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空迷航

鎖定
太空迷航是一種遊樂項目,是乘坐飛船模擬器,親身感受火箭發射時的 2G 重力加速度深圳華僑城的太空迷航是24米直徑的穹幕逼真再現浩瀚太空奇景,完美實現航天迷的飛天夢想。是中國自主研發全球首個全程模擬太空遨遊項目。
中文名
太空迷航
概    述
遊樂項目
效    果
感受火箭發射時的 2G 重力加速度
項目分類
月球人,月球漫步體驗機

太空迷航項目簡介

一座外型像木星的建築,它是國內第一個自主研發的以體驗太空遨遊為主題的太空館。由我公司委託總裝設計院研發,北京九華遊樂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製造、安裝。 在館內不僅可以體驗宇航員的飛行過程還可以觀摩外太空的神奇美景。分兩大區域,月球漫步體驗區與太空模擬飛行器。月球漫步體驗區,它由月球人、火箭升空劇場、神舟七號模擬發射指揮中心、月球漫步體驗機與月球車五部分組成。  [1] 
月球人
位於玻璃保護罩內的,裏面展示的是艙外登月航天服,他用於結構展示,這套衣服,它不僅科技含量很高,而且造價昂貴,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品。從功能上講,宇航服簡直就是個小太空艙,外殼具有伸縮性,裏裏外外總共有10-20層,重達50多千克,且每層還要用防熱的玻璃纖維布襯着。因為太空裏有很多岩石,如果衣服太薄,就很容易被割破。只有厚衣服才能抵禦宇宙線輻射和高温,以免身體被灼傷。此外,航天服上還有一個圓形透明的頭盔,可以擋住紅外線。在航天服的背上還有一個大揹包,它在各個方向安裝有噴嘴,利用它向不同方向噴氣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宇航員前後左右上下自由。登月航天服的原理和構造涉及大量的高科技知識,其製作和完成是無數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結晶。
火箭升空劇場
它屬俯覽劇場的形式,從球體旁的鋼梯登上進入,倒計時開始後,地板震動,煙霧噴發、銀幕畫面出現火箭噴焰逐漸離地升空飛往宇宙的感覺。讓我們去體驗一下吧。:
神舟七號模擬發射指揮中心:可讓遊客對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月球漫步體驗機
它能根據體驗者的體重調整重力平衡機構,讓不同體重的人都可以達到模擬月球上重力只剩1/6的真實體驗,這些功能都是傳統的月球漫步機所不具備的。
月球車
是在月球表面行駛並對月球考察和收集分析樣品的專用車輛。在實驗室裏,這個重要角色的學名是“月球探測遠程控制機器人”公眾習慣叫它月球車。它的製造要克服5項難點:重力、路況、温度、人工智能與電力的供應。
飛行器的特點
模擬航天員超重生理訓練、體驗宇航員動態飛行過程、挑戰外太空極限探險任務。 ,  飛船模擬器坐落在一個內徑12米的半球形建築物中,兼具載人離心機和動感4D影院兩種設備的全部功能,能使乘客體驗太空探險的連貫過程。

太空迷航運行狀態

飛船模擬器的基本結構是由驅動系統、轉枱、6根主臂、6個托盤、12套運動平台及其上的12個座艙,以及控制系統、安全系統、視景系統等組成,主臂與座艙呈輻射狀均勻分佈。每個座艙可乘坐4名遊客。
它是利用物理學中圓周運動產生離心慣性力的原理模擬航天超重環境。該設備連續的工作狀態分5個階段:起飛、二級加速飛行、對接、漫遊、返航。全程約520秒

太空迷航製作公司

根據相關規定,太空迷航這類A型遊戲的技術檢驗主體,只能是隸屬於國家質檢總局的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下文簡稱特設院)。2009年4月20日,特設院給太空迷航頒發驗收合格證,同年5月1日對外經營。太空迷航最近一次定期檢驗是在2010年3月。  據介紹,太空迷航由東部華僑城委託總裝設計院研發,北京九華遊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首個此類設備。北京市工商局資料顯示,九華遊樂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於2003年12月成立,由民營企業九華集團創辦,2005年獲得“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

