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關

(星宿)

鎖定
天關金牛座ζ,拉丁語:Zeta Tauζ Tau)是位於金牛座的一個雙星系統。它的視星等為3.0等,可以用裸眼直接看到。經由視差測量,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440光年
這一顆聯星的成員分別稱為天關A(裸眼可見的亮星)和天關B。
中文名
天關
外文名
ζ Tauri
別    名
123 Tauri
HR 1910
HD 37202
FK5 211
HIP 26451 展開
別名
123 Tauri
HR 1910
HD 37202
FK5 211
HIP 26451
SAO 77336 收起
分    類
恆星
質    量
11.2 M☉(A)/0.94 M☉(B)
表面温度
15,500 K(A)/?(B)
視星等
2.88-3.17
絕對星等
−2.67
赤    經
5時37分38.69秒
赤    緯
+21°08′33.16″
距地距離
~440 ly
半長軸
1.17 AU(AB雙星繞行軌道)
公轉週期
132.987d(AB雙星繞行軌道)
軌道傾角
92.8°(AB雙星繞行軌道)
升交點經度
−58.0°
星    座
金牛座
星    官
畢宿
光譜類型
B2 Ⅲpe
U−B 色指數
−0.749
B−V 色指數
−0.164
變星類型
仙后座γ型
半    徑
5.5 R☉(A)/?(B)
亮    度
4,169 L☉(A)/?(B)
自轉速度
125 km/s(A)/?(B)
徑向速度
~20 km/s
視    差
7.33±0.82 mas
半振幅
7.43 km/s
近心點時間
2,447,025.6HJD(曆元)

目錄

天關命名

天關由拜耳命名法賦予的名稱是Zeta Tauri;佛蘭斯蒂德命名法的名稱是123 Tauri。天關A和B的名稱源自華盛頓多星星表(Washington Multiplicity Catalog,WMC)所使用的慣例,並且已經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所採用 [1] 
天關是中國天文學使用的名稱,以前翻譯為Tien Kwan(漢語拼音為Tiānguān),意思是天上的關卡。它是畢宿中的一個小星官。天關也可以翻譯成Tien Kwan(星官的天關不僅僅只是金牛座ζ,它只是主星,其它成員還有金牛座113、126、天關增三(128)、129、130和天關增六(127))。在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恆星名稱工作組(WGSN)對恆星傳統的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 [2]  ,確定正確的名稱只屬於單獨的一顆恆星,而非整個恆星系統中的多顆恆星 [3]  。它於2017年6月30日審定英文名稱為Tianguan,並專屬於主星天關A [4] 

天關屬性

天關是僅有一組光譜線的光譜聯星系統,這意味着兩顆恆星彼此的軌道非常接近,不能以望遠鏡測量角分辨率;而且伴星的光度非常微弱,僅能由主星軌道運動造成光譜中吸收線的變化來顯示伴星的存在。估計這兩顆天體之間的距離約為1.17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17%。它們的圓軌道週期大約是113天。 [5] 
相較於太陽,主星天關A是一顆巨大的恆星,質量超過太陽的11倍,半徑是太陽的5-6倍 [5]  。它的投影自轉速度大約是125 km/s−1 [6]  。估計伴星天關B的質量是太陽的94%,但不知道它演化到了哪個階段,如果它是主序星,那麼以它的質量而言,它的光譜類型可能是G4 [5] 
主星的光譜呈現B2 Ⅲpe的類型。光度分類的"Ⅲ"表示它是一顆耗盡核心的,在演化上已經離開主序帶巨星。尾碼的字母"p"表示光譜中未指出特定的化學性質,而"e"表示它是有發射線的恆星。對於這樣的pe星,發射線是由一個從恆星外層圈中拋出的物質組成,由旋轉的氣體星周盤產生的。該頻譜中的震盪模式是由盤面中的單臂螺旋密度波引起的。盤面的進動可能是受到伴星的引力影響。 [5] 
根據天關的光譜,顯示出其有亮度的變化。變星總表將其歸類為仙后座γ型變星(又稱殼層星),是一種食變星 [7]  ,但它也有可能二者都不是。克羅地亞赫瓦爾天文台的赫沃耶·博希奇(Hrvoje Božić)和克雷希梅爾·帕夫洛夫斯基(Krešimer Pavlovski)在1981年至1986年對天關的亮度進行了持續觀察,注意到光度曲線中有一種類似"食"的效果 [8]  。但後續的研究,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光度學資料,包括來自依巴谷衞星的資料,都未能確認食的存在 [9] 
參考資料
  • 1.    Hessman, F. V.; Dhillon, V. S.; Winget, D. E.; Schreiber, M. R.; Horne, K.; Marsh, T. R.; Guenther, E.; Schwope, A.; Heber, U.On the naming convention used for multiple star systems and extrasolar planets:IAU,2010
  • 2.    Division C WG Star Names — Functional  .IAU[引用日期2020-02-17]
  • 3.    DIVISION C / WORKING GROUP STAR NAMES  .IAU[引用日期2020-02-17]
  • 4.    Naming Stars  .IAU[引用日期2020-02-17]
  • 5.    Schaefer, G. H.; 等.Multi-epoch Near-infrared Interferometry of the Spatially Resolved Disk around the Be Star ζ Tau: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2010:1838-1849
  • 6.    Abt, Helmut A.; Levato, Hugo; Grosso, Monica.Rotational velocities of B Stars: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2002:359-365
  • 7.    Samus, N. N.; Durlevich, O. V.; 等.VizieR Online Data Catalog: General Catalogue of Variable Stars (Samus+ 2007-2013):VizieR On-line Data Catalog: B/gcvs,2009
  • 8.    Bozic, H.; Pavlovski, K..Photometry of the Be Star zeta Tauri in 1981-1986: Long-Term Orbital and Rapid Variations Revealed:Hvar Observatory Bulletin,1988:15-25
  • 9.    Štefl, S.; Rivinius, Th.; Carciofi, A. C.; Le Bouquin, J.-B.; Baade, D.; Bjorkman, K. S.; Hesselbach, E.; Hummel, C. A.; Okazaki, A. T.; Pollmann, E.; Rantakyrö, F.; Wisniewski, J. P.Cyclic variability of the circumstellar disk of the Be star ζ Tauri. I. Long-term monitoring observations:ESO,200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