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門嶺

鎖定
天門嶺,為何源太山的一部分,是江西省級風景名勝區 [1]  。位於金溪縣東部,距縣城35公里的何源鎮東部,距道教發源地江西龍虎山風景區10公里。屬於武夷山脈東北端天旭山山麓。於崖山之上,《明史》載“金溪東南。東有金窟山,舊產金。又有云林山,跨撫、信、建昌三府境。又有崖山,接貴溪縣界。”主要有崖山筆架峯,騎馬扛、天門嶺,琵琶峯、三老峯。與貴溪縣仙岩、龍虎諸峯,皆參差相接。處中亞熱帶,海拔高度500~1363米,相對高度在300米以上。其中以筆架峯為最,1363.4米,天門嶺1230.4米,中源寺峯1131米。
2020年08月,天門嶺風景名勝區獲評2020“江西避暑旅遊目的地”美譽。 [3] 
中文名
天門嶺、何源太山
別    名
天門嶺風景名勝區
地    址
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東部
海拔高度
500~1363米
隸    屬
武夷山脈東北端天旭山山麓
級    別
省級風景名勝區
主要榮譽
2020“江西避暑旅遊目的地”

天門嶺地質地形

天門嶺 天門嶺
地勢高,坡度陡,主要土壤是紅壤、黃紅壤和山地黃壤,土層深度一般為0.5米,是金溪用材林的主要產地。以元古界震旦系尚元羣老地層,為基底層。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地層覆蓋在基底層,加里東期侵入岩體之上。

天門嶺植被

天門嶺 天門嶺
由於海拔高,有低山灌叢、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樹木的古老孑遺植物,木豆科的鵝掌楸,在天門嶺海拔1000米附近還有成片分佈。起源於古生代,經第四紀冰川期後僅存於中國,被人們稱為“活化石”的銀杏,何源峽山有分佈。1958~1960年,大鍊鋼鐵,何源等主要林區,林相破壞嚴重,林木生長量減少,蓄積量明顯下降。
常綠闊葉林主要分佈在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下的部分。低丘地區亦有少數分佈。建羣種以櫟類、楮類為主,有青崗櫟、苦楮、甜楮、栲楮、錐慄、木荷、赤楊、化香、楓香等。其次馬尾松混生其中。伴生樹種有木荷、毛竹等。灌木主要有杜鵑、柃木、烏飯、楗木等。
常綠針葉林主要分佈在低丘崗地海拔300米以下。建羣種為天然馬尾松和人工杉木。下木以櫟類、繼木、杜鵑、烏飯為主。在村旁屋後仍保留有部分次生常綠闊葉林
杉木林主要分佈在低山高丘,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下的部分,低丘崗地較少,本羣落除杉木人工純林外,多與馬尾松、毛竹、闊葉樹混交。建羣樹種杉木,伴生樹種主要有馬尾松、苦楮、甜楮、栲楮、楓香、錐慄等。灌木有楗木、杜鵑、小山竹等。
毛竹林分佈在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高丘地貌中何源鎮的剡坑、峽山、鄭家及東崗山地區,村前屋後均有小面積的零星分佈。建羣種有毛竹,常與杉木、馬尾松、闊葉樹組成混交林,很少有純林。伴生樹種有苦楮、甜楮、木荷、楓香、錐慄、青崗櫟等。灌木有黃梔子、杜鵑、小山竹、柃木、鹽膚木、烏飯等。
低山灌叢主要分佈在海拔900米以上的低山地貌中,黃通鄉,何源鎮與資溪縣、貴溪縣的交界處。這種羣落因火燒、大風、冰凍等因素造成的建羣樹種有茅慄、山蒼子、柃木、小山竹等。

天門嶺野生動物

禽類:
喜鵲、鷹、野雞、斑鳩、鶯(又名黃鸝)、麻雀、杜鵑(又名子規)、烏鴉、畫眉、布穀、啄木鳥、竹雞、鸕鷀、野鴨、鷺鷥(即白鷺)、鶺鴒、貓頭鷹、鷓鴣、鴝鵒(即八哥)、錦雞、燕子等。 獸類:
虎、豹、獐、麂、水鹿、野兔、山羊、豪豬、狐獺、鼠、鼠生(俗稱黃鼠狼)、牛尾狸、蝙蝠、野豬等。
魚類
有鯉、鱅、鰱、鱖(俗稱桂魚)、烏魚(俗稱蛇魚)、鯽、黃鱔、泥鰍、鮎(大頭方口,背青黃色、多涎)、鰻、鮰等。

