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夷門歌

鎖定
《夷門歌》是唐朝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1]  《夷門歌》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即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故事。此詩寫戰國時隱者義士侯嬴獻策救趙,慷慨捐驅的壯烈行為,熱烈歌頌侯嬴和朱亥這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見義勇為的豪俠精神,也讚揚了信陵君能任用賢才的開明政治風度。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既立足於詩歌本身的創作規律,又充分借鑑史書的篇章結構、春秋筆法等創作手段,使詩作達到了“詩具史筆,史藴詩心”的藝術境界。
作品名稱
《夷門歌》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夷門歌作品原文

夷門1
七雄2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3
秦兵益圍邯鄲急4,魏王5不救平原君6
公子7為嬴8停駟馬9,執轡10愈恭意愈下。
11為屠肆12鼓刀13人,嬴乃夷門抱關者14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15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16 [1] 

夷門歌作品註釋

夷門歌詞句註釋

  1. 夷(yí)門: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的東門。這首詩中所歌頌的侯嬴是夷門的守門官,故名為《夷門歌》。
  2. 七雄:戰國時期七個主要的諸侯國齊、楚、秦、燕、趙、魏、韓合稱“戰國七雄”。雄雌:即勝負。
  3. 紛紛:紛亂。
  4. “秦兵”二句:秦軍在長平之戰大破趙軍後,乘勝包圍邯鄲。平原君夫婦多次寫信向魏國及信陵君求救。魏王畏懼秦國,雖命晉鄙領兵十萬駐紮於鄴,但是僅僅觀望,不敢出兵相救。信陵君屢次勸諫魏王,魏王均不聽。邯鄲:戰國時趙國都城,即今河北邯鄲市。
  5. 魏王:指魏安釐王。公元前260年,秦兵攻趙,在長平坑趙卒四十萬,遂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安釐王不應。
  6. 平原君:即趙勝,戰國時趙惠文王之弟,戰國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趙相,禮賢下士,門客從多,與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齊國孟嘗君齊名,並稱為“四公子”。
  7. 公子:即信陵君,名魏無忌,戰國時魏安釐王異母弟,門下有食客三千。
  8. 嬴(yíng):即侯嬴,魏國的隱士,當時是魏國都城大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其名,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為信陵君獻計竊虎符,奪兵救趙。為守秘,自刎以報信陵君。
  9. 駟(sì)馬:四匹馬拉的車子。
  10. 執轡(pèi):駕車。轡:駕奴牲口的嚼子和繮繩。轡:駕奴牲口的嚼子和繮繩。《史記·魏公子列傳》載魏有隱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11. 亥:朱亥,戰國魏人,有勇力,與侯嬴相善,隱於市,為屠户。後助信陵君救趙。
  12. 屠肆(sì):屠宰鋪。肆:舊時指鋪子,商店。
  13. 鼓刀:操刀。鼓:揮舞。
  14. 抱關者:守門小吏。
  15. “非但”二句:寫二人幫助公子竊符救趙的豪俠仗義之舉。信陵君於魏王寵姬如姬有恩,侯嬴於是為信陵君獻計,請如姬幫忙從魏王卧室中偷出兵符,準備奪晉鄙之軍救趙卻秦。如姬果然竊得兵符。公子行前,侯嬴又説:“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使合了兵符,但是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請示,事情就危險了。”於是讓他的朋友大力士朱亥和公子一起去,準備在晉鄙不聽時擊殺他。侯嬴又對公子説:“我年老了,不能跟隨公子。等公子到達晉鄙軍時,我將自剄以謝公子。”公子至鄴,假稱魏王派自己來代替晉鄙。晉鄙果然懷疑,朱亥遂以大鐵椎擊殺晉鄙。公子統帥晉鄙軍,進擊秦軍,秦軍解邯鄲之圍而去。
  16. “向風”二句:寫侯嬴果然自刎,讚美他的仗義輕生,慷慨任俠。《晉書·段灼傳》:“七十老翁,復何所求哉。” [2] 

夷門歌白話譯文

戰國七雄的勝負不可知,攻城殺將紛亂甚多。
秦軍增兵圍困趙都邯鄲,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為侯嬴駕車過市訪友,執轡愈恭顏色愈和。
朱亥是持刀宰殺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國都城大梁東門鎖匙的守門人。
侯嬴不但為信陵君獻竊符奪兵之計,而且極重義氣,竟以身命相報。
侯嬴甘願以身命報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歲老人別無所求。 [2] 

夷門歌創作背景

此詩題材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即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詩人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改動,巧妙剪裁,寫成一首微型敍事詩。此詩代表着詩人早年積極進取的一面。 [2] 

