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鎖定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出    處
《全唐文》
作    者
孫逖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作品原文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昔萬石君建陵侯,皆以訥言敏行,前史稱為長者。然必式路馬,未免於無文;常盛賜劍,且疑於任職。大鈞所冶,粹美為難,秉純德而苞偉量,吾見之王公矣。公諱敬從,字某,京兆人也。其本曰魏,公子信陵君之後。秦人滅魏,其處者為王氏。氏族之世,著於關輔焉。漢有河南尹尊,啓鴻軌於前載;周有尚書令羆,建休勳於近代。羆生明遠,隋司金上士;遠生壽,隋州都七職主簿;壽生喆,皇朝同州河西縣令;喆生慶,皇朝冀州棗強主簿(《宰相世系表》作“蒲州長史”)。武氏革命之後,實秉楚龔之節,杜門自絕,沒齒邱園。
公棗強府君之次子也,元精之所稟和,高行之所貽訓,德義之所府聚,文儒之所膏潤,宜其炳秀騰實、蘭薰而玉振者也。曩者大定中舉文擅詞場,景雲歲闢茂才異等,開元初征文藻宏麗,公三對策詔,皆為甲科。明試必可,高明益著。爾其用之吏事,則岐州陳倉主簿、京兆府武功縣尉、長安縣尉,能理煩也;施之儒術,則秘書省校書郎、太常博士、著作佐郎,能辨惑也。繇是三入華省,再登禁闥,歷尚書禮部司勳員外、考功郎中、給事中,拜中書舍人。是時也,張曲江、李晉公更踐中樞,公與徐安貞、韋陟、孫逖繼揮宸翰。每至密命,先發詔書,即舍人草創之,二相討論之。王言式臧,天監允洽,訓誥之地,斯焉得人。逖於諸大夫,無能為役也。居數歲,命公御史中丞,又改太子右庶子,所以穆清彝憲,翼亮元儲,鹹事正人,疇與為言。若夫軍旅之事,公能兼之,故信安王禕、張忠敬引以諮度;清白之業,公能守之,故源乾曜、韋抗皆有裦(闕)人之疾苦,公能惠恤,故宣撫江淮,克諭中旨;國之軌度,公能筆削,故刊定格式。允葉(闕二字)材於位,詢於事,若斯之飭備也。而能葆光用晦,體道安貞,言寡尤,行無悶。勇於為善,而不好立名;直以全誠,而未嘗忤物。括囊君子之德,吻合至人之心。以此持身,全身保性之術也;以此刑國,鎮俗安人之具也。而年不登於下壽,位不極於宗公。未之或知,自昔然矣。春秋六十有二,以開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終於西京靜恭裏之私第。其年八月十八日,葬於咸陽洪瀆原,禮也。公兄曰易從,故吏部侍郎;弟曰:“擇從,今京兆府士曹,鹹以文學,齊名當代。公始以對策高第,則易從同科;迨乎典校秘文,而擇從亦作其後。歷青瑣,掌黃縑,兄既先登,公能繼美,萼跗之詠,凡今莫如,則難兄難弟之喻也。公夫人宏農縣君楊氏,一子曰寥,左驍衞錄事參軍。楊有敬姜之德,寥有曾參之行,號天哭晝,甯戚過毀。公克葬之日,雷雨頓歇於通衢;反虞之際,靈芝或生於靈寢。神明昭格,姻族嗟稱,此又孝妻、孝子之誠感也。兄弟妻子,生榮死哀,士則嬪儀,盡在於是。嗚呼!昔人所重,同官為僚,默而無述,豈為心盡?況承兄友之深託,復感其孤之至言。宿草之墓,雖雲絕哭;他山之石,可以題銘。用標京兆之阡,願比延陵之劍。其辭曰:
昔與兄友,雙遊鳳池。平生景行,非我誰知。政事文學,唯所設施。温良恭儉,不忘謙卑。雅道無悔,高年未極。逝者如斯,人焉取則。墓門何有,蒼蒼荊棘。天道寧論,空傳令德。 [1]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作者簡介

孫逖(696—761),字不詳,河南鞏縣(今屬河南)人。一説博州武水(今山東聊城縣西南)人。唐代文學家。開元元年舉哲人奇士科,授山陰尉。後連登文藻宏麗科、賢良方正科,升左拾遺,遷左補闕。後歷考功員外郎兼集賢院修撰、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等,位終太子詹事。卒諡文。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全唐詩》存其詩五十九首,編為一卷。《全唐文》存文六卷。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2212頁
  • 2.    張福慶編着,中國古代文學家字號室名別稱詞典,華文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