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村

(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鄭樓鎮下轄村)

鎖定
太平村原名稱“南太平莊”,位於鄭樓鎮西南部,北靠大溝村,南臨廢黃河,西與古城居委會接壤,東與鄭樓居委會相接。土質為沙淤兩合土壤,下轄9個村民小組,740户3448人,耕地面積2800餘畝,水域20餘畝。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以麥、稻、玉米輪作種植。
中文名
太平村
外文名
Taiping Village
人口數量
3448人
原    名
南太平莊
耕地面積
2800餘畝

太平村鄉村特產

太平村金針菜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稱為苧草,忘憂草等。在金針菜種植方面,鄭樓有悠久的歷史,境內的古城、大溝、太平等村民自古以來以種植、加工金針菜為業,在綿延十數里的金針菜基地上,精耕細作,通過精細加工形成了地方特色產業,有道是“十里黃花十里香,烈日炎炎採花忙;農家自有'忘憂草',帶給全家福壽長”。金針菜又名黃花菜,也叫忘憂草,老革命家董必武在贈其夫人的詩中寫道:“贈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莫憂兒女事,常笑偕吾老。”鄭樓人民自古以來正是靠這“十里黃花香”的金針菜種植,才使百姓衣食無憂。清乾隆年間官宦王相來此,為當地“十里黃花香”的美景所迷,在鄭樓興建“百花萬卷草堂”及亭台、樓榭、假山、魚池等,使鄭樓古鎮曾盛極一時。鄭樓一帶為多次黃泛沖積土,有機質豐富,土壤特別肥沃,加之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優越的生態環境,所產金針菜色澤金黃純正,入口氣味芳鬱,口感極佳,且藥用價值獨特。  相傳三國華佗曾在鄭樓一帶行醫,教人採摘苧草花食用以安神健腦。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金針菜具有較佳的健腦、抗衰老功能。日本某教授在其專著中列舉了八種健腦食品,金針菜位居第一,他説:“金針菜具有獲得營養平衡的健腦效果,也可以把它叫做健腦菜,對於神經過於疲勞的人來説,應該大量食用。”國內研究表明,金針菜具有顯著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它又是預防中老年人疾病和延緩機體和智力衰老的佳蔬。同時因其含有冬鹼等成份,所以又具有止血、消炎、健胃、安神等功能,其花、莖、根均可入藥。  金針菜的營養價值很高,與冬筍、香菇、木耳齊名,被譽為山珍之一。據化驗,每百克乾菜中含蛋白14?1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62?6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葫蘿蔔素含量最為豐富,乾菜每百克含葫蘿蔔素3?44毫克,在蔬菜中名列前茅。  金針菜的食法很多,通常是和肉、雞、銀魚等紅燒,或與肉絲、乾絲、葫蘿蔔等燒食,若配以木耳、香菇、榨菜、韭菜等燒湯,則味道極鮮。除用乾菜烹製食品外,也有用新鮮金針菜調製成涼拌菜,用其佐餐能極大提高食慾。  金針菜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繁殖方法大多用剝櫱法。農曆10月間,將需要更新的老菜整叢連根挖出,從根部將分櫱剝開,剪去老根和葉片的中上部分,每穴栽1-2個分櫱苗。翌年春季即從根部長出新葉,葉叢生,狹長形,狀如芝草。每株分櫱苗當年即可抽出一梗莖,至5、6月間梗頸頂端開花,花一朵或數朵,單瓣色黃,有香味,微甜。一般在花蕾即將開花前採摘上籠蒸餾,再曬或烘成乾菜即成。  當地人民在金針菜種植和加工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種植上以傳統方式耕作,有機肥料施培,無公害無污染,並摸索和掌握了採收、蒸制、晾曬(或烘乾)的獨特加工工藝,故加工出的金針菜色澤黃亮、體形大、口感好、氣味香。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地方傳統產業的發展和保護,興建了綿延十數里的5000畝金針菜基地,培植了地方金針菜加工龍頭企業,進行金針菜的深加工開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針菜產業。2003年國家農業部認定鄭樓金針菜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富嘴”牌金針菜被宿遷市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定為“宿遷市名牌產品”,並通過了省級綠色食品認定。傳統產業的開發保護,使鄭樓的菜農畝種金針菜效益達到3000元以上,許多菜農因此改變了貧困面貌,邁上了小康之路,“富嘴”牌金針菜也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餐桌珍品。