太空迷航華僑城事故

深圳東部華僑城 深圳東部華僑城
2010年6月30日凌晨1時許,深圳市鹽田區委區政府在東部華僑城召開的
深圳華僑城太空迷航事故現場 深圳華僑城太空迷航事故現場
新聞通報會上説,29日下午16點45分,深圳東部華僑城大俠谷“太空迷航”項目發生安全事故,造成6人死亡,10人受傷,其中重傷5人,其餘人員已安全疏散。
事故詳情
在梅沙醫院,一位現場目擊者告訴記者,當時,他們一行有40來人,正在排隊準備進入太空迷航娛樂項目大門。突然,聽到裏面發出一陣陣“砰砰”的巨大聲響,
“太空迷航”事故現場 “太空迷航”事故現場
然後,電源突然被關閉,圓形的太空迷航娛樂也停止了轉動。這時,他們就估計出了大問題。果然,他們看到一些受傷者從裏面倉惶地逃了出來,這些人有的身體部分表面的肉已經脱落,都可以直接看見裏面的骨頭了,而不少遊客已經直接死亡在椅子上了,情形相當恐怖。據瞭解,死傷的遊客都是外地人。 [1] 
記者2010年6月29日19時許趕到梅沙醫院時,已有數十人堵在醫院門口。有不少人在醫院門外圍觀。記者試圖進入 [2]  梅沙醫院時,幾名身穿便衣的彪形大漢堵住記者的路,稱裏面在搶救,不許任何人進。記者向他們要證件時,他們沒有出示任何證件,記者問他們是誰,一名保安叫囂説,“我是你爸。”
對往來的車輛,所有保安也檢查得相當仔細。記者試圖以遊客朋友身份進入,也遭到了攔截。一對從東莞來的男女,自稱是某培訓公司的,稱有同事在醫院,要進去,但均遭到了保安的攔截。此時,有警車及民警在醫院大院內。
該醫院裏打零工的工人告訴記者,這些彪形大漢全是東部華僑城的保安,從下午事發時,這些人就到梅沙醫院門口,堵住了大門。
記者看到,19時到20時之間,一輛輛車從梅沙醫院裏開出,其中有兩輛殯儀車。約20時許,保安散去,記者終於能夠進入醫院。
親人“失蹤” 家屬心焦與警察起爭執
在梅沙醫院一樓大廳,有一箇中年婦女正在嚎啕大哭,記者從旁人處得知,她女兒當天下午就在東部華僑城玩,但是不知道怎麼樣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記者試圖採訪她時,她已經語無倫次,一直唸叨什麼。從口音聽,該婦女應該是潮州人
太空迷航事故現場 太空迷航事故現場
晚上20時許,這名婦女的家人全部到達了梅沙醫院。一名家屬與鹽田公安分局的民警發生衝突,男家屬大聲呵斥,“你到底什麼時候讓我看到我的女兒,5個小時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讓我們等多久。”該民警只重複地説“安靜一下,安靜一下。”
官方公佈數字為死亡6人,傷10人。而據相關醫院醫生敍述,當時抬屍體就有十多具,官方是否有隱瞞不得而知,因10人以上死亡為國家重大安全事故,真實數據還有待考察。
事故分析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稱:“太空迷航”如果按國際慣例設計,根本不可能出事,出現這樣的事故相當不可思議。
調查組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可能性,質疑落到了機器故障上。
東部華僑城稱,他們一直遵循日檢、周檢制度。而據深圳《晶報》報道,就在事發前的2010年6月21日,鹽田市場監管分局才剛剛對太空迷航進行過一次安檢,未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不是一次技術檢測,而是行政上的檢查通過,督促華僑城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根據相關規定,太空迷航這類A型遊戲的技術檢驗主體,只能是隸屬於國家質檢總局的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下文簡稱特設院)。
在黑匣子的詳情公佈之前,官方尚未給予更多的解釋。但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太空迷航出現這樣的事故相當不可思議”。“這在香港是不可能發生的,室內遊戲不應該出事。”從事專業技術工程師40年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倖存者黃玲也難以理解:“坐過山車,人可能飛出去,但太空迷航是封閉的,為什麼人會飛出去?”
人不會飛出的前提是必須有雙重保護。按照國際標準,保護遊客安全是遊戲設計時遵循的最高原則。梁廣灝説,按國際慣例,太空迷航如果因為焊接不牢、螺絲脱落,導致吊臂斷了,整個設備也不會掉下來,因為有另一個備用吊臂支撐着。即便這個雙重保護失效,也應該有自動剎車裝置,讓各個艙不至互相撞擊。 [3] 
2010年6月29日16:45,這一切顯然失靈了。12個重達幾噸的飛行艙,在高速轉動中飛脱,從十多米高處急速墜下,並不斷相撞。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分析,當時撞擊產生的撞擊力,應是其重量的兩倍,足以致命。
太空迷航將停用
昨日,華僑城集團官網變成灰色頁面,並設立事故處理通告專題,其中表示,“太空迷航”項目在此次事故後將徹底停止使用。華僑城集團董事長建議將每年6月29日定為“華僑城安全警示日”。東部華僑城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説,死者賠償談判還在進行。 [4] 

太空迷航相關事故

2001年4月30日,深圳世界之窗發生氨氣泄漏事故,滑雪場用於製冷的氨氣發生泄漏,由於事發時遊客不多,加上及時疏散,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007年11月4日中午12時許,東部華僑城大俠谷的叢林纜車突然在半路發生故障,所幸故障在2個小時後被排除,並未造成安全問題。
2010 年6月29 日,東部華僑城大峽谷景區“太空迷航”遊樂設施突然發生塌落事故,48 名遊客被困, 其中3人當場死亡,3 人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