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女山湖

鎖定
女山湖,淮河支流池河過境湖,位於淮河右岸,明光市明光鎮以北八公里,是明光市最大的湖泊,也是安徽省著名湖泊之一。湖泊面積為80平方公里(一説74平方公里 [1]  ),湖泊水面為15萬畝。湖底高程11.0米,平均水深2.7米。1983年女山湖節制閘建成後,湖水達到合理控制,正常蓄水位14.5米時,相應蓄水容量2.16億立方米,是明光和皖東地區水產品重要基地。 [2-3] 
中文名
女山湖
地理位置
淮河右岸安徽省明光市西北部
正常水面
74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
1.5米
正常蓄水量
0.43億立方米
所屬水系
淮河支流池河過境湖

女山湖地質特徵

女山湖位置及水域 女山湖位置及水域 [4]
女山湖,位於淮河右岸,明光市明光鎮以北八公里,為郯廬斷裂帶局部凹陷窪地積水而成。郯廬斷裂帶縱貫明光市境內。郯廬斷裂帶是亞洲大陸東部的一條宏偉的地質構造帶,自20世紀50年代發現後,已被國內外地球科學研究者所重視。按照板塊構造學説,對郯廬斷裂帶宿松一嘉山段的形成機制進行探討,郯廬斷裂帶宿松—廬江段為古華南板塊與古華北板塊碰撞型的結合帶,廬江—嘉山段為古華南板塊與古華北板塊轉換斷層型的結合帶。上列兩大類型的板塊結合帶,在距今約7.3—8.6億年間初始形成,到中生代印支燕山期進入完成階段。其斷裂深度均為超岩石層斷裂。郯廬帶南段從淮河南岸的女山湖,經明光市的高王鄉馮莊、定遠縣的池河、肥東的古城集,沿龍泉山西麓延伸,跨巢湖至廬江西北的白山和桐城黃泥崗,沿大別山東麓經潛山、太湖尖滅於長江邊。郯廬斷裂帶自北向南縱貫明光境內,表現為華北型和華南型地層分界線的淮陰斷裂(臨淮頭—潘村斷裂)斜貫縣內北東部而西南部在明光境內被郯廬斷裂帶所切割。 [2] 

女山湖地貌水文

女山湖南北長40公里,東西最大寬度4公里。為了灌溉和防洪,於1980年在舊縣集建成18孔節制閘,單孔寬7米,設計最大流量2680秒立方米,並裝有180千瓦電動機12台將湖水位控制在12~13.5米高程內。節制閘把女山湖和七里湖分開。
女山湖 女山湖
女山湖上游來水面積4215平方公里。在正常水位12米時,女山湖面積為7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其蓄水量為0.43億立方米。水位14.5米時,水面面積110.2平方公里,容積2.47億立方米。湖底平坦,東西部相差不到1米,淤泥質佔湖盆3/4以上。
女山湖年平均水温在17℃,以4~11月長達8個月的水温都在4℃以上,最高水温34℃,最低水温1.2℃,湖水透明度0.15~0.30米。
入湖河流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大量泥沙流入湖中,從1957~1980年平均輸沙率為11.783公斤/秒。據明光水文站測定,池河入湖含沙量1957~1966年平均含沙量為0.4155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為29.44萬噸;1966~1976年均含沙量為0.5443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為47.63萬噸,1986年與1957年相比,湖牀提高80cm。在安徽省湖泊中入湖的泥沙數量居首位。
湖水的營養鹽類比較豐富,NH3—N含量在0.6~0.8毫克/升之間,平均0.312毫克/升,NO3-N含量在0.36~0.02毫克/升之間,平均0.184毫克/升,總鐵在5~0.3毫克/升之間,平均2.56毫克/升,總磷含量1~2毫克/升,PH值7.2~7.9之間,呈微鹼性。
女山湖內浮游植物平均數量74672.4個/升,優勢種羣為綠藻、硅藻和蘭藻;浮游動物平均數量為1566個升,優勢種羣為枝角類和蜿足類;底棲生物平均數量為178.66個/平方米,生物量平均為130克/平方米,優勢種羣為珠蚌科和田螺科;水生植物主要是莎草科,全湖總生物量為43820180公斤(鮮重),平均548.3克/平方米,主要分佈於沿湖淺灘,其中菱在蘆嘴有2500畝,陳澗有700畝;蘆葦在抹山及焦城有4600畝。 [1] 