太平村粉絲

曾幾何時,鄭樓人民與粉絲結下了濃厚情意,鄭樓因粉絲而名聲遠播。在鄭樓付咀一帶加工粉絲歷史可追溯千年之久,由於當地的特定氣候和土壤環境,使得鄭樓種植的山芋所加工出的澱粉結構與他地所產迥然有別,風味獨特,加工的粉絲色澤晶瑩剔透,入口氣味芳香,口感柔中含韌,綿而爽滑,食之難忘。當地人民在粉絲加工方式上,以手工為主,工藝十分講究,用水極為考較,流程頗為繁雜,加工出的粉絲與別處所產相比觸目可辨,縷縷粉絲細長均勻,絲體剔透,入鍋久煮不糊,口感極佳。由於工藝複雜,所產數量有限,幾乎被外地的“大娘水餃”、“金陵鴨血粉絲”等商家定購一空,市場頗為緊俏。尤其在山芋澱粉的提取和純化方面,當地加工户自有妙方。  鄭樓粉絲歷史悠久,相傳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皇帝沿運河南巡,龍船泊港留宿於鄭樓境內的“崔鎮”小鎮(今張渡村境內),品嚐了當地的粉絲,讚不絕口:“真乃玉絲也!非富嘴而難常食之”,因鄭樓的“崔鎮”與“摧朕”諧音,乾隆皇帝在此僅留一宿即匆匆離去,臨行還囑人帶走粉絲待入京御用,地方官員為不負欽命,連夜於百姓家中徵集十餘大車加工精細的粉絲,於黎明時分運抵運河口,裝船而行。南宋名將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北去大都(今北京)時也曾途經今張渡、胡李一帶運河之上,並宿於“崔鎮”,嘗罷當地粉絲,頗感口味獨特,興致倍增,執筆留詩一首《崔鎮驛》“萬里中原役,北風天正涼;黃河漫道路,蒼耳滿衣裳。野闊人聲小,日斜駒影長,解鞍身似夢,遊子意茫茫。”文天祥離別之時,百姓含淚送別,精心烹製當地特產的粉絲湯為其餞行,留下一段“縷縷粉絲縷縷情”的佳話。近年來,付咀的粉絲加工規模日漸擴大,粉絲已俏銷大江南北,為尋常百姓所嘗,地方黨委政府更是大力扶持和保護地方的傳統產業,不斷培植加工大户,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特別是粉絲加工企業“宿遷市金泉經貿有限公司”,更是嚴格控制粉絲加工工藝流程,不斷髮掘傳統工藝流程秘方,制定和執行國家有關標準,使粉絲加工惠及百姓,讓百姓因粉絲而致富,鄭樓因粉絲而聞名,由於百姓因此致富,粉絲基地的“付咀”(原叫付咀村)也就為百姓改稱“富嘴”了,“付咀”的粉絲便也成了“富嘴”粉絲,如今“富嘴”粉絲的品牌已名聲遠播,鄭樓的百姓也與粉絲結下不解之緣,是真正的“縷縷粉絲縷縷情”了。

太平村太平蔬菜基地簡介

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加快宿遷經濟發展座談會精神,響應市委、市政府“全黨抓經濟,全市謀發展,全民共創業”以及區委、區政府關於解放思想,全民創業的號召,加快鄭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鄭樓鄉積極聯繫、協商,終於在我鎮太平村興建温室大棚基地。太平村蔬菜園區位於鄭樓鎮太平村,由我鎮大學生村官程朱巍、葉婷婷、潘宇和創業大户臧道科等共同創建,基地規劃佔地200畝,總投資100萬元以上,其中大學生村官自籌資金10萬元。一期現已投入使用160畝,年可生產蔬菜600噸。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項目採取農業合作社模式,大學生村官具體經營,且得到鎮村扶貧資金的支持。項目建成後預期年產值120萬元,帶動勞動力50人就業,為太平等周邊村(居)羣眾脱貧致富提供了良好平台。下一步,鄭樓鎮黨委、政府將按照 “一統三分”戰略的總體規劃,堅持發展專業與外擴基地相結合的方式,引進大户規模種植、股份合作、向外擴展等多種途徑擴建高效設施蔬菜基地。同時,以蔬菜產業為特色,以品牌、規模、效益為重點,在規模上做大,在品種上做全,在品質上求優,在生產上做專。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自然生態型產業向綠色觀光型產業轉變,形成專業的合作經營組織和營銷網絡,努力挖掘市場潛力,使蔬菜產業成為鄭樓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城鄉市民“菜籃子”的主要來源。 [1] 

太平村招商引資

太平村明陽牧業

宿遷市明陽牧業位於宿城區鄭樓鎮太平村、金溝村境內,是鄭樓鎮2012年新引進的生態養殖項目。該項目由廣東客商董小順老闆投資5000萬元興建。項目佔地100畝,建設高標準養殖圈舍10000平方米,建設辦公樓、消毒室、配種室等輔助設施5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項目於2012年1月開始施工,10000平方米高標準養殖圈舍已於4月底竣工,辦公樓、消毒室、配種室等輔助設施於5月底竣工,6月份開始投入生產養殖,目前已從上海引進300頭湖羊開始生產養殖。

太平村太平農業設施

太平村積極流轉土地100餘畝,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現已與外地客商和本地種植大户簽訂蔬菜大棚承包協議,對於吸引富餘勞動力和促進我村經濟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