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保方鼎

鎖定
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山東省壽張縣梁山出土。現藏天津市博物館。太保鼎通高50.7釐米,口寬23釐米,長36釐米,重26公斤。鼎為方腹四足,鼎口上有一對直耳,耳上浮雕雙獸,鼎的腹部四面用圓雕、浮雕技法,裝飾有蕉葉紋和獸面紋。腹部四角有扉稜突起。鼎的四個柱足也裝飾有扉稜,而且鼎足的中部裝飾有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顯得非常獨特。鼎腹內壁上清晰地鑄有“大保鑄”三字銘文。中國古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大保”也就是“太保”,因此這件鼎就被稱作“太保鼎” [1] 
中文名
太保方鼎
時    期
西周早期
類    型
炊器
出土地
山東省壽張縣梁山
通    高
50.7釐米
口    長
36釐米
太保方鼎,折唇,淺腹,平底;口立雙豎耳,耳上有相峙的雙龍;耳外側和龍身上飾鱗紋,腹部飾獸面紋和三角紋,四角出脊稜;四足細長,以圓盤分為上下兩節,上節裝飾獸頭,並有脊稜和二道弦紋,下節僅飾三道弦紋。
太保鼎是西周晚期的著名青銅器禮器,太保為周初的輔佐重臣,曾封於召,為召公,也就是輔助周王的要臣召公奭。太保是周朝一種職官的稱謂,其主要職責是輔助周王,根據史書的記載,召公是太保,周公是太師,共同輔助周成王。太保召公名為奭,召公助武王克商,參與平滅武庚、管、蔡之亂。周建國後封於北燕,歷仕武、成、康三世。周武王死後,他和周公以長老的身份監護周成王。周公負責河南陝縣以東的地方,召公負責陝縣以西的地方,是陝西省的大部分地區,這也是陝西省得名的原因。
與太保鼎同時出土的還有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卣等共七件青銅器,後來人們把在梁山發現的這七件青銅器稱為“梁山七器”。現藏美國佛利爾美術館的太保簋,現藏日本白鶴美術館的太保卣,現存北京文物研究所的太保盉,都與此有關。太保鼎出土之後,先後被山東濟寧鍾氏、南海李山農、日照丁跋臣等人收藏。1917年,清光緒年進士,時任袁世凱政府國務卿的徐世昌將太保鼎連同西周太師鼎、小克鼎克鍾一併收藏。此後,太保鼎一直由徐家收藏,新中國建立之後,徐家後人將它們捐獻給國家。此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