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夾(拼音:jiā、jiá、gā)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左右二人攙扶中間一人,本義為在左右輔佐,或指夾持。後由夾持引申指混雜、摻雜。又引申為用來夾東西的器物。以上義讀jiā。“夾”又音jiá,指雙層的,多指衣服。“夾”又音gā,這個意義只出現在“夾肢窩”這個詞中。 [3] 
中文名
拼    音
jiā,jiá,gā
繁    體
部    首
一/大 [17] 
五    筆
GUWI(86);GUDI(98) [1] 
倉    頡
KT [1] 
鄭    碼
BDUO [1] 
筆    順
橫、點、撇、橫、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402) [2] 
平水韻
入聲十七洽 [4] 
總筆畫
1+5/3+3
四角碼
5080₀ [1] 
統一碼
5939 [1] 
注音字母
ㄐㄧㄚ,ㄐㄧㄚ,ㄍㄚ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獨體結構
異體字
裌(夾衣)、袷(夾衣)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6]
“夾”甲骨文中寫作圖1,金文作圖2,戰國文字作圖3,小篆作圖5。其構形中間像一個大人,左右臂又各有一個小人。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基本相同,只是小篆兩邊的“人”相對小一些。再往後的形體演變,就大大簡化了。變化最大的就是左右那兩個小的人形一點也不像了,尤其是圖8的漢隸,已變得跟簡化字基本一樣。這是漢字的使用者為追求書寫便利而造成的必然結果。 [3] 
“夾”的古文字形體是個會意字。學術界有的認為,兩邊之人是在挾持中間的人,此字義為左右相持。許慎《説文解字》:“夾,持也。”王筠句讀:“大,受持者也,二人,持之者也。”林義光《文源》:“象二人相向夾一人。”夾的此字義,後來寫成“挾”字。有的認為,兩邊之人是在攙扶中間的人,此字義為左右扶持。左民安《細説漢字》:“甲骨文中間是一個大人,左右兩個小人攙扶這個大人。夾字的本義是在左右輔佐”。這兩種觀點都能成立。 [3]  [14] 
綜上所述,“夾”的本義可以“夾持”概括之,但實際情形又有所不同,用於具體、形象的意義,是指從左右兩旁相對或相持。如《墨子·雜守》:“守大門者二人,夾門而立。”這個意義現代也在使用,如夾道歡迎。用於抽象的意義,則指輔佐、扶助。如《左傳·僖公四年》:“五候九伯,女實怔之,以夾輔周室。”又特指從兩個相對的方面向中間施加力。這個意義也是自古就有了,如《左傳·定公八年》:“林楚御桓子,虞人以鈹、盾夾之。”用筷子、鑷子、鉗子等來夾東西,就是這個意思;夾在胳膊底下或兩個手指中間,也是如此。由動詞轉化為名詞,則指夾東西的用具。文件夾、講義夾等,以及老鼠夾子之類,都是名詞“夾”的意義。名詞義古代還特指宗廟內堂兩側的夾室,在東西廂的後部,是放遠祖神主的地方。如《尚書·顧命》:“西夾南向,敷重筍席。”
夾與被夾的一般是兩樣以上的不同東西,所以“夾”有混雜、攙雜的意思。如“雨夾雪”,這是説小雨混雜着雪下下來。
“夾”字又有jiá音。此音又有以下幾項意義。一是指劍柄。《莊子·説劍》:“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韓魏為夾。”這個意義後來也作“鋏”。指劍柄的“鋏”應是後起字。《説文》釋“鋏”為“可以持冶器鑄鉻者”,實際是一種金屬夾子,很明顯是“夾”的分化。二是指雙層的,多指衣服。三是單用“夾”,也可指夾衣。最後兩個意思都是在左右相持的意義上引申而來的。這個夾衣義曾經造過專字“裌”和“袷”,後來整理異體字被淘汰了,仍用“夾”表示。 [3]  [15]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ā
動詞
從左右相持或相對。
《儀禮‧既夕禮》:“北面交轡,圉人夾牽之。”
《墨子‧雜守》:“守大門者二人,夾門而立。”
從物體的兩側同時用力或採取行動。
press
《左傳‧定公八年》:“林楚御桓子,虞人以鈹、盾夾之。”
丁玲《母親》:“三姑太太是四十歲的人了,卻是愛裝扮的,也夾了一包第二天穿的衣裳回來。”
夾擊;夾攻
處在兩者之間;使物體限制在中間。
bring
唐·王維《桃源行》:“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夾縫;夾層
輔佐。
assist
《尚書‧梓材》:“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
摻雜;混雜。
mix;mingle
宋·岳珂《桯史‧機心不自覺》:“適得旨,欲變錢法,煩公依舊夾錫樣鑄一緡。”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新仇夾舊仇。”
夾雜;夾生;雨夾雪
接近;親切。
《尚書·多方》:“爾曷不夾介又我周王享天之命”
棋類術語
《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五引魏邯鄲淳《藝經》:“夾食者,二人黃黑各十七棋,橫列於前,第四道上,甲乙迭推。二棋夾一為食棋,不得食兩,不得邊食,不由道則不行,棋入夾不取。食一棋為籌。”
宋·劉仲甫《棋訣‧論棋訣要雜説》:“夾有虛實(有實夾,有虛夾),打有情偽(凡打節有實打,有虛打)。”
名詞
夾子,用來夾東西的器具。
clip;tongs
《周禮·夏官·射烏氏》:“矢在候高,則以並夾取之。”
書夾;畫夾;講義夾;文件夾
夾室的簡稱。
《尚書‧顧命》:“西夾南向”
宋·蘇轍《汝州龍興寺修吳畫殿記》:“觀華嚴小殿,其東西夾皆道子所畫,東為維摩、文殊,西為佛成道。”
江河支港可泊船的地方。
宋·陸游《長歌行》:“朝浮杜若洲,暮宿蘆花夾。”
古代樂律夾鐘的省稱。
清·江永《律呂新論·諸弦布律表》:“一弦……夾:三尺一寸五分〇十三徽。”
量詞
《宋史‧外國傳六‧天竺》:“滄州僧道圓自西域還,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四十夾來獻。”
jiá
形容詞
屬性詞。雙層的(多指衣物)。
lined
宋·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三:“仁宗四時衣夾,冬不御爐,夏不御扇。”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每人都是一頂狐皮卧兔,天藍布夾坐馬,油綠布夾掛肩。”
夾衣;夾襖
夾衣。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晨起已霽,而寒悄頗甚。先是重夾猶寒,餘以為陰風所致。”
茅盾《春蠶》一:“有一年也是‘清明’邊就得穿夾,後來就是蠶花‘二十四分’,自己也就在這一年成了家。”
劍柄。後作“鋏”。
sword
《莊子‧説劍》:“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
(Jiá)姓氏用字。
-
【夾肢窩】同“胳肢窩”,腋下。
xié
動詞
巡行。
《尚書·禹貢》:“夾右碣石,入於河。"孔傳:“碣石,海畔山。因夾行此山之右,而入河逆上。”
挾持。後作“挾”。
《墨子·非攻中》:“是以東者越人夾削其壤地,西者齊人兼而有之。”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食飲甚設。而坐於堂下,置巫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
xiá
形容詞
通“狹”。窄。
《管子‧霸言》:“夫上夾而下苴,小學而都大者弒。”
《後漢書‧東夷傳‧東沃沮》:“其地東西夾,南北長。”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大部】古狎切(jiā)
持也。從大俠二人。 [8] 

