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女蒿

鎖定
女蒿(Ajania trifida (Turcz.) Muldashev)是菊科、亞菊屬小半灌木,高可達20釐米。老枝彎曲,花莖細長,不分枝,灰白色。葉灰綠色,葉片匙形或楔形,包括楔形漸狹的葉柄,裂片長橢圓形,頂端鈍或圓形,頭狀花序,在莖頂排列成規則緊縮的束狀傘房花序,花梗細,總苞狹鍾狀,總苞片外層卵形或橢圓形,內層倒披針形,全部苞片有光澤,淡黃色,兩性花冠,外面有腺點。6-8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中部;蒙古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900-1400米的荒漠草原。
女蒿是中等飼用小半灌木。青鮮時羊和駱駝喜食,馬樂食,牛稍食。結實後羊最喜食。駱駝、馬喜食,對羊有抓膘作用。冬季它的枝條保留較好,是冬季荒漠草原放牧場上的重要飼用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女蒿
拉丁學名
Ajania trifida (Turcz.) Muldashev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4] 
菊科
亞菊屬
女蒿
命名者及年代
(Turcz.) Tzvelev,2012

女蒿植物學史

據女蒿屬的《蘇聯植物誌》作者記載,該種的頭狀花序邊緣有雌性小花,屬亞菊屬;但通過對中國內蒙古女蒿的大量頭狀花序檢查,《中國植物誌》編委們並未發現有雌性小花,它的頭狀花序全部為兩性管狀花。在分類位置上,無疑隸屬女蒿屬。 [2] 

女蒿形態特徵

女蒿
女蒿(7張)
小半灌木,高達20釐米。老枝彎曲,枝皮乾裂,在上部發出短縮的營養枝及能育的花莖。花莖細長,不分枝,灰白色,有貼伏的細柔毛。葉灰綠色,匙形或楔形,包括楔形漸狹的葉柄長1-2釐米,寬0.5-0.8 釐米,3深裂或3淺裂鄉裂片長橢圓形,頂端鈍或圓形,寬達1毫米。少有掌狀5裂的。接花序下部的葉匙形或線狀長橢圓形,不裂。全部葉兩面被白色貼伏的細柔毛,但下面的毛稠密。
頭狀花序3-14個,在莖頂排列成規則緊縮的束狀傘房花序,花梗細,長2-5(10)毫米,被貼伏細柔毛。總苞狹鍾狀,寬3-4毫米。總苞片5層,外層卵形或橢圓形,長2-2.5毫米,中層長約4毫米,內層倒披針形,長約4-4.5毫米。全部苞片有光澤,淡黃色,硬草質,邊緣白色狹膜質。兩性花冠長4毫米,外面有腺點。 [2]  管狀,結實。瘦果圓柱形,無冠毛。 [3] 

女蒿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中部、寧夏 [3]  ;蒙古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900-1400米的荒漠草原。 [2] 
女蒿是一種耐旱、耐寒、耐瘠薄的小半灌木。女蒿為旱生植物,在中國的分佈範圍比較集中,主要出現在蒙古高原荒漠草原帶的東半部,為優勢種或建羣種。在小針茅草原羣落中,可成為優勢植物或伴生植物,多生於砂壤質棕鈣土上。它也稀見於草原帶向荒漠草原帶過渡的邊緣地區。女蒿草原中比較常見的有兩個類型:女蒿+戈壁針茅草原和女蒿+沙生針茅草原。女蒿+戈壁針茅草原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荒漠草原地帶東北部的平原及丘陵坡據地段,該處是利用價值較高的放牧場,適合於各類小家畜全年利用。女蒿+沙生針茅草原主要分佈在荒漠草原帶的西北部,這類放牧場的生產力雖然較低,但它和前者一樣是荒漠草原地帶的優質放牧場,宜於山、綿羊和駱駝放牧。 [3] 

女蒿生長習性

在中國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荒漠草原地帶,女蒿於4月下旬返青,7月中、下旬孕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月為果後營養期,11月中旬枯黃。它的地下部分具軸根系,根頸較粗壯,常分佈於地面以下3–5釐米處。主根2–3條,粗壯,可入土40釐米左右,側根發育較差,多橫向或傾斜伸展。 [3] 

女蒿主要價值

女蒿為中等飼用小半灌木。青鮮時羊和駱駝喜食,馬樂食,牛稍食。結實後羊最喜食。駱駝、馬喜食,對羊有抓膘作用。冬季它的枝條保留較好,是冬季荒漠草原放牧場上的重要飼用植物。女蒿在開花期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較低,無氟浸出物亦較高。其化學成分如表: [3] 
女蒿的化學成分(%)
生育期
水分%
佔風乾物質
粗蛋白質
粗脂肪
粗纖維
無氮浸出物
粗灰分
孕蕾期
13.20
15.35
4.10
24.77
47.11
8.67
1.45
0.33
盛花期
10.96
14.05
9.77
30.75
35.13
10.30
1.37
0.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