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倉市科教新城

鎖定
太倉市科教新城,於2010年1月經蘇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它位於太倉上海崑山三城交匯的中心地帶,北依新瀏河與太倉中心市區相望,西至204國道,東、南方向與上海接壤。總面積1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是連接上海和江蘇的首要門户,區內幹道與上海路網暢通對接,上海11號軌道延伸段和蘇州城際鐵路已經規劃。
基於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產業背景,太倉市科教新城將承擔起拓展太倉城市空間新格局、完美對接上海的重任。成立以來不斷延續太倉南向發展勢態,打造蘇滬之間的商務休閒、現代服務業中間站,鑄就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和人才的黃金集聚區。搶抓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機遇,借鑑國內外先進園區的發展經驗,大力發展教育文化、金融後台、創意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儘快形成中高端服務業和各類人才集聚的態勢堅持在城市形態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實現與上海的高水平對接 [1] 
中文名
太倉科教新城
所屬地區
太倉
地理位置
204國道以東,新瀏河以南
面    積
12 km²
著名景點
天鏡湖
方    言
太倉方言

太倉市科教新城簡介

太倉市科教新城新貌 太倉市科教新城新貌
太倉市科教新城 [2]  位於太倉、上海、崑山三城交匯的中心地帶,北依太倉市區,西至204國道,東南方向與上海渾然一體、接壤相鄰。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10萬人。截止2013年太倉科教新城下轄南郊、羣星、利民、太安四個社區。
科教新城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特別是文化和科技相結合的文化信息產業。重點將發展總部樓宇、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科技研發、金融後台、軟件開發、教育培訓、移動增值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同時做精做優旅遊、健康、餐飲、娛樂等傳統商貿服務業 [3] 

太倉市科教新城轉型升級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科教新城牢牢把握“城鄉一體加快建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工作方向,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十一五期間,城市框架基本拉開,輪廓初顯。完成中央湖開挖,海運堤一期開街運營,建成安置房30萬平方米,農户動遷比率近70%。區內市屬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傳媒中心、新太高、健雄二期均可在2014年投入使用。
2011年,科教新城在加緊完善總體控規修編和交通組織設計等各項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抓緊實施一批重大工程。一是中央湖核心文化商務區,包括環湖景觀、商務樓宇等,加快形成環湖效應。二是產業載體,包括科技信息產業園和文化創意產業園,建成高品位、綜合性、規模化的產業發展平台。三是各項公建配套,包括中小學幼兒園的新建、擴建,鄰里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等,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四是市政基礎工程,繼續延伸路網和管線,細化城市框架體系。五是生態環境工程,包括鹽鐵塘景觀帶、沿滬生態林帶、中心河水軸、水系整治等,充分顯示精緻優美的城市環境。六是安置房建設,在已建成30萬平方米安置房的基礎上,2014年續建、新建100萬平方米安置房。隨着各項建設工程的全面推進,科教新城也逐步進入城市建設的新高峯,城市形態逐漸清晰、綜合優勢逐漸顯現。

太倉市科教新城發展計劃

同時,科教新城圍繞產業發展定位,主動招商,拓展合作,吸引人才,積累了一批項目資源。產業發展處於展翅欲飛、加快起跑的良好態勢。
科教新城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城市、新產業、新人才、新民生”的總要求,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基本打造成智慧樂居、創新創業、生態休閒、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的創新型城市先行區。

太倉市科教新城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太倉市科教新城團工委被授予“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稱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