女山湖流域地理

女山湖湖區水系

淮河南岸、明光市境內,入湖河流有16條之多,最主要是南納池河來水,北經七里湖,貓兒湖,過洪水頭注入淮河。 [1] 
女山湖為池河水系,主要水源和下游水系主要是池河,池河發源於肥東縣青龍場,從大橫山腳下流入明光市,經明光明光鎮入女山湖,到舊縣與七里湖匯合,折向東至江蘇省盱眙縣洪山頭注入淮河。幹流全長約170公里,在明光市境內約為85公里。池河總流域面積為4215平方公里,平均流域寬度22.5公里,不對稱係數0.29,寬度係數0.12,密集度0.52。河牀坡降平緩。池河縱斷面,上游系梯田式河牀,下游系湖波凹地。河牀結構,上游多砂板岩石,下游系砂土淤泥。 [2] 

女山湖沿岸城鎮

明光鎮,明光市城區,地處市境中部,距滁州市60多公里,集鎮形成於明清之際,已有數百年曆史。鎮郊有明光山,據《泗州志》記載:“明太祖生於此,昔年常見五色雲氣,故名。”明光鎮因有明光山(亦稱龍廟山)而得名。自津浦鐵路建成通車後,明光商業、糧油業逐漸發展繁榮,較大的商號有大興布店、陳萬順、杜萬豐、李興記、唐仁和等,—度日、美、英等國“洋貨”充斥市面,地方士紳、商賈開設或為代理人的公司(分銷處)有“亞細亞”“美孚”“德士古”、“開原”、“大陸”等。工業有釀酒、化肥、機電、機械、服裝、塑料、皮革、五金、鑄石、紡織、繅絲、工藝等,尤以釀酒為最,明光酒廠是明光國家二級企業,年產近20000噸各類優質白酒,“明光特曲”“明綠液”被譽為“仿茅台”和酒中奇葩,榮獲省優、部優產品,暢銷省內外各地。鎮郊東鳳湖及附近之女山湖盛產魚、蟹、煅、蚌,尤以‘明錄’品質優良、顆粒晶瑩,是著名的夏季防暑清涼飲料,歷史上曾出口遠銷至東南亞各國。這裏交通方便,位於京滬鐵路線上,可直達京、津、滬、杭,公路可通江蘇省南京、盱眙、揚州及安徽省五河、鳳陽、蚌埠、泗縣等地,水運經池河、女山湖通淮河,達長江。明光鎮北3公里處趙府村旁的躍龍崗,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鎮東南1裏許有朱元璋二姊之墓曹國墳(曹國公李貞夫人)。1974年明光火車站新站建成。交通事業的發展,更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女山湖鎮,又名舊縣鎮,距縣城明光38公里。南朝睢陵縣治僑置所在地,宋為招信縣治所在地,至元代併入盱眙縣。舊縣鎮即因南朝宋於此為縣治所在地而得名。建國後曾為女山湖區、鄉政府所在地。1986年經批准設鎮。女山湖鎮位於女山湖畔,盛產魚、蝦、蟹、蚌,是明光漁業生產主要基地。自1984年來,縣委、縣政府多次邀請水產、漁業方面專家、學者實地勘察論證,制定女山湖開發規劃和實施方案,大力發展漁業生產。女山湖魚場設於鎮郊,有精養魚池近300畝,鎮轄東風、荷花、高咀、抹山、馮郢、花園、舊縣7個村1個街道。1990年全鎮人口10081人,80%的人口從事漁業生產,年產水產品數百萬公斤。1982年國家投資興建的女山湖大閘,是皖東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可控制女山湖及池河水位,對防洪排澇、保持水位平衡、發展航運事業、灌溉沿湖農田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女山湖鎮是明光有近千年歷史的古鎮,鎮內有“嘉祐院”“古戲樓”“火神廟”等古蹟遺址,有中學1所,小學2所及鎮醫院、電影院、文化站等衞生、文化設施。交通方便,明(光)舊(縣)公路是縣內公路幹線,每天有班車多班,通往縣城明光。水運經淮河可達盱眙、南京、鎮江等地。199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11萬元。當年社會商品零售額900多萬元。隨着女山湖的綜合開發,水產養殖業和鄉鎮工業都有較大發展,已成為明光和皖東重要漁業生產基地,具有很大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鎮旁女山湖,水產資源豐富,風景優美,古人曾有詩讚譽:“水陸通衢扼咽喉,獅龍橋下鎖清流,一輪明月隨波漾,詩情畫意眼底收。” [5] 

