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洋蠵龜

鎖定
太平洋蠵(音xi,一聲)龜,太平洋和印度洋內温水海域。中國主要分佈在南海、東海海域。
中文學名
太平洋蠵龜
拉丁學名
Caretta caretta
別    稱
赤蠵龜、紅海龜、靈蠵、靈龜、嘴蠵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爬行綱 Reptilia
分佈區域
太平洋和印度洋內温水海域。中國南海、東海海域
英文名
Loggerhead turtle

太平洋蠵龜地理分佈

太平洋和印度洋內温水海域。中國南海、東海海域有太平洋蠵龜。 [1] 

太平洋蠵龜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5 ~7月為繁殖期,在海邊沙灘掘穴產卵,每次產60~150枚,卵白色,球形,卵徑38~40 mm左右。在自然條件下經60天孵出仔龜。在西太平洋的主要產卵場所為日本國熊本鹿兒島以及沖繩島等沿海沙灘。

太平洋蠵龜習 性

海水生活。

太平洋蠵龜體形特徵

太平洋蠵龜 太平洋蠵龜
漁民捕獲的蠵龜,頭部和頸盾鱗片特寫 漁民捕獲的蠵龜,頭部和頸盾鱗片特寫
體大,長可達1米,一般重約100千克。體型較大,背甲曲線長度745~1025 mm (n=16)。背甲紅棕色,腹甲橘黃色。頭寬大,,具有極為強健的鈎狀喙。頭背鱗片對稱排列,前額鱗2對,比綠海龜多1對。背甲呈心形,臀部窄而高。體鱗平砌。頸盾寬短,椎盾一般5~6枚,肋盾通常5對,第一對與頸盾相切,緣盾13對,具3對下緣盾。四肢漿狀,四肢槳狀,前肢大,後肢較小,前後肢各具1~2爪,適於游泳,尾巴較短。 [2] 

太平洋蠵龜食 性

以魚、蝦、蟹、軟體動物和藻類為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