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和

(《易傳》提出的哲學概念)

鎖定
易傳》提出的哲學概念,又稱“大和”。指至高、永恆的調和適中。 [1] 
中文名
太和
定    義
《易傳》提出的哲學概念,又稱“大和”。指至高、永恆的調和適中
《彖·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道即天道。天道正常運行而發揮作用,則萬物各自稟受其性,得天賦之命,純正而不偏雜。這樣,天地萬物之陰陽永保相合而不相離,並始終維持協調平和的關係。這種和調的關係既表現在陰陽消長、事物漸變的過程中,也表現在陰陽轉化、事物極變的過程中。就是説,事物平時和諧地消長,發展到極點,又平穩地過渡到另一種事物,永遠處於無過無不及的狀態。此之謂太和或大和。例如春夏秋冬四時節氣正常地進行和接替,即是太和的表現。只有陰陽不離,才有可能實現陰陽和調;只有陰陽始終和調,才能永保陰陽不離。因此,保合與太和互為前提。這種狀態有利於萬物生存,也使萬物得到正固,故曰“保合太和乃‘利貞’”。有了“保合太和”,於是萬物嘉祉,天下太平。《彖·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道即天道。天道正常運行而發揮作用,則萬物各自稟受其性,得天賦之命,純正而不偏雜。這樣,天地萬物之陰陽永保相合而不相離,並始終維持協調平和的關係。這種和調的關係既表現在陰陽消長、事物漸變的過程中,也表現在陰陽轉化、事物極變的過程中。就是説,事物平時和諧地消長,發展到極點,又平穩地過渡到另一種事物,永遠處於無過無不及的狀態。此之謂太和或大和。例如春夏秋冬四時節氣正常地進行和接替,即是太和的表現。只有陰陽不離,才有可能實現陰陽和調;只有陰陽始終和調,才能永保陰陽不離。因此,保合與太和互為前提。這種狀態有利於萬物生存,也使萬物得到正固,故曰“保合太和乃‘利貞’”。有了“保合太和”,於是萬物嘉祉,天下太平。《彖·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道即天道。天道正常運行而發揮作用,則萬物各自稟受其性,得天賦之命,純正而不偏雜。這樣,天地萬物之陰陽永保相合而不相離,並始終維持協調平和的關係。這種和調的關係既表現在陰陽消長、事物漸變的過程中,也表現在陰陽轉化、事物極變的過程中。就是説,事物平時和諧地消長,發展到極點,又平穩地過渡到另一種事物,永遠處於無過無不及的狀態。此之謂太和或大和。例如春夏秋冬四時節氣正常地進行和接替,即是太和的表現。只有陰陽不離,才有可能實現陰陽和調;只有陰陽始終和調,才能永保陰陽不離。因此,保合與太和互為前提。這種狀態有利於萬物生存,也使萬物得到正固,故曰“保合太和乃‘利貞’”。有了“保合太和”,於是萬物嘉祉,天下太平。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