天門嶺景點簡介

天門嶺 天門嶺
太山全景、卧猴觀天、雄獅下山、人面石、東峯寺、茶園寺、高冠峯、豬精石、筆架峯、蒸蓋嶺、仙女潭、玉清池、涼水坑、訪師巖、龍嘯瀑布、磜瀑、玉女瀑、冷風瀑布、五級瀑布、馬灃水瀑布、馬尾水瀑布……
筆架峯:筆架峯海拔1364米,為全縣之顛,形神具備,較黃山筆架峯、深圳筆架峯、井岡山筆架峯有過之而無不及。
涼水坑:涼水坑坐落在天門嶺半山腰,一條清涼的溪水從岩石中滲滲的流出,溪水清涼無比,內含多種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其整條溪流不到60米長,夏至熱冬至冷,外面氣温無論38度以上,還是0度以下,而這條溪流兩旁始終保持在17-18度左右。山民稱其為“神奇的涼水坑”,是大自然恩賜此山的一塊寶地。
天門嶺 天門嶺
蒸蓋嶺:位於東峯峽谷左則,海拔1000米,因其頂如蒸蓋而得名。其頂有古戰場。
高冠峯:雖名峯,實為一巨石,聳立於東峯峽谷與王家山峽谷之間的懸崖峭壁之上。旁有兩塊小石與高冠峯組成雞冠狀,故俗稱雞尖石、雞冠石。峯頂蒼翠欲滴,古松盤踞。
天門嶺:文獻記載東峯峽谷之上為天門坳,當地人稱為天門嶺。海拔1230.4米。
馬尾水瀑布:位於北源峽谷,上為中源寺,下為北源村。
馬灃水瀑布:位於鄭家峽谷,筆架峯之下。
七級瀑布:位於王家山峽谷海拔1000多米處的石壁上,每遇夏季雨後,其瀑布規模相當壯觀。
卧猴觀天 卧猴觀天
磜瀑:位於東峯峽谷,因其周邊石成台階狀,故得名磜瀑。龍嘯瀑布:位於東峯峽谷。
冷風瀑布:位於王家山峽谷。
雄獅下山:位於東峯峽谷。
人面石:位於東峯峽谷,形如人面,非常逼真。
卧猴觀天:卧猴觀天由當地村民南宮琦於2013年10月1日發現,該景位於王家山峽谷,其形神似猿猴臉部,臉部表情細節均可觀。 [2] 
仙女潭:仙女潭坐落在天門嶺峽谷中段,三面環山,面積約半畝地。其潭水深幽,清澈見底。相傳古代天宮仙女常來此潭嬉水,或梳妝、或沐浴,故後人以仙女潭稱之。
天門嶺磜瀑 天門嶺磜瀑
玉女瀑:何源太山峽谷中,大小瀑布百餘處,溪流縱橫千餘條。其中尤以天門嶺峽谷主峯的龍嘯九天瀑布和黃家山峽谷主峯的險崖飛瀑為最。龍嘯九天高50餘米,位於山頂一處絕谷中,溪水從頂處凌空飛瀉、咆哮直下,聲音震耳欲聾、氣勢磅礴,彷彿一條銀龍從九天直撲而下,尉為壯觀!玉女瀑高70餘米,位於黃家山峽谷主峯陟壁處,三面光滑如鏡的絕壁之上,一條水柱從縫隙處奔騰而出,飛流直下二十餘米後碰上山壁橫樑,濺起萬千水花,後又飛瀉而下落入底潭中,遠遠望去,彷彿一條珠簾倒掛的銀帶別在青山之中,令人歎為觀止。

