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昊陵

鎖定
太昊陵,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中華太昊伏羲始祖聖地旅遊區 [21]  內,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太昊陵陵廟南北長750米,佔地875畝,分內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主體建築貫穿於長約750米的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全陵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台、一罈、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 [1]  [6] 
據《陳州府志》記載,太昊陵在春秋時已有陵,漢以前有祠。 [1]  2007年,成立太昊陵管理處。 [5]  太昊陵主要景點有通天殿、午朝門、先天門、太極門、顯仁殿、寢殿等。 [20] 
1992、1993年,太昊陵被國家有關部門公佈為全國30處中華故土園和18大名陵。 [5]  2007年,太昊陵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 
中文名
太昊陵
地理位置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龍都大道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08:00—17:00 [3]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40元/人 [3] 
佔地面積
875 畝
著名景點
統天殿
午朝門
古碑

太昊陵歷史沿革

太昊陵風景圖
太昊陵風景圖(17張)
據《陳州府志》記載,太昊陵在春秋時已有陵,漢以前有祠。
唐宋以來,太昊陵不斷擴建,陵與廟祀,日見崇隆。
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為太昊陵頒詔禁民芻牧,設守陵户。
從宋代開始,太昊陵被皇家列為全國祭祀伏羲專祀地,宋太祖趙匡胤親頒修陵奉祀詔,祀以太牢,大事建築。
元代,太昊陵多毀於戰火。
太昊陵
太昊陵(12張)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下詔盡數廢止各地三皇廟,太昊陵被確定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場所,現存建築多建於明代。
清乾隆年間,太昊陵始定格局。 [1] 
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員會。
1980年,建太昊陵文物保管所。
1984年,建太昊陵派出所。
1985年,成立博物館。
2002年,成立太昊陵管理局。
2007年,成立太昊陵管理處。 [5] 

太昊陵建築佈局

俯瞰太昊陵 俯瞰太昊陵
太昊陵陵廟南北長750米,佔地875畝,分內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該陵廟以伏羲八卦先天數理而建,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模宮殿式建築之孤例,主體建築貫穿於長約750米的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全陵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台、一罈、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幾十座建築主要貫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如果把南北大門層層打開,可從南面第一道門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稱“十門相照”。 [1]  [6] 
伏羲文化廣場總面積六萬四千平方米,由中心廣場、午門廣場和觀禮台四部分組成。 [6] 

太昊陵主要建築

太昊陵統天殿

統天殿 統天殿
統天殿,俗稱大殿。始建於明代。通高15.7米,是陵廟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重點建築,也是中國所有古建築中等級最高的殿宇。在統天殿的東西兩側有這樣一副對聯,其上聯是:炎黃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老莊無不追蹤人文始祖;下聯是:帝王將相三教九流諸子百家若非羲皇誰敢統天。
統天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龍鳳大脊,黃色琉璃瓦覆頂,脊上裝飾極為考究:中為三節彩釉吉星陶樓,樓下有一龕,龕內書有“太昊伏羲殿”五字。左右配以二十八位代表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並把這二十八宿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想象為一種動物形象,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這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又稱為四象。大殿四挑角為龐涓,子都,韓信,羅成四絕人。
大殿正門對着的就是伏羲雕像,他是根據保留下來的宋代伏羲銅像重塑的,原為木雕像,文革期間被毀。人祖伏羲頭生雙角,肩披樹葉,腰纏獸皮,手託八卦,赤腳坦腹。他的兩邊有2個隨從,左邊的叫朱襄,右邊的叫昊英。伏羲大殿周圍的是《伏羲聖蹟圖》,是1998年大殿大修時信增設的,上面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了伏羲一生對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
祭台,也叫月台,面積300多平方米,是歷代帝王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祭拜後題下“象天法地”四個字。中國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紀登奎、李得生、朱鎔基、李長春、温家寶、李鐵映等都曾來這裏朝拜。現今大殿前懸掛的幾塊匾額,中間的是乾隆皇帝的御筆“寶笄淵源,名跡久傳”;左邊的是朱鎔基總理的題詞“羲皇故都”;“人文始祖”是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所書,而“中華始祖”是由時任中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所書。 [7] 

