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鎖定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表達了詞人對妻子別離的痛苦相思之情。全詞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詞人對愛人的思念與眷戀,借愛情題材寄託自己內心的矛盾與痛苦。
作品名稱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納蘭詞
文學體裁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作品原文

好事近
何路向家園,歷歷殘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麥秋天氣
料應重發隔年花,莫問花前事。縱使東風依舊,怕紅顏不似。 [1]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註釋譯文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詞語註釋

①歷歷:零落的樣子。
②冷淡:不熱情,不熱鬧。
③麥秋天氣:謂農曆四五月麥熟時節。
④隔年花:去年之花。 [2]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白話譯文

眼見處處都是殘破的山水,哪條才是回家的路呢?這個春天冷清寡淡,了無春意,一轉眼就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
想去年的花枝在這些天裏又將開放,但我全無賞花的情緒,因為就算春風還與去年一樣,但紅顏已改,不似去年。 [2]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創作背景

詞人的妻子盧氏於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產後病故。十七年五月初,詞人隨從康熙帝巡視郊畿,在迴歸的途中為了表達自己對盧氏的懷念之情而寫下這首詞。 [3]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作品鑑賞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文學賞析

首句發問,初看好像問得沒有道理。詞人的家園在北京,任何一條大路都能通向北京,無需問得。要知道在詞人心目中,因為愛妻已死,今日的家園,已非昔日的家園。也就是説,要回到昔日的家園,已無路可通。由於心中憂傷,眼前所見的青山綠水,也都染上了一片愁容,變成了殘山剩水。這時淒冷的春天已過,到了初夏割麥的時節。
下片謂去年這時節開的花,在古詩詞中,“花”有時專指牡丹,想必又將重新萌放,因而想起詞人過去與妻子在花前月下所過的恩愛時光,但這一切已不堪回首。最後二句以議論作結,謂今年的東風,縱使能像去年的東風一樣地吹,今年的花能像去年的花一樣地開,而心愛的妻子再不能死而復生,過去的恩愛歲月不可能再有了。 [4] 
全詞寫詞人與妻子的再一次分別,詞人在“殘山剩水”的旅途之上,生髮出了痛苦的相思之情。全詞用的全是平淡語,結句似也無甚新意,但全都凸顯詞人心境的悲涼。 [2]  [3]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首句言行役在外,第二句言沿途所經為戰後荒殘之地,第三、四句言一春未歸,已至春盡夏初之時,康熙二十年二至五月,性德扈從至遵化、科爾沁;康熙二十一年二至五月,又隨駕至吉林,均與詞境相合。” [5]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6] 
參考資料
  • 1.    聶小晴,泉凌波編.《納蘭容若詞傳 超值全綵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5:第194頁
  • 2.    墨香齋譯.《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85頁
  • 3.    張菊玲,李紅雨著.《納蘭詞新解》: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10:第199頁
  • 4.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61頁
  • 5.    閔澤平.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73頁
  • 6.    魏曉光.《梨樹古今人物》: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05: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