造橋的時候過於倉促,缺少原料,就把海中的四件寶物化做了橋墩,再也無法拆除了。“好運角”也因為始皇的毀約失信而意外的留下四件鎮海寶物,寶物不僅增加了這裏的地氣人脈,還可以幫助經過的人消災除難,消黴運交好運。
射鮫台
威海榮成成山頭射蛟台 威海榮成成山頭射蛟台
傳説始皇手下方士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及大量的金銀,幫助始皇出海找仙山尋仙草。東海有一條大鮫,阻擋在海面上,徐福無法出海。始皇求藥心切,遂召集優秀射手,趕到好運角,要殺死海中大鮫,結果射不到遠在海里的大鮫。後來一位士兵發現,站在這塊大石之上,就如有神助,可以射中海中的大鮫,最後士兵們射殺了大鮫。因此這塊礁石得名:射鮫台。有民謠説:射鮫台,射鮫台,射走大鮫好運來;仙草就在好運角,何必出海苦苦找。據傳説,射鮫台是東海邊一塊彙集天地靈氣的寶石,不僅可以趨利避害,站上去一站還會沾上靈氣。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介紹

威海榮成好運角
威海榮成好運角(2張)
好運角 [1]  是膠東東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自古就是民間公認的“好運福地、祈福勝地”,囊括了“好運文化”的10道大運:福運、祿運、壽運、喜運、財運、時運、勢運、子運、學運、國運。有人説,來這裏旅遊是賞濱海美景、享帝王之福,得一生好運。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好運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好運角在古代被認為是日神所居之地。太陽是萬物生命之源,太陽神法力無邊,是賜人勢運和時運的神靈。據《史記》載,姜太公封八神,日神首東,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齊地記》記載:戰國時期,求仙拜日活動昌興,古人常在此禮祀日神、祈福納祥,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家繁榮富強、自身增福添壽。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2次駕臨此地,拜祭日主、修長橋、求長生不老之藥,留下了“秦橋遺蹟”、“秦代立石”、“射鮫台”、秦丞相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等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公元前94年,漢武帝劉徹率領文官武將東巡至此,被“成山頭日出”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觀所折服,遂下令在好運角修築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澤,且作“赤雁歌”志之。
好運角海岸線上分佈有柳夼紅層岩石等獨特的基岩海蝕地貌,這裏羣峯蒼翠連綿,大海浩瀚碧藍,氣候宜人,風光優美,負氧離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高達6萬多個,是內陸城市的50--100倍,是中國著名的沿海“天然氧吧”。這裏是中國北方海域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海域,擁有鮑魚、海蔘、海膽等各類海洋物種390多種。是理想的旅遊休閒度假和養生勝地。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並被國務院批覆為“榮成好運角國際旅遊區”,2005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與海南三亞的亞龍灣、台灣基隆的野柳一起名列三甲,是2011年1月國務院批覆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建設好運角旅遊度假區的核心景區。 [2]  2023年1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度假區等級劃分》與《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管理辦法》,經有關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推薦,文化和旅遊部按程序組織認定並完成公示,確定榮成好運角旅遊度假區為新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