太昊陵午朝門

午朝門 午朝門
午朝門是太昊伏羲陵的第一道門,俗稱“午門”,是太昊伏羲陵的主體建築之一。陵門數取“十”數,數九為大,數十為零。午朝門檐歇山頂,高三丈一尺,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門前有台,台前有三連體五級垂帶式踏垛,磚砌象眼,青磚墁地,周有壓條石。牆內立有八柱。隨牆式磚券圓拱門三拱,中門上有磚雕二龍戲珠,大門實榻,各飾門釘九排九路。東西兩側門略小,各飾門釘七排九路。四周圍牆體磚徹,其上五彩暗繪太極圖、龍軀、麒麟、八仙、壽桃等花紋圖案,獨具民族特色。其五架樑,三踩騮金斗拱26攢,飛檐挑角,戧脊為仙人。灰筒瓦覆頂,盤龍瓦當,鳳紋滴水。
午朝門前有月台,月台兩側有八字牆,灰筒瓦覆頂,青磚筒瓦疊脊,檐口龍紋瓦當,菊花滴水。其牆鑲有三彩琉璃雕磚,上有龍鳳圖騰圖案,象龍鳳呈祥。在午朝門的先天八卦兑方,有明代古槐一株。
在午朝門東西有相對稱的東天門和西天門,皆為饅頭式板門,捲棚頂,垂脊配獸,五檁圓椽,龍紋瓦當,鳳紋滴水。進午朝門,踏主神道入陵,古時朝祖,此為帝王、欽差之道。進東天門、西天門,踏副神道,此乃文、武官員之道。
東天門和西天門之前的小廣場,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所。 [8] 

太昊陵先天門

先天門 先天門
先天門根據伏羲創制的八卦命名,是門洞式高台建築,明朝所建匾額上的兩個字叫“濫觴”,為文化源頭的意思。原先只可望而無梯可登,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了方便遊人登臨,兩邊加砌了樓梯,可上登至閣。 [9-10] 

太昊陵太極門

太極門 太極門
太極門舊稱太極芳或蕺門,是太昊陵東西南北的中心,與“兩儀門”“四象門”“三才門”“五行門”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而命名的。此門在古建築中屬於三間三樓柱不出頭式木牌樓,通高7.6米,築於高台之上,台高五級。東有角門名“仰觀”,西有角門名“俯察”。 [11] 

太昊陵顯仁殿

顯仁殿俗稱二殿,位於統天殿北36.2米處,通高16.4米,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頂,高台走廊,周圍巨柱林立,結構樸實、端莊、嚴謹。裏面供奉的是女媧像,女媧是伏羲的妹妹,同為三皇之一,也建都於此。
顯仁殿 顯仁殿
顯仁殿東北角上沿的子孫窯是遠古女陰崇拜的遺俗證明,它實際表現的就是女性生殖器。子孫窯在一塊長70釐米,厚40釐米的青石中間,此石歷史上曾經換掉很多塊,有準確文字記載的是1984年換掉的,因為它的上部已經被手指摸穿,不成其為“窯”。凡是來太昊陵的遊人香客,尤其是女性,都要用手摸一摸這個“窯”,這樣,既可以多子多孫,又可以使子孫健康,所以被稱為“子孫窯”。 [12] 

太昊陵寢殿

寢殿 寢殿
寢殿,既太始門,與顯仁殿相距7米,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築,通高16.66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灰筒瓦覆頂。該殿下為古城門式門洞,門洞下方嵌有陰刻楷書“太始門”三字,右懸“繼天立極”,左懸“贊神明”鐵匾。同時因為上面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碑一通,所以又成為“御碑亭”,它是太昊陵現存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者,碑文開頭有“洪武四年”的字樣,故有傳説現在所看到的太昊陵格局是明朝洪武四年仿照南京皇宮建造的。它原來距陵墓較近,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皇帝派欽差大臣吳疏山視察陳州時下令改建的。太始門上築的就時寢殿,兩廂有台階,角門,可以繞殿循遊,因此又稱“轉廂樓”。整座建築建築始建於明代,分三此壘砌而成。 [13] 

太昊陵八卦壇

八卦壇 八卦壇
八卦壇,上面為先天八卦圖,卦序為乾、兑、離、震、巽、坎、艮、坤,中間為一八角形凹槽,上面原有一尊“龍馬負圖”,俗稱“四不象”。 [14] 

太昊陵太昊陵墓

太昊陵墓 太昊陵墓
太昊陵墓,陵高16米,方座邊長182米,上圓下方,取天圓地方之意,是中國唯一的上圓下方形制的陵墓。陵前豎有一塊巨型墓碑,高3.46米,寬80釐米,字大徑尺,既無題跋又無年款。因此關於碑文書者與年代,其説不一。 [16] 

太昊陵蓍草園

蓍草園 蓍草園
蓍草園位於太昊伏羲陵的後面。傳説人祖伏羲就是用這種草的杆,結合白龜龜背紋理“揲蓍畫卦”,所以被稱為“神草”。它的橫截面為八個稜,中國僅太昊陵有此草,任何地方也移栽不活。 [15] 