説文解字注

持也。持者,握也。握者,搤也。搤者,捉也。捉物必以兩手,故凡持曰夾。《左傳》曰:“夾輔成王”。古多叚俠為夾,《公羊注》曰:“滕薛俠轂”。
從大,夾二人。“夾”各本作“俠”。俠者,俜也。非其義,今正。㚒者,盜竊褱物也。從亦,有所持夾褱物,故從二入。夾持人,故從二人。大者,人也。一人而二人居其亦,猶一人二亦閒褱物也。故曰:從大,夾二人。古狎切,八部。 [9]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大字部】夾;康熙筆畫:7;部外筆畫:4
《廣韻》《集韻》《正韻》古狎切。《韻會》訖洽切,並音甲。左右持也。《書·多方》: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左傳·僖二十六年》:夾輔成王。
又近也。《書·梓材》:懷為夾。注:懷遠為近也。
又兼也。呂温《狄仁傑頌》:潛授五龍,夾日以飛。
又梵夾。《通鑑》:唐懿宗於禁中設講,自唱經,手錄梵夾。
又鉗夾,巧言膠固也。柳宗元《乞巧文》:膠如鉗夾。
又《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並音頰。傍也,把也。夾弓,見《周禮·夏官》注。往體多,來體寡曰夾。
又劒夾。陶弘景《刀劒錄》:商孔甲採牛首山鐵,鑄一劒,銘曰夾。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説文》:俜也。
又姓。《前漢·藝文志》:有夾氏春秋。又同狹。《後漢·東夷傳》:東沃沮,其地東西夾,南北長。
《六書正譌》:從二人,從𡗕省。二人對輔於肘𡗕之下,會夾意。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首橫在上半格居中,點和短撇分列豎中線左右。第二橫較長,在橫中線下側。豎撇上段在豎中線,過橫中線後向左下撇出。末筆捺從豎中線起筆,撇、捺底部持平。 [17]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ăp
王力系統
k
eap
董同龢系統
k
ɐp
周法高系統
k
riap
李方桂系統
k
riap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ăp
擬音/王力系統

k
ɐp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ɐp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æp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ăp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ɐp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三十一洽

開口呼
全清
古洽切
kɐp
集韻
上聲

開口呼
次清
失冉切
ɕiæm
入聲

開口呼
次清
施只切
ɕiæk
入聲

開口呼
全濁
檄頰切
ɣiɛp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吉協切
kiɛp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訖洽切
kɪɐp
禮部韻略

入聲





訖洽切

增韻

入聲





胡頰切


入聲





古恊切


入聲





古洽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家麻



全清

kia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家麻





江雅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九合


全清
洽古切
kiap

入聲
十葉


全濁
胡頰切
ɣiep

入聲
十葉


全清
古協切
kiep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二十四緘減鑑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9]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2]
  • 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249-250
  • 4.    平水韻 十七洽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12-22]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501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415;622;626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573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408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647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85
  • 11.    夾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12-22]
  • 12.    夾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2-22]
  • 13.    夾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2-22]
  • 14.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182
  • 15.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2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35-136
  • 16.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908
  • 17.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5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