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極村

(福建省平和縣秀峯鄉轄村)

鎖定
福塘太極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秀峯鄉,行政村名為福塘村,面積3.6平方公里,往北通往永定、龍巖,是閩粵邊界古代商旅的重要驛站,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被海拔800多米的五鳳山脈所環抱。
中文名
太極村
外文名
Taiji village
地理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秀峯鄉
面    積
3.6 km²

太極村村落介紹

太極村 太極村
太極村大致形成於明萬曆至清順治、康熙年間,歷代加以完善,是平和縣原朱氏富族聚居區,由當年因避戰亂而逃至此處的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孫朱宜伯,根據上大峯的自然條件、山川地形精心籌劃始建而成。太極村內的古民居建築大部分修建於清代康乾盛世期間,以南北朝向為主,依山傍水,佈局合理,結構精緻,造型美觀,風格獨具。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一泓溪水成S形狀流入村中,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的界限,將村莊南北分割成“太極兩儀”,溪南“陽魚”、溪北“陰魚”,魚眼處各建有一座圓形土樓,南陽樓和聚奎樓。(文/黃榮才 圖/羅龍海)

太極村村成太極兩儀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一泓溪水成S形狀流入村中,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的界限,將村莊南北分割成“太極兩儀”, 溪南“陽魚”、溪北“陰魚”,魚眼處各建有一座圓形土樓:南陽樓、聚奎樓。從高處看,全村宛如一個道家陰陽太極圖,籠罩着濃厚道教神秘色彩。此溪當地人稱為仙溪,溪水進入太極村,由東到西,左轉右旋,流經長樂、粵東三河壩入韓江,經潮州、汕頭注入中國南海。

太極村籌劃始建

福塘太極村,大致形成於明萬曆至清順治、康熙年間,歷代加以完善,是平和原朱氏富族聚居區。由當年因避戰亂而逃至此處的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孫朱宜伯,根據上大峯的自然條件,山川地形,精心籌劃始建而成。朱宜伯諳知天文地理,“依太極圖形,取不敗之意”,定點土樓、築碼頭、建城池、學館、祠堂及大批居民宅,為“福塘太極村”奠定基礎與格局。

太極村南太極南陽樓

太極村四面環山,南面五鳳山,其狀如“火”,號稱“南天一柱”,被堪輿家譽為“南龍起火頂”;北面謂之秀峯山,其貌似“水”,纏綿而錦簇;靠南為“陽”,居北為“陰”。而太極雙儀定位之點南太極的魚目“南陽樓”位於南山,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由朱宜伯手創,樓高三層,狀如蘑菇,裝修別緻,氣勢恢弘。南陽樓年久失修,已經嚴重殘缺了,大門沒有了牌匾,只剩下石柱子。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上海電影製片廠在平和縣拍攝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平和暴動》時,導演選中的主要外景場地就在福塘太極村的“南陽樓”。獨具慧眼的導演,看重土樓遺留下來的殘缺美,在此地導演了一場赤衞隊員在土樓裏宣誓起義、磨大刀的場景。

太極村北太極聚奎樓

太極村 太極村
太極雙儀定位之點北太極之魚目“聚奎樓”位於塘背科。據介紹園樓的所在地,原來只是一口稍大的古井,井水清澈甘甜,源源不斷,被堪輿家視為北太極之魚目。1926年,以旅泰愛國僑領楊友政夫婦為主,花了6年興建了聚奎樓。該樓高三層,以八卦形式設計,土樓以古風格結合現代民居,樓內三間一單元的佈局,是目前發現的土樓中所獨有的,裝修也十分精緻。樓內門窗均有石雕楹聯字畫,楹聯詩文清新簡潔,寓意主人高雅的情懷。

太極村造型美觀

福塘太極村,古民居建築大部分修建於清代康乾盛世期間,以南北朝向為主,依山傍水,佈局合理,結構精緻,造型美觀,風格獨具。該村至今尚遺存有明清時期的南陽樓、留秀樓、茂桂園樓、聚奎樓等古民居62座共858間,多為磚石結構的大厝,家家户户有天井、花台、八卦井(也稱陰陽井);根雕、古瓷、古玩、字畫比比皆是,房梁雕樑畫棟、雕花貼金,古色古香,十分精美。古民居內太極圖、動物花草、人物神話故事等當年精美的木雕繪畫,如今還依稀可見。
太極村古建築的大門上絕大多數鐫刻“門珠”,雕有大篆、小篆,葫蘆篆、鳥線篆等各式各樣的篆書石刻文字,其文字內容亦十分豐富,極少雷同,如“千子萬孫”、“福祿壽全”、“雙喜臨門”、“福壽雙喜”、“詩禮傳家”、“合社平安”等等,凡此種種,都寄託着屋主人對人生、社會的美好願望與追求。

太極村“壽山聳秀”樓

古民居中最氣派的當屬“壽山聳秀”樓。大門正對着南山,這是一座內閣中書郎府第,修建於清朝乾隆末年。府第有三個大門,平時只開左右耳門,只有達官貴人到來才開中門。大門前“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一直保存到上世紀末。大門上面象徵府第等級的“倒吊蓮花”還在開放着。
觀瀾軒位於河邊,沿河的鵝卵石路是古代商旅的必經之路,觀瀾軒的特色在於門樓裏面進去是三進三開間。

太極村文風鼎盛

太極村歷代重視文化教育,崇文敬儒。據平和舊志記載,在明末清初,即建有“桂巖書院”,“文峯齋”書館,免費招募本地及鄉鄰子弟入學,高薪到外地聘請名師執教,文風鼎盛。
太極村之文人,多有通曉音律之雅趣。據傳,古時有專門演奏古樂之曲館及“八音班”,就設在“南陽樓”毗鄰的“茂桂園”內,而其鼎盛時期當屬成立於抗日戰爭時期的“福塘醒民潮劇團”。
修建於嘉慶初年的南山木架橋之橋南岸,建有一座磚石結構,高近二丈有餘的“字紙塔”。底座為青石浮雕,塔身為青磚堆砌,井有磚雕紋飾,外觀精美,造型別致,獨具匠心。用於焚燒寫有文字墨跡的廢紙,稿件等,以示古人對先賢、讀書人的敬重。

太極村太極文化

福塘村被稱之為太極村,不僅僅是從高處俯瞰該村頗像陰陽太極圖,其細節也留存許多對太極文化的崇拜。
留秀樓裏的太極八卦圖形天花板客廳,客廳上的天花板依照太極八卦圖形修建,其巨型八卦圖案更讓人耳目一新;茂桂園樓的陰陽井,中間有一堵牆把一口井一分為二,兩户人家共同用這樣的一口井,土牆把兩個住户隔開,水井又把兩家人的心連在一起,這樣的設計除了建築成本的節省,還顯示了前人和諧共處的良苦用心;鑲嵌着太極八卦圖形的屋脊裝飾等等……從福塘村數十棟古建築上發現的多個太極圖形裝飾可以看出,村民們對太極文化的崇拜,已由原先的敬佩變成自覺的認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