天門嶺旅遊攻略

第一日到達何源:
何源太山導覽圖 何源太山導覽圖
1撫州→金溪→對橋→何源鎮→南園2外地→鷹潭→對橋→何源鎮→南園
外地朋友可以乘坐火車到達江西鷹潭站,在火車站前乘坐往黃通的班車,乘至何源鎮三江口下車,步行2500米到達何源村南園接待中心,沿途可看到太山全景,注意太山筆架峯最為神似的角度便是在何源村,所以要看筆架峯必須來何源村。撫州金溪方向的朋友可以從金溪縣汽車站乘坐通往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之後與前面一樣。
1日遊
天門嶺 天門嶺
線路推薦:東峯峽谷溯溪或王家山峽谷溯溪(適合金溪、撫州、鷹潭地區的驢友)
東峯峽谷溯溪:上午10點左右到達何源村,汽車停在何源村,整頓一下,步行至東峯峽谷谷口大約11:00,開始溯溪,途徑仙女潭、清泠淵、水壩、玉清池、龍嘯瀑布止。整個溯溪時間可自由控制,其中很多驢友在水壩處便下山,此處有山路可下山。到達谷口大概在2-3點鐘。回到何源村南園吃飯或自備乾糧。之後返回。
王家山峽谷溯溪:上午10點左右到達何源村,汽車停在何源村,整頓一下,步行至王家山峽谷谷口大約11:00,開始溯溪,途徑卧猴觀天、玉女瀑布、冷風瀑布,翻越冷風瀑布可在這個懸崖處逗留再返回,可在玉女瀑布下走山路,回到谷口大約3-4點。可以選擇去何源村南園用餐。之後返回。
2日遊
天門嶺 天門嶺
線路推薦:D1東峯峽谷溯溪+户外露營+D2登高冠峯(適合南昌及其他較遠的驢友)
上午10點左右到達何源村,汽車停在何源村,整頓一下,步行至東峯峽谷谷口大約11:00,開始溯溪,途徑仙女潭、清泠淵、水壩、玉清池、龍嘯瀑布止。整個溯溪時間可自由控制,其中很多驢友在水壩處便下山,此處有山路可下山。到達谷口大概在2-3點鐘。此時可以選擇去王家山峽谷,沿着山路直接去看玉女瀑布,返回後4:30左右。可以擇地露營或到何源村南園露營,晚上亦可選擇在南園用餐。次日上午10點出發去登高冠峯,下午3點可返回至何源村。

天門嶺文化

天門嶺詩詞

天師贊之十六代天師張應韶
明太祖 朱元璋
繼傳十六,人皆辟穀。
日食黃精,貌態異俗。
歲月一來,亦復如復。
牛背西風,蒼山一曲。
中宮院
詩人:熊道裕 朝代:宋代 體裁:無
我昨投文清泠淵,稍責老龍多睡眠。
鐵笛穿雲久寂寞,作詩喚起劉高禪。
劉高豢龍與龍語,一夜風雷共謀雨。
雨師荷鍤破天河,阿香應門覓桴鼓。
不用欒遠巴噀酒,那用出龍煩魯叟。
殷勤寄語望雲人,高僧自是調元手。
今朝夏抵明日秋,一夕不雨還自休。
南陌沾濡北阡渴,東鄰感激西家愁。
安得黑雲如漏户,處處家家田作池。
予有缽飯便可飽,雨我公田遂及私。
龍鬚井
清 張玉運
潛龍蟄仗井渫老,
井畔遍匝龍鬚草。
風梳雨櫛不計年,
奮掀一拂天地小。
靈泉活活瀉九區,
區區滿捋痴龍珠。
採之擷之編為席,
高眠不卷冷雲噓。
草堂睡足卧龍廬。
和傅子云見贈
宋 桂聞詩
客袖衝寒至,飄飄不受羈。
笑呵雙兔筦,亟寫錦囊詩。
雖我斑毛薄,多君青眼垂。
別懷無處着,隨夢到春池。
贈桂琴隱先生傅子云韻
宋 桂柔夫
君是軼羣者,當知不可羈。
淵源象山學,聲價鯉庭詩。
要路足將策,高雲翅肯垂。
餘波幸沾丐,活我出污池。
太山磜瀑
李明陽
磜瀑舞嵐風,
流韻山野中。
銀絲悦瑤草,
妙音醉仙翁。
磜潭
元 趙孟頫
神龍或深潛,石洞通水府。
勿遣兒曹劇,飛空作雷雨。
磜潭
元 王士熙
山川萬古秘,雲雨一潭幽。
何日卧龍起,碧潭空自秋。
詠太山磜瀑
李明陽
磜瀑舞嵐風,流韻山野中。
銀絲悦瑤草,妙音醉仙翁。