女山湖古蹟景觀

嘉祐院:原名大寺,距縣城35公里,現位於女山湖鎮糧站內。《盱眙縣誌》載“嘉祐院在舊縣鎮,宋嘉祐年間建。”宋仁宗年間,淮河兩岸為宋、金兩軍必爭之地。招信一帶成為兩軍的戰場,戰爭不斷,戰爭死者數以百計。相傳仁宗嘉祐元年(1056),據守淮南大呈奏仁宗,請旨超度陣亡將士。仁宗趙楨攜帶《水陸》古畫 108軸和藏經,抵達招信縣大寺,並將《水陸》懸掛在大寺周圍,作七七四十九天道場,以超度亡靈。因酷暑炎熱,仁宗便駐蹕大寺避暑,入秋迴鑾,並把《水陸》和全部藏經賜予大寺,為記宋仁宗到此之行,隨將大寺改為“嘉祐禪院”。宋代嘉祐院位於舊縣鎮東1500米處,後被洪水淹沒,現嘉祐院遺址,為清代重建,殘存大殿六間,磚瓦結構。1983年8月經明光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戲台:位於縣城東北35公里,坐落在舊縣鎮的西隅,傍依女山湖畔。青磚小瓦砌蓋,翹檐飛角,其對面是另一座古建築火神廟。該戲台始建自咸豐年間,共三間,明間是戲台,大而寬敞,整體建築莊重,其正面圍有500平方米的院落。1983年縣文化局撥款2000元進行修繕。同年8月,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火神廟:位於女山湖鎮西角,座北朝南,是明光僅存的寺廟建築,建於宋代,重修於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火神廟為一廊二進,前進三間,後進三間,原廟內有觀音、十八羅漢等佛象。“文革”期間被砸壞。1983年,縣文化局撥款修復,同年8月經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女神廟:《乾隆盱眙縣誌》記載:在玉環山,相傳有眉州一長者姓柳,攜二女流寓此山,既歿顯靈,禱者紛集。明弘治年間有碑記。玉環山又名女山,在明光邵崗鄉,廟已圮。據考察,女山為火山遺址。 [6] 
女山古火山地質公園 女山古火山地質公園
女山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鎮境內,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之一(中國僅存兩處,另一處在東北黑龍江)。火山口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1公里,海拔101.5米,佔地1900畝。 [7]  面積7.8平方公里,海拔101.5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之一。女山古火山口地質地貌遺蹟形成於150萬年前,其噴發物的各種流動構造非常明顯,是國內新生化玄武岩噴發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有着極高的美學和研究價值。女山地質公園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園內有仙人洞、珍珠泉、龍躺溝、無蚊處、觀火山口等景點,素有“三村環抱一分水,四月葱籠萬畝田”之美譽,同時女山地質公園又是探索地球內部知識、普及與增長地貌學知識和旅遊、休閒的理想場所,2004年被安徽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首批省級地質公園。 [8] 

女山湖水利水產

女山湖防洪工程

1959年對蘇堤外灘的治理實施了,以實現女山湖與七里湖分開入淮。由蚌埠專區組建工程指揮部,錢亦山副專員任指揮,第一期工程有新池河左岸錢灘圩,由潘村區組建民工團施工,當年建成。頂高16米,頂寬3米,保護農田4000畝。1957年,太平、紫陽、潘村三鄉組織10000名民工,興建了安淮圩。西自蘇堤,東至小碼頭,全長14.9公里,完成土方120萬方,圩頂高16.5米,頂寬4米,圈進荷花池、對龍圩等七處小圩,總面積36平方公里,羣眾稱之為“豐收圩”。1977年,於安淮圩南端天河梢建機械排澇站,裝機10台,800馬力,國家投資9萬元。1978年,經地區設計,省批准,在女山湖鎮建“女山湖抗旱引淮工程一級樞紐”,包括建控制閘一座,船閘一座,翻水站一處,引水涵洞一座,形成大安淮圩。利用翻水站(裝機10台,1800千瓦),兼做安淮圩排澇。1982年,羣眾自籌資金,對沿女山湖堤防進行塊石護坡與混凝土護坡,1983年竣工。1985年,建錢灘電力排灌站一處,裝機4台, 220瓦,增強了安淮圩防洪排澇能力。 [9] 

