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夾谷查剌

鎖定
夾谷查剌(?-1172年),女真族,隆州失撒古河人。金國將領、大臣。
夾谷查剌的祖父、父親都是金國的高官,因此被選為完顏亮的護衞,封武義將軍,歷任符寶郎,濼州刺史,知平定軍(今山西平定縣)事。正隆六年(1161年)隨完顏亮南下攻宋,參加了江淮地區的作戰,金世宗即位後,任景州刺史,旋升任同京兆府尹,到川陝與宋軍作戰。戰後回京任殿前右衞將軍,殿前左衞將軍,殿前都點檢司右副都點檢。大定九年(1169年),夾谷查剌出京,先後擔任東北路招討使兼德昌軍節度使、臨潢尹兼臨潢路兵馬都總管、西北路招討使,鎮撫金國的北部邊疆。
大定十二年(1172年),夾谷查剌去世。
本    名
夾谷查剌
所處時代
金代
民族族羣
女真族
出生地
隆州失撒古河
逝世日期
1172年
主要成就
鎮撫北方

夾谷查剌人物生平

夾谷查剌早年經歷

夾谷查剌的祖父夾谷不剌速,在金國建國初年被授世襲曷懶兀主猛安曷懶路總管之職。夾谷查剌的父親夾谷謝奴,曾官至工部尚書。夾谷查剌長得高大魁武,擅長書寫女真、契丹文字。 [1] 
皇統九年(1149年),完顏亮弒君稱帝,改元天德。稱帝之初,完顏亮選拔護衞,夾谷查剌因為是功臣之子,被選充為護衞。
天德二年(1150年),完顏亮封夾谷查剌為武義將軍,不久,擢升為符寶郎,後來又經過考核,出京擔任濼州刺史,其後又改任知平定軍(今山西平定縣)事。 [2] 

夾谷查剌對宋作戰

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完顏亮兵分四路南下攻宋,夾谷查剌被任命為武威軍副都總管。正隆六年(1161年)十一月,完顏亮在揚州被部下殺死,金兵罷戰退兵,夾谷查剌隨軍北歸。 [3] 
金兵北撤之後,宋金戰爭並沒有停止。南宋宋孝宗即位後,任用抗戰派名臣張浚出帥江淮,積極準備北上收復失地。在川陝方向,金國大將徒單合喜與宋軍大將吳璘對峙於大散關一線。
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任命夾谷查剌為景州(今河北景州)刺史,旋升任同京兆府(今陝西西安)尹,到川陝前線效力。當時彰化軍節度使完顏璋等與宋將吳璘所部相持於德順州,金軍統帥、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派遣夾谷查剌到德順州與諸將議破敵之策。完顏璋等人説:“我兵雖然屢次獲勝,但敵兵卻一直不退兵,都是因我軍兵力太少的緣故。必須都監親至德順州,方可破敵。”夾谷查剌馬上回報徒單合喜,於是徒單合喜親自領兵四萬增援德順州,一舉擊潰宋軍,取得德順州之戰的勝利。 [4] 

夾谷查剌任職京師

大定五年(1165年),宋金和議,戰事結束,夾谷查剌回京擔任殿前右衞將軍,並承襲父親的猛安職務,不久改任殿前左衞將軍,後升任殿前都點檢司右副都點檢。 [5] 
夾谷查剌因才德兼備,深得丞相紇石烈良弼的賞識,有一次夾谷查剌生病了,夾谷查剌親自去他家中探視。紇石烈良弼對他親近的人説:“其他人生病,我從來不去探視,唯獨去探視他,是因為此人的才能堪稱國器呀。” [6] 

夾谷查剌鎮撫北方

大定九年(1169年),夾谷查剌出京擔任東北路招討使兼德昌軍節度使,行前,金世宗賜他金帶一條。夾谷查剌到任之後,治理地方很有成績,邊境安定。他斷案也十分公平,出現道不拾遺的景象。升任臨潢尹兼臨潢路兵馬都總管,臨潢路的少數民族部落都十分敬畏他。後改任西北路招討使。金世宗遣使對他宣諭説:“現在各個番部剛剛歸附,騰命你好好安撫,要讓你治理地方的好名聲傳到我的耳中。” [7] 
大定十二年(1172年),夾谷查剌去世。 [8] 

夾谷查剌主要成就

夾谷查剌文武兼備,曾參加金軍在江淮、川陝地區的對宋戰爭,隨陝西金軍主帥徒單合喜在德順軍大破宋軍。宋金議和之後,夾谷查剌北上,先後在東北路、臨潢路、西北路擔任軍政長官,這三個地方都位於金國的北方邊境,與各遊牧部落接壤雜居。金朝對這些部族的統治,大體沿襲遼朝舊制,設置東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討司。居住在蒙古高原的這些部落在金初叛服無常,時或騷擾、擄掠金的北邊。遇有屬部叛亂或侵略邊境,金朝即發兵征討,雙方互有勝負。夾谷查剌到任後把地方治理的道不拾遺,而且使各遊牧部落前來歸附,保證了地方的安全。 [7]  [4]  [3] 

夾谷查剌親屬成員

祖父:夾谷不剌速,世襲曷懶兀主猛安曷懶路總管。 [1] 
父親:夾谷謝奴,曾任工部尚書 [1] 

夾谷查剌人物評價

金史》:“夾谷查剌性忠實,內明敏,每論大事,超越倫輩。” [9] 
紇石烈良弼:“此人國器也。” [9] 
完顏勖:“夾谷查剌不學而知,方之古人,如此者鮮矣。” [9] 

夾谷查剌史書記載

金史·卷八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9] 
參考資料
  • 1.    《金史·夾谷查剌傳》:祖不剌速,國初授世襲曷懶兀主猛安、曷懶路總管。父謝奴,官至工部尚書。查剌狀貌魁偉,善女直、契丹書。
  • 2.    《金史·夾谷查剌傳》:天德初,以功臣子充護衞。二年,授武義將軍。未幾,擢符寶郎,凡再考,出為濼州刺史,改知平定軍事。
  • 3.    《金史·夾谷查剌傳》:海陵南征,為武威軍副都總管。軍還。
  • 4.    《金史·夾谷查剌傳》:大定二年,授景州刺史,遷同知京兆尹。時彰化軍節度使宗室璋等與宋將吳璘相拒於德順州,元帥左都監徒單合喜遣查剌與諸將議破敵策。璋等議曰:“我兵雖屢勝,而敵兵不退者,知我軍少故也。須都監親至,方可破敵。”於是合喜領兵四萬至,遂下德順州。
  • 5.    《金史·夾谷查剌傳》:入為殿前右衞將軍,襲父猛安,改左衞將軍,遷右副點檢。
  • 6.    《金史·夾谷查剌傳》:有疾,丞相良弼視之,謂所親曰:“此人國器也。他人有疾,吾未嘗往焉。”
  • 7.    《金史·夾谷查剌傳》:九年,出為東北路招討使兼德昌軍節度使,乃賜金帶。到官,治有勤績,邊境以安。其斷獄公平,道不拾遺。遷臨潢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蕃部畏服。改西北路招討使。上遣使宣諭曰:“今諸部初附,命汝撫綏,當使治聲達於朕聽。”
  • 8.    《金史·夾谷查剌傳》:大定十二年卒。
  • 9.    金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