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極一號

鎖定
“太極一號”,是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衞星。 [1] 
2019年8月底,中國科學院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衞星被正式命名為“太極一號”。
2019年9月20日,“太極一號”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在軌測試任務。 [2] 
2019年9月23日中國科學院消息,“太極一號”第一階段在軌測試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激光干涉儀位移測量精度達到百皮米量級(約為一個原子直徑),引力參考傳感器測量精度達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百億分之一量級,微推進器推力分辨率達到亞微牛量級 [5] 
中文名
太極一號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命名時間
2019年8月
功    能
空間引力波探測

太極一號發射歷程

2008年,中國科學院開始前瞻論證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可行性,經過多年科學前沿研究,提出了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確定“單星、雙星、三星”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和路線圖。 [1] 
2018年8月,中國科學院在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立項實施“太極計劃”單星工程任務,“三步走”的第一步正式啓動實施。 [1] 
2019年8月底,中國科學院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衞星被正式命名為““太極一號””。 [1] 
2019年9月20日,““太極一號””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在軌測試任務,這也意味着搭載在該衞星的核心測量設備引力參考傳感器成功實現了在軌應用,為中國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2] 
2021年7月,“太極一號”已圓滿完成全部預設實驗任務,實現了我國迄今為止最高精度的空間激光干涉測量,完成了國際首次微牛量級射頻離子和霍爾兩種類型電微推技術的全部性能驗證,並率先實現了我國兩種無拖曳控制技術的突破,達到我國最高水平。 [6] 

太極一號科研成果

““太極一號””衞星第一階段在軌測試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激光干涉儀位移測量精度達到百皮米量級(約為一個原子直徑),引力參考傳感器測量精度達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百億分之一量級,微推進器推力分辨率達到亞微牛量級。
“太極一號”實現了中國迄今為止最高精度的空間激光干涉測量,成功進行了中國首次在軌無拖曳控制技術試驗,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微牛級射頻離子和雙模霍爾電推進技術的在軌驗證 [1]  [5] 
2019年12月25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太極一號”在軌測試實驗總結評審會上宣佈,“太極一號”衞星各項功能、性能指標滿足研製總要求,成果超出預期,在軌測試實驗取得成功。 [3] 
在第一階段在軌測試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在軌實驗,完成了射頻離子和霍爾雙模兩種類型電微推技術的全部性能驗證,這在國際上是首次實現;在成功實現加速度模式無拖曳控制實驗後,進一步完成了位移模式下的航天器在軌無拖曳控制,率先實現了中國兩種無拖曳控制技術的突破;部分核心載荷性能實測指標超過設計指標一個量級,達到了中國最高水平,驗證了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路線。 [4] 
“太極一號”搭載的激光干涉儀位移測量精度達到百皮米量級(約為一個原子直徑),引力參考傳感器測量精度達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百億分之一量級,微推進器推力分辨率達到亞微牛量級。“太極一號”已圓滿完成全部預設實驗任務,實現了我國迄今為止最高精度的空間激光干涉測量,完成了國際首次微牛量級射頻離子和霍爾兩種類型電微推技術的全部性能驗證,並率先實現了我國兩種無拖曳控制技術的突破。 [7] 

太極一號總體評價

“太極一號”實現了中國迄今為止最高精度的空間激光干涉測量,成功進行了中國首次在軌無拖曳控制技術試驗,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微牛級射頻離子和雙模霍爾電推進技術的在軌驗證。
“太極一號”在第一階段在軌測試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在軌實驗,完成了射頻離子和霍爾雙模兩種類型電微推技術的全部性能驗證,這在國際上是首次實現;部分核心載荷性能實測指標超過設計指標一個量級,達到了中國最高水平,驗證了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路線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