女山湖沿湖開發

女山湖位於崗丘之間。出口於淮河,湖岸線曲折漫長,形成大小不等高低各異的湖灣、套地,湖水位漲落於13.2至15.2米間,最高達16.5米。對沿湖套地治理,建國後,持續進行了以下工程:
汴灣圩:位於女山湖西側,處於橋頭、洪廟兩鄉之間,保護面積2.3平方公里,地面高程13~17米。於1957年開工,完成臨湖段堤防1300米,開挖南北沿崗兩條撇洪溝。1987年,圩內均進行加高,圩外為水產養殖區。
焦城圩:位於女山湖東側,處於抹山與焦崗之間的套地。1956年開工,保護 13米以上面積2.56平方公里。1962年,進行加高培厚,增建排澇涵洞2座。1975年,發動全鄉勞力,在原有圩處新築圩堤1條,頂寬4米,頂高16.5米,保護面積擴大到4.9平方公里。1976年,由於原堤沉陷,再度加高,做了塊石護坡工程,並在圩南抹山腳下建機械排澇站1處,裝機7台250馬力,1987年,對圩堤進行加高培厚,並在圩內建電力排灌站,裝機1台55千瓦,圩內開挖排澇乾溝。
王郢圩:位於女山湖向淮河出口的三城河畔,處於右岸崗地頭咀與丁莊之間,接女山東麓與邵崗以北10餘公里來水。1958年開工,從頭咀至丁莊築圩堤1條,在女山腳下建董塘水庫1座,攔蓄3.4平方公里來水。該圩因未建排澇站,排不掉內水致工程失敗。1976年,對該圩加高培厚並做部分塊石護坡,擴建董塘水庫,開挖南北兩條洪溝,又因上述原因,致工程二次失敗。 [9] 

女山湖航道航運

女山湖為明光境內主要航道。1977年前,池河下游明光~紅山頭67公里,除特殊乾旱年份外。最小水深均在1米以上,可常年通航,中游明光至三和集23公里有淺灘礙航,枯水時無法通航。一般年份,長年通航三、四月,通航船隻為15噸以下木帆船和掛機船,上游132公里為不通航河段,航道未渠化前,下游通航水位受洪澤湖水位漲落影響,洪澤湖控制水位為11.00米(黃海基面,下同)。有些年份最低水位遠遠低於此,1966年、1967年紅山頭最枯水位僅有10.25米和10.4米,女山湖湖底高程在11米。
池河在明光以上航道較寬,常年水位航道寬在15~20米之間,明光以下至女山湖口12公里航道、彎曲,共有9道灣,有些河段小於10米,洪水時水流不暢,極易氾濫成災,女山湖為平底湖,湖底高程在10.5米~11.5米,1969年省航運部門曾派疏浚4隊疏浚女山湖,後派2條挖泥船在女山湖沿航道進行疏浚竣,河底標高程至11.0米,對舊縣~紅山頭7公里航道淺灘進行疏浚,歷經2年,疏浚總長度 25000米,底寬20米,平均挖深1米,總疏浚土方50餘萬方,改善了通航條件。
1982年建成女山湖大閘樞紐工程和山許二級樞紐工程後,通航和水位均發了變化。女山湖大閘樞紐兩岸地面高程12~15米,湖口水面寬度在水面高程12~13米。
樞紐主要建築物有節制閘,抽水站、船閘、引水閘和攔河壩封閉閘等,船閘緊靠集鎮,船閘以東為節制閘,節制閘與水閘相連,中間以隔墩分開,隔墩向上遊延長的是抽水站。舊縣閘下游段的通航保證率,根據淮河紅山頭站1950年至1977年27年平均水位資料統計,低於10.5米的僅有1966年6月至1967年3月,共 180天。通航保證率96.9%。
舊縣船閘下游引航道長1500米,底寬25米,邊坡1.5,底高9.5,上游引航道150米,底寬25米,邊坡1∶5,底高10.5,均由水利部門負責設計和組織機械疏浚。山許樞紐位於明光市馬崗鄉山許家以西,在明光至定遠公路與池河之間一片灘地上,灘地地表高程在16.0米左右,寬約300米,欄河壩和抽水站一字形排列,閘寬150米,閘之北為抽水站,站寬40米。抽水站與北側山坡連接,閘南側為老河道,其上源源老河壩,壩頂高程17.5米,如擴建船閘也將佈置於古河道附近。
女山湖大閘樞紐建成後,山許至舊縣67公里通航水位得到了保證,舊縣節制閘正常,水位14.5米,最低通航水位12.0米,山許至舊縣河底高程一般在9.5~11.2米之間,節制閘正常關水時,航道水深可達3米,最低水位也可保證1米水深,局部淺灘水深0.7米,淺拖輪和掛機船可以暢通。閘建成投入使用後,水位最低在13米左右,可保證常年通航,舊縣至紅山頭7公里航道水位,受淮河下游洪澤湖水位控制,洪澤湖最低水位11.0米。該段航道1981年省派疏浚6隊進行機械疏浚,疏浚標準為航道上口寬40米,河底標高9.5米,共疏浚土方561萬餘方,可保證枯水位時有1.5米水深,達到6級航道標準。1985年至1990年,加強航道管理,運輸主要物資為黃砂及農副產品。 [10]  日通航量達5000噸位,“八五”末投資興建的年吞吐量達20萬噸的水運碼頭也啓用。 [11] 