太昊陵獨秀園

獨秀園原名松柏造型公園,創建於1957年,位於太昊陵東南隅,是以松柏造型為特色的公園。1986年,原新華通訊社社長穆青參觀公園後,題詞:“淮陽獨秀”,故名獨秀園。 [17] 

太昊陵其他建築

太昊陵除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外,在統天殿和顯仁殿之間的外側,東有三觀:岳飛觀、老君觀、元都觀。另有火神台;西有四觀:女蝸觀、玉皇觀、天仙觀、三清觀。這七觀,現僅存岳飛觀,其它六觀有待恢復。
另外,三才門外有更衣亭五間,外城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午門西側的東天門前有石牌坊,曰開物成務,西天門前有石牌坊,曰繼天立極。

太昊陵文化活動

太昊陵神話傳説

元朝末年,朱元璋領兵起義,打了個敗仗,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後有追兵,在走投無路之時,跑到了太昊伏羲的小廟內,祈禱説:“人祖爺若能保我平安無事,今後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宮殿,替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説也奇怪,他話音剛落,一隻蜘蛛立即在廟門口飛快的結起了蜘蛛網。元兵追到廟前,見蜘蛛網封門,便追向別處。後來,朱元璋得天下建立了明朝,於洪武四年便派他的大臣徐達前來,重修了太昊陵。 [13] 

太昊陵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的基礎:正姓氏,制嫁娶。《史綱擇要》:“上古男女無別,帝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約以正人倫之本,而民始不讀。”作為伏羲文化的基礎文化,姓氏文化正是氏族血緣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因為“正姓氏”的偉大創舉,才形成了中華氏族血緣的主脈、民族生長的根系。
伏羲文化的根本是伏羲所創下的不朽功績: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作甲歷、興禮樂、造干戈。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有力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提高了先民的生活質量,豐富了先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享受。
伏羲文化的精髓是始畫八卦。八卦有稱易學,它是中國哲學的精華,而哲學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一般規律的抽象。所以,易學以被稱為“玄學”,又被稱為“天書”,博大精深。古稱《易》為羣經之首,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大道之源”,“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無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縱觀現代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大凡理論、史論、文學、藝術、韻學、音樂、美學、預測、邏輯等理論,相對論,量子論,場論,系統論,信息論,天文地理學論,電腦理論等等無不與易學八卦有密切聯繫。
伏羲文化的精神是龍的精神。“龍”數千年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人由對龍的無限敬畏而團結在龍的周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凝聚的力量。龍的精神是中華之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的寄託和力量的源泉。
太昊伏羲氏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文化的開啓者和創造者,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它推動了中國六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前進。 [19] 

太昊陵朝祖盛會

大昊陵每年農曆仲春二月有盛會,俗稱“二月會”,也稱“人祖會”(從農曆二月二日起至三月三日止)。
太昊陵廟會 太昊陵廟會
太昊陵廟會的朝拜禮儀很多。有各種藝班的演出,馬戲、梆子戲、龍燈等。“擔經挑”,又叫“擔花籃”,是必不可少的。“擔經挑”是一種頌揚伏羲功德的原始巫舞,舞者全身穿黑色服裝,黑鞋繡花,黑頭紗長約五尺。舞姿大致有三種:剪子股、鐵索鏈、蛇蜕皮。這三種隊型有一個共同特點,舞蹈者走到中間一定要靠背而過,身後的黑紗長尾碰繞在一起。擔經挑傳女不傳男,是遠古時“花龍會”流傳下來的。花龍指伏羲女媧,伏羲為大龍,女媧為小龍;花,指以擔花籃形式興起的祭祖活動。
後來的太昊陵廟會,規模更加宏大。廟會期間,每天有十數萬人,最多可達20幾萬。人們在朝祖進香的同時,利用各種形式進行文化、物資交流,如今,朝聖者已經遍及全國各地,不少國際學者在此期間也來太昊陵探古尋幽,研究古老的東方文明。港、澳、台同胞以及僑居國外的華夏子孫,每年都組團到此朝拜,以示不忘祖先。 [2] 

太昊陵所獲榮譽

1992、1993年,太昊陵被國家有關部門公佈為全國30處中華故土園和18大名陵。 [5] 
2007年,太昊陵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 
2021年10月8日,首批河南省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擬認定名單公示,太昊陵入選。 [4] 

太昊陵旅遊信息

太昊陵位置境域

太昊陵位於河南周口市淮陽縣羲皇故都風景名勝區內。

太昊陵門票價格

40元/人。 [18] 

太昊陵開放時間

08:00—17:00 [18] 

太昊陵交通路線

鄭州市——京廣快速路——鄭州繞城高速——京港澳高速——商登高速——安羅高速——商南高速——朝祖大道——太昊陵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