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夾砂灰陶繩紋鬲

鎖定
王者之氣在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鬲中,高度超過半米的可謂鳳毛麟角。因此這件形制巨大的陶鬲,在中原地區龍山時代炊具中鮮有堪與相匹者。此鬲河南省濟源市原城遺址出土,綜合採用模製、輪制、手製多種製陶工藝,以夾砂陶製成,陶胎厚重,陶色純正,實為近年出土的龍山炊具中的精品。鬲明顯地分為上下兩部分。
中文名
夾砂灰陶繩紋鬲
外文名
Corded grey pottery li mixed with sand
規    格
口徑28-29釐米 高52.2釐米
質地 類型
陶器
主題詞
鬲 龍山文化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功用類型
飲食具
年    代
新石器時代

夾砂灰陶繩紋鬲名稱

中文名稱: 夾砂灰陶繩紋鬲
英文名稱: Corded grey pottery li mixed with sand

夾砂灰陶繩紋鬲產品介紹

上身形似深腹罐,尖唇,微敞口,圜底,口沿部位有一對雞冠形鋬。自罐口沿下至底面,均勻分佈三條深長的空袋足,足尖短小似乳突。三足間分襠明顯而形象,它們在罐體內部並不直接相連,而是有五釐米左右的間隔,從而形成三叉形的罐底。器身外表遍施繩紋。繩紋密度均和,斜向分佈。
多功能的炊具與一般純用於煮水制羹的鬲不同的是,這件陶鬲在煮的同時還兼具蒸的功能。由於三條粗壯雄勁的袋足之間及其與鬲身之間交接方式的特殊,使分襠處的三叉形隔梁實際上等同於一面大孔的箅子,其上可放置大塊餅團類幹食,從而兼有了水烹汽蒸的用途。從其上下分離明顯及功能多樣兩方面觀察,這種鬲在造型與用途上都介乎於普通炊鬲和炊甗之間。
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除了技術上的意義外,不應忽視的還有這件大鬲的藝術之美。以柔軟的泥胎製作這樣大型且結構複雜的作品,首先要具備嫺熟的技藝和過人的膽識。惟其如此,陶鬲所展示的雄大氣魄和勻稱規則的造型才顯得如此攝人心魄。以造型和氣氛取勝本是龍山陶器的特長,而自鬲足盤卷向上的如薪柴烈焰般絲絲的繩紋,正是讓我們身不由己地進入了遠古炊食之美的氣氛中。我們如此地推崇這件陶鬲,原因正在於此。

夾砂灰陶繩紋鬲其他資料

規格: 口徑28-29釐米 高52.2釐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新石器時代
類型
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詞: 炊食具 茹毛飲血與原始熟食的結束—新石器時代 飲食具
主題詞或關鍵詞: 鬲 龍山文化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