女山湖漁業生產

女山湖原為洪澤湖組成部分,按13.5米水域計算共有15萬畝水面,盛產魚、蝦、蓮、芡等,漁船集散地在女山湖鎮。1951年成立女山湖船民辦事處,1952年撤銷辦事處,成立女山湖鄉,1958年成立舊縣人民公社。1973年進行漁民連家漁船改造,興建抹山、廟台、荷花、馮郢等漁民定居點,政府先後撥款54萬元,建造數十間房屋,作為部分漁民陸地定居。1986年建立女山湖鎮,下轄8個漁業村:高咀、抹山、雙廟、花園、荷花、東風、馮郢、廟台。從事漁業生產勞動力共3106人,時有漁船1779只,以天然捕撈為主。1985年年產成魚200萬斤左右,實行“養捕結合”方針後,投放魚種採取圍網,籪箱養魚,1986年魚產量逐步上升達430萬斤, 1990年魚產量超過1000萬斤。女山湖鎮以漁業為主,積極發展鄉辦工業和各種水產品加工業。為改善漁民生活,已建立自來水廠,解決了歷史上一貫吃湖水、影響人民健康問題,漁民生活有了顯著改善。 [12] 
女山湖漁產量1951~1960年平均為291萬斤,1959年最高達533萬斤;1961~1970年平均產量下降到260萬斤,1961年最少僅136萬斤;1970年以後產量又有回升,至80年代平均271萬斤,可見女山湖漁類產量總的趨勢是50年代上升,60年代下降,70~80年代徘徊。天然捕澇量的下降,從漁獲物組成的變化來看,主要是鯉科鯉魚類下降,特別是洄游,半洄游性的青、草、鰱、鱅、鮊、鱤等魚類的鋭減。湖中魚類優勢種羣交替明顯,鱭魚、銀魚在50年代僅佔漁獲物的30.5%,70年代後期上升到38%以上。漁獲物組成大小個體,由以大型個體的種類(青、草、鰱、鱅、鯉等)為主題趨向,演變到以小型個體的種類(鱭、銀魚、鰟鮍等),而且同一種類也由高齡趨向低齡,如50年代初期,在湖中常捕到20~40斤重的青、草魚,10~20斤重的鰱、鱅魚;而後來10斤重的青、草魚實屬罕見,5斤以上的鰱鱅已不多見。河蟹、蝦,鱉等,自建花園湖閘以後,產量急驟下降,由50年代100萬斤下降到20萬斤左右,河蟹和鱉到“文化大革命”(1966年)前已瀕於絕跡。1972年女山湖開始人工投放蟹苗100斤,1973年蟹產量45萬斤,1975年產量達到70萬斤。鮮蝦也因湖中魚類種羣的變化取得生長優勢,由1963年佔漁獲物的20%,上升到1980年的65%以上,其年產量也由1963年的71.93萬斤,上升到1978年179.71萬斤。
沿湖北部的淺灘已被圍墾,闢為潘村湖農場,耕地5萬畝,被圍墾農田擴大,增加農藥用量,砷、汞、氯、氰,酚等有毒物質流入湖中,降低湖中水的質量。尤其是明光鎮的化肥、紡織、印染、皮革、釀酒、鍍鋅等行業,每天都有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經池河排入湖中,影響了漁類資源。1977年春季,由於污水集中排放入河,由明光鎮至入湖河口的10公里的河道中,河內小魚死亡龜鱉爬向岸邊,三天時間內,捕起死亡小魚500多斤;1980年4月化肥廠排污,從九道灣到入湖河口的水面上,連烏鱧、鯰魚、黃鱔、泥鰍等都漂起死亡。 [1] 
自1994年實施漁業致富工程以來,女山湖找準水產開發這一切入點,大做“水”文章,緊緊圍繞漁業致富工程,把大水面推向市場,招商引資,股份合作,健全服務體系,狠抓科技推廣,全力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各項經濟指標成倍增長,連續多年被省授予“水產科技示範鄉鎮”,97年進入全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的第85位,享有“安徽漁業第一鎮”的殊榮。在水產開發上,堅持放開搞活水產資源,把水面推向市場,吸引有資金、懂技術、有經驗、會管理的外商來投資開發水面,使有限的水面資源發揮最佳的經濟效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到2002年,全鎮“三網”養殖已達6.5萬畝,投入水產開發資金5100萬元,投放扣蟹1000萬隻,魚種40萬公斤,實現水產品產量1.8萬噸,其中河蟹1000噸,漁業產值1.6億元,分別是1994年的4.8倍、15倍、10倍。