天門嶺歷代人物

張應韶天師 張應韶天師
張應韶:字治鳳,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生卒年不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後隱居於龍虎山南崖山龍鬚井上(天門嶺龍鬚井上),擅長辟穀之術,能百日不進食。善吹鐵笛,與妻兒耕作自娛。一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歲,遂葬井旁,所耕之地號“黃沙坑”。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賜號為洞虛演道衝素真君。
張頤:字中孚,應韶長子。性至孝,其母隱居與何源龍鬚井,母疾,侍奉勤敬,經旬月不解衣帶,每謂人曰:“不忠孝而欲學道希仙,是舍舟楫而涉大川也。”出任貴水尉,棄官襲教,攜妻子結,茅山中以居。壽87仍童顏皓齒,無疾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洞虛闡教孚佑真君”。
何升:字顯雲,世居湖廣,為何晏之後。唐元宗朝奉詔征討西域,封征討大將軍、徵西侯,駐驂閩之邵武光澤,樂其山水之勝遂隱居焉。夫人林氏,子二:規、矩。為金紫何氏始祖。
何若訥:金紫何氏始祖金紫光祿大夫、招討大將軍、徵西侯何升七世孫,光遠公長子,字叔辨,又字子言。生於宋建隆壬戌五月二十日戌時。其父光遠公因不受寧詔隱寓上幕鎮之望仙觀,命其六子散居各地,若訥於是遷饒安河源,今金溪縣何源村。為金溪何源何氏始祖,娶野鴨橋張氏,生四子:文繡、文璘、文玠、文珍。卒於宋明道丙子年四月十三日申時,與妻合葬於本里鳳嶺,有傳列後。為何源何氏始祖。
何國瑞:字應麟,生於宋政和癸卯八月十六申時,治詩經中式紹宗興庚辰進士,授國子直學,遷廣州文學改承務郞園子正,有傳列後。
劉中宮:宋沙門師,自蜀而來,見何源崖山天門嶺茂林修竹,林壑幽美,遂結茅山中。居民苦旱,問之乞雨。中宮雲:“今歲當不雨,吾閔爾貧,雖雨,才沾蔬畦已。”他日,中宮入潭中,遺履石上,塗叟者守其履,俟之七日,師自外至,謂粟曰:“汝可謂誠篤。”問其所欲,曰:“吾惟嗜鴨肉。”今禱雨者,必先以鴨祭叟。然後得雨。師嘗謁撫州守,書刺曰:“豢龍僧某”。守惡其幻,詰之曰:“龍安在?”師曰:“明公勿驚”。以金盤盛水,探懷中若朽草,置水中,風雨大至,龍飛躍而去。
傅子云字季魯,號琴山,南宋金溪(今屬江西)人。成童,登陸九淵門求學。以其年少,讓先從鄧約禮學習,尋晉為弟子。九淵自京師歸還,子云亦入太學,相見於途,共遊桐江,答問探究儒學奧旨。天山精舍築城,九淵令設一席於旁,時命其代講,並將書院相付,其弟子有葉夢得。後曾任甌寧主簿,決訟斷獄必依經義。嘗言“場屋(科舉)之得失窮達不與焉,終身之窮達賢否不與焉,,(《宋元學案·槐堂諸儒學案》)。時人以為名言。紹定四年(1231),袁甫持節西江,提倡象山(陸九淵)之學,建象山書院,九淵諸弟子中,惟有子云巋然上座,為第一高足。他恪守師説,深受其師“六經皆我註腳”的思想影響,不拘於舊日經傳註釋的束縛,敢抒己見,曾作《社保義》。認為鄭注《周禮》,“半是緯語,半是莽制,可取者甚少”(《宋元學案·槐堂諸儒學案》)。着力於構築陸派門户,為心學的建樹起了一定作用。陸九淵稱他“人品甚高,非餘子比也”(《象山全集》)卷九(《與陳君舉》)。着有《易傳》、《論語集傳》、《中庸大學解》、《童子指義》、《離騷經解》等。
朱夏:字元會,原名受益,字好謙。元鳴陽朱家人。早年遊學吳澄門下,數舉進士不第,便杜門治經史。為文不及古不止。吳澄屢次稱讚。丞相賀某欲薦入史館,不就。知者多惜其才。至正年間,鄉冠起,竟遭其禍。著有《鳴陽集》,王文節為之序。稱其學精敏廣博,其文敷暢而淵厚,以明理為本。《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
