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夯歌

(王文彬繪畫作品)

鎖定
《夯歌》是王文彬於1962年創作的油畫作品,它是王文彬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的畢業創作,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經典作品。現收藏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作品以唱着夯歌打夯的農家姑娘為描繪對象,表現出她們的青春活力和勞動喜悦,以及對於建設未來家園的美好向往。
中文名
夯歌
作    者
王文彬
創作年代
1962年
分    類
當代藝術
材    料
布面油畫
尺    寸
縱156cm,橫320cm
現收藏地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夯歌藝術賞析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在進行大型工程打地基的時候,還是要靠人工來把地基打結實,這項工作被稱為打夯。打夯的時候,通常是用石磙作夯,一個人扶夯,四個人拉夯。扶夯的人既負責掌握夯的方向和落點,又要通過喊口號或唱夯歌的方式,令大家動作一致。在那個時代的記憶中,打夯可以説是最能體現團結協作精神的一種重體力勞動。
《夯歌》這件作品便是捕捉住這一典型的勞動瞬間。在構圖上,藝術家選取仰視的視角,將主要人物安排在視平線以上的位置。姑娘們的身體動勢形成一組放射狀的斜線,給人以升騰的感覺。同時,背景中羣山的位置都被巧妙的處理在人物的腰線以下,更增加人物形象的高大感。在色彩上,強調外光的效果。燦爛的陽光下,姑娘們身上彩色的衣服,經由地面的暖色反光,顏色更顯透徹和輕盈。藝術家同時使用勾線的方法,凸顯處在逆光中人物的輪廓線條。整幅畫作以明媚昂揚的筆調,勾勒出人民羣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夯歌》細節圖

夯歌創作背景

關於《夯歌》的創作,王文彬先生曾回憶:1957年,在毛澤東主席 “百花齊放”的方針的指引下,當時在美院讀書的王文彬與同學們來到山東的沂蒙山區體驗生活,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王文彬也參與到興修水庫的勞動中。當地農民如火山迸發般的勞動熱情,令他印象深刻。尤其是打夯的婦女們,從過去大門不出的閨秀,轉變為今日的勞動能手,這種豪情使他振奮,他想以民歌式的抒情場面,去表現這種強烈的時代精神,這便是《夯歌》的創作初衷
1962年,在討論畢業創作的選題時,王文彬再次拿出《夯歌》的草圖,獲得羅工柳先生的高度肯定,並鼓勵他將草圖畫成“有特色、有氣魄”的大畫。在一切準備就緒以後,王文彬僅用了二十多天便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這幅三米多長的大尺幅作品。

夯歌藝術家簡介

王文彬(1928—2001),字弋人,山東青島人。1955年調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後入羅工柳畫室。
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後歷任附中及油畫系、壁畫系專業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教授。
《夯歌》曾展出於2021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百年征程 精神圖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專題展》 [1-2]  ,2019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與徐悲鴻紀念館共同舉辦的羣展《大美之藝》 [3]  ,2018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與時代同行——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 [4] 

夯歌社會評價

《夯歌》1962年參加文化部組織的“新芽”美展,馬上引起美術界的注目,成為表現時代的優秀作品。多年之後回看王文彬先生的《夯歌》,畫面中所透露出來的蓬勃朝氣依然感動着大家,這件作品也成為最能代表新中國建設的美術作品之一。
著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世彥先生對王文彬的藝術也多有讚譽:“蒼天未曾假更多年華與文彬先生,他未能傾盡全部才華智慧畫出更多好畫。但《夯歌》和《山河頌》雖然只是區區兩幅畫,卻也是進入史冊典籍的光輝兩幅。一生一世能有此兩幅,成為繞不過去的丹青事,實已經足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