女山湖是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本市境內。湖內水草資源豐富,水質清澈透明,正常年景水深2米左右,很適合魚、蝦、蟹等水生動植物的生長。據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提供的調研材料,湖內浮游生物很多,在女山湖內養殖魚蟹不用人工投餌,所產螃蟹品質上剩。除螃蟹外,湖內還盛產銀魚、青蝦、甲魚及其它多種魚類、野菱角、芡實、蓮子等,均是天然綠色食品,可年產野菱角1000噸、芡實5000噸。 “女山湖”牌系列水產品,投入市場幾年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佔有率在逐年提高。尤其是“女山湖”牌大閘蟹2001年度獲國優稱號,在香港等地市場佔有率具同品種之首,產品已遠銷香港、台灣等地及東南亞國家。 [11] 
參考資料
  • 1.    安徽省地方誌編委會 .安徽省志 自然環境志 :方誌出版社 ,1999-01 :一級目錄:第三篇 水文 二級目錄:第一章 淮河水系 第二節 湖泊 .
  • 2.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嘉山縣誌:黃山書社,1993年1月:第一章 地理 二級目錄:第五節 自然環境 第五節 自然環境
  • 3.    女山地質公園  .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2-27]
  • 4.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嘉山縣誌 :黃山書社 ,1993年1月 :彩插 二級目錄: 嘉山縣行政區劃圖 .
  • 5.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嘉山縣誌 :黃山書社 ,1993年1月 :第一章 地理 二級目錄:第四節 縣城、集鎮 第四節 縣城、集鎮 .
  • 6.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嘉山縣誌 :黃山書社 ,1993年1月 :第二十六章 文化 二級目錄:第九節 文物、古蹟 第九節 文物、古蹟 .
  • 7.    女山古火山地質公園  .滁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2-27]
  • 8.    安徽:明光市女山地質公園正式開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引用日期2015-02-27]
  • 9.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嘉山縣誌 :黃山書社 ,1993年1月 :第十四章 水利 二級目錄:第一節 水利工程 第一節 水利工程 .
  • 10.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嘉山縣誌 :黃山書社 ,1993年1月 :第十八章 交通、郵電 二級目錄:第二節 水路交通 第二節 水路交通 .
  • 11.    中國明光———女山古火山口  .明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引用日期2015-02-27]
  • 12.    嘉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嘉山縣誌 :黃山書社 ,1993年1月 :第十五章 漁業 二級目錄:第二節 漁業生產 第二節 漁業生產 .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