江球:(1657—1725) 字宜笏,號泉亭,孔坊人(今屬何源鎮)。清代古文家、詩人。康熙廿九年(1690)中舉,次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後歷任山西、山東道監察御史、順天府(今北京市)丞兼督學政,累遷至左副都御史。康熙48年9月庚辰,太常寺卿。49年10月戊子,宗人府府丞。56年11月戊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雍正3年(1726)五月癸卯乞假回籍。 幾次典鄉試會試,拔才甚眾。為人端方,不拘私情,深得信任。文章多因事而發,有匡時弊,有利民生。有些觀點如倡廉潔,安良善,用人講德行等,至今仍有意義。著有《主善堂詩集》、《宜笏詩文存略》6卷。【傳記紀事資料】 《(道光)撫州府志》卷54/7 《(同治)金溪縣誌》卷2l/14 《江西通志》卷82-《四庫全書》515/814 《詞林輯略》卷2/16(《清代傳記叢刊》) 【著述收藏】 《江宜笏先生詩文存略六卷》清同治十年(1871)繡谷麗澤書屋刻本四冊(江西)
孔俊卿:字彥佑,永和鄉鳴陽裏(今孔家村),歷官山西東勝右衞,隆慶間(1567~1572)升南京崇仁衞指揮。其子永保,襲父職任山西平陽衞千户。傳孔俊卿身高達9尺,力大無比,雙手能托起兩隻數百斤重的石獅。每次出征,衝鋒在前,戰功卓著。為表彰孔俊卿和孔宗魯的功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神宗皇帝下令在孔家村正中央修建一座牌坊,這就是村民引以為傲的聖裔牌坊。歷經近400年的風雨,牌坊至今保存完好,為縣級保護文物。
孔宏魯:字宗魯,以舉人任職北京宛平知縣。
孔繼代:恩授登仕郎。舊志載,繼代有秉性,篤於友誼,稱貸無不立應,且不計其價,賑困恤貧,修橋樑、補道路施之無少。
何長生:筆名:何杉、樂山,江西金溪縣何源鎮何源村人,大學畢業,中共黨員。1968年參加工作,歷任金溪縣何源公社、撫州地區羣藝館、文化廣播電視局幹部,鷹潭市文聯文協主席及文聯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席,魯迅文學院學員,鷹譚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戀》,長篇陳述文學《一位市委書記的故事》(合作),陳述文學集《紅帆》等。作品多次獲省、全國文學獎。
江殿榮:(1919~1997),號南道,何源孔坊人。民國36年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次年任教於寧都師範和興國師範。38年,在國軍十二兵團怒潮學校任少校政治教官,7月,渡海到台灣。1950年離開軍隊,到高雄中學任教學教師,3年後成台南數學教師四大金剛之一,後又兼任陸空軍官學校副教授。
1958年創辦立志補習班,1963年創辦立志初級中學,1967年改為高級中學。以後在學校逐漸增設各種工商技術科目,至1980年,學校更名為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其任校長。

天門嶺旅遊路線

206國道由鷹潭入金溪對橋鄉穿過金溪,可由兩處進入何源天門嶺:
自駕開車路線一:
206國道龍虎山圩上——楊蔣——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門嶺
自駕開車路線二:
206國道金溪對橋鄉——橫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門嶺
路線一:
鷹潭火車站前乘至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車,之後去天門嶺
路線二:
在金溪汽車站乘至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車,之後去天門嶺
天門嶺圖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