夷門歌作品鑑賞

夷門歌文學賞析

題材的因襲,包括不同文學形式對同一題材的移植、改編,都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詩人《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門歌》同樣也是故事新編式的傑作。此詩題材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即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故事。但從《魏公子列傳》到《夷門歌》,有一重要更動:故事主人公由公子無忌(信陵君)變為夷門俠士侯嬴,從而成為主要是對布衣之士的一曲讚歌。從藝術手法上看,將史傳以二千餘字篇幅記載的故事改寫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敍事詩,對題材的重新處理,特別是剪裁提煉上“縮龍成寸”的特殊本領,令人歎絕。
詩共十二句,四句一換韻,按韻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寫七雄爭霸天下的大勢,後寫“竊符救趙”事件的成因。以“何紛紛”三字道出天下大亂的局面,以“益圍邯鄲怠”退出情況的緊急,以“不救”二字表現出形勢的嚴峻。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四句交代故事背景。細分,則前兩句寫七雄爭霸天下的局勢,後兩句寫“竊符救趙”的緣起。粗線鈎勒,筆力雄健,“敍得峻潔”(姚鼐)。“何紛紛”三字將攻城殺將、天下大亂的局面形象地表出。傳雲:“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趙都)”,詩只言“圍邯鄲”,然而“益急”二字傳達出一種緊迫氣氛,表現出趙國的燃眉之“急”來。於是,與“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輕描淡寫,對照之下,又表現出一種無援的絕望感。
五至八句,寫信陵君禮遇侯生。連用兩個“愈”字,一是寫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寫出魏公子的禮賢。“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兩句,巧用原文,點化為對仗句。
趙魏唇齒相依,平原君(趙國賢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無論就公義私情而言,“不救”都説不過去。無奈魏王懼虎狼之強秦,不敢發兵。但詩筆到此忽然頓斷,另開一線,寫信陵君禮賢下士,並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信陵君之禮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圍趙之前,故這裏是倒插一筆。其作用是,暫時中止前面敍述,造成懸念,同時運用“切割”時間的辦法形成跳躍感,使短篇產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後文接敍救趙事時,給讀者以一種隔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感覺。信陵君結交侯生事,在《史記》有一段膾炙人口的、繪聲繪色的描寫。詩中卻把諸多情節,如公子置酒以待,親自駕車相迎,侯生不讓並非禮地要求枉道會客等等,一概略去。單挑面對侯生的傲慢“公子執轡愈恭”的細節作突出刻畫。又巧妙運用“愈恭”“愈下”兩個“愈”字,顯示一個時間進程(事件發展過程)。略去的情節,藉助於啓發讀者的聯想,得到補充,便有語短事長的效果。兩句敍事極略,但緊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複,又出人意外地詳。“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傳中人物原話。“點化二豪之語,對仗天成,已徵墨妙”(趙殿成《王右丞詩集箋註》),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態躍然紙上,頗富戲劇性。兩句妙在強調二人卑微的地位,從而突出卑賤者的智勇;同時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貴驕士的精神。兩人在竊符救趙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故強調並不多餘。這段的一略一詳,正是白石道人所謂“難説處一語而盡,易説處莫便放過”,貴在匠心獨運。
九至十二句專寫侯生,與首段呼應。以“獻奇謀”,即策劃竊符救趙及奪晉鄙軍寫出其智;以“向風刎頸”寫出其義。末兩句寫得慷慨豪邁,感人頗深。
“非但慷慨獻奇謀,意氣兼將生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後一段專寫侯生,既緊承前段又遙接篇首,回到救趙事上來。“獻奇謀”,指侯嬴為公子策劃竊符及賺晉鄙軍一事,這是救趙的關鍵之舉。“意氣”句則指侯嬴於公子至晉鄙軍之日北向自剄事。其自刎的動機,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願已足,生命已屬多餘,故作者着力表現這一點。末二句議論更作波瀾,説明侯生義舉全為意氣所激,並非有求於信陵君。慷慨豪邁,有濃郁抒情風味,故歷來為人傳誦。二句分用謝承《後漢書》楊喬語(“侯生為意氣刎頸”)和《晉書·段灼傳》語(“七十老公復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覺,用事自然入妙。詩前兩段鋪敍、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則以“非但”、“兼將”遞進語式,把詩情推向高峯。以樂曲為比方,有的曲子結尾要拖一個尾聲,有的則在激越外戛然而止。這首詩採取的正是後一種結尾,它如裂帛一聲,忽然結束,卻有“慷慨不可止”之感,這手法與悲壯的情事正好相宜。
此詩寫戰國時隱者義士侯嬴獻策救趙,慷慨捐驅的壯烈行為,熱烈歌頌侯嬴和朱亥這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見義勇為的豪俠精神,也讚揚了信陵君能任用賢才的開明政治風度。 [3] 
此詩把一個有頭有尾的史傳故事,擇取三個重要情節來表現,組接巧妙、語言精煉、人物形象鮮明,代表着詩人早年積極進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揚眉吐氣的時代,這時出現為數不少的歌詠遊俠的詩篇,決不是偶然的。《夷門歌》故事新編,溶入了新的歷史內容。 [4] 

夷門歌名家點評

清人吳汝綸評:“敍古事而有寄託,意在言外,故佳。” [3] 
《王孟詩評》:顧雲:容易數語,悉盡曲折。
《批點唐詩正聲》:逸氣豪俠,自是一格。
《唐詩訓解》:用段灼語,渾然如自已出。
《唐詩歸》:鍾雲:取其一結(末句下)。
《彙編唐詩十集》:唐雲:取其用成語渾融。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亥為屠肆”二句,太史公韻語。結用成語渾融。
《唐賢三昧集箋註》:七古句法,大約以三平為正調,平韻到底者,尤宜多用此調,句乃不平弱。顧雲:太史公本傳宛轉千餘言,而此敍事數語,極簡要明盡。又嘉公子無忌之重客,亥贏之任俠,溢於言外。結尤斬絕有力量,妙甚。
《唐賢清雅集》:樸實説去,自然渾勁,何等氣骨!
《昭昧詹言》:主摩詰《夷門歌》“亥為屠肆”二句,與古文浮聲切響一法。“非但慷慨”以下,轉出波瀾議論。 [5] 

夷門歌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一,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亂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兼通音樂,工書畫。存詩約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6] 
參考資料
  • 1.    夷門歌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4-05-18]
  • 2.    李永祥編著.王維詩集:濟南出版社,2007.04:5-6
  • 3.    陶文鵬.王維詩歌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27-28
  • 4.    劉德重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1-142
  • 5.    夷門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9-06-06]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