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藍色的彼岸

(呂良忠譯本)

鎖定
《天藍色的彼岸》是英國作家亞歷克斯·希勒著,由呂良忠翻譯的文學作品,於2019年3月出版。 [1] 
作品名稱
天藍色的彼岸
外文名
The Great Blue Yonder [1] 
作    者
亞歷克斯·希勒(著) [1] 
呂良忠(譯) [1] 
ISBN
9787559628435 [1] 

天藍色的彼岸內容簡介

人們似乎覺得,人死了,日子就好過了。可要我説,根本就沒這檔子事。
這是故事的開頭。
所以,這應該是一個有關“死亡”的故事。
可如果這句話是出自一個11歲的男孩之口呢?
哈里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裏他加入了等待去天藍色彼岸的隊伍。但他還掛念着親人和朋友,卻又不知如何傳達他的心聲,直到他碰到一個叫阿瑟的幽靈。阿瑟帶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間,向親人和朋友告別,向他們表示歉意和深深的愛。
本書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歐美和日本廣為流傳。這是一本適合在我們這個年代看的書,作者想告訴人們,努力、小心、愛惜無比地活着,以率真之心直面死亡。理解死,才能珍惜生。
本書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薦,並被譽為“21世紀最偉大的生命寓言”。 [2] 

天藍色的彼岸作品目錄

1 文書桌
2 他鄉
3 重返人間
4 回程
5 校園
6 掛衣鈎
7 教室
8 傑利
9 電影院
10 回家
11 樓上
12 阿蛋
13 天藍色的彼岸 [1] 

天藍色的彼岸人物介紹

  • 哈里
哈里是故事的主人公,他和姐姐大吵一架後衝出家門,在車禍中死去。因為牽掛親人和朋友,死後的哈里無法到達天藍色的彼岸。在幽靈阿瑟的幫助下,哈里重返人間與掛念的人們做最後的告別。在這之後,哈里心中再沒有遺憾,他最終去到了天藍色的彼岸,等待新生命的輪迴。
  • 阿蛋
阿蛋是哈里的姐姐,在哈里因車禍離世前,她與哈里大吵了一架。阿蛋詛咒哈里永遠不要再出現,她怎麼也想不到,哈里出門之後真的再沒能回來。阿蛋永遠地失去了與哈里和解的機會,直到哈里化身幽靈重返人間。她發現了哈里的存在,二人互相表達了歉意和愛。
  • 阿瑟
阿瑟是一個老幽靈,在死後的150年裏,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媽媽,從未停歇。與哈里結識後,阿瑟帶哈里逃離天堂,溜回人間,完成未了卻的心願。故事的最後,阿瑟找到了媽媽,和哈里一起毫無遺憾地去往天藍色的彼岸。 [2] 

天藍色的彼岸創作背景

生、死、愛——是文學的三大永恆主題。人們樂於談論愛,表達愛,可一旦談及死亡,他們便紛紛閃躲。人們習慣性地認為,死亡是沉重的,它意味着失去,意味着悲傷。正因如此,很少有兒童文學觸碰這類話題。不是兒童的世界裏沒有死亡,而是人們選擇性地忽視了它,將孩子的眼睛蒙了起來。 [2] 
許多大人經歷了被矇住雙眼的童年,步入了有限歲月的虛度,或迷失在對於物質的追求中,或經歷着痛苦的生存焦慮。他們的兒童時代,很可能缺乏來自周圍世界的生命教育與精神關懷,而一本好的兒童文學所肩負的使命,正是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去討論死亡,積極地影響每位讀者的人生——雖然講述死亡,但其實在解讀生命的意義,幫助讀者找到悲傷情緒的出口。當我們願意直面死亡時,其實也就懂得了如何更好地活着,如何更好地面對周遭的世界,不辜負當下這一次短暫的人生。 [2] 

天藍色的彼岸作品主題

以“死亡”解讀“生命”
《天藍色的彼岸》是一個用“死亡”解讀“生命”的故事,但它並不悲傷、沉重,反而俏皮、明快、可愛,甚至偶爾會將“愛”表達得熱烈、奔放。
已經死去的男孩哈里站在一個不同尋常的位置,講述了他短暫回到人間的奇妙經歷。而正是他對生命和死亡的種種懵懂和迷茫,讓這個已經死去的角色經歷了一次完整的成長。
他告訴我們不能活在對過去的懺悔中,也不能活在對未來的憂慮中,就如作者在書中寫的——“永遠不要在憤怒中等待日落。” 也就是説,永遠不要帶着對某個人的憤怒和恨意去睡覺,尤其是你所愛的人。
無論如何,珍惜當下的生命,珍惜身邊的人,珍惜風吹拂臉龐的感覺。
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2] 

天藍色的彼岸藝術特色

  • 輕鬆温暖的語言
該書的語言格外調侃、格外温暖、且貼近孩子生活,以這樣的方式去闡述“死亡”這個冰冷的主題,使得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閲讀世界,從此不一樣了。這也是一本好的兒童文學所具有的文學基因和閲讀基因所在。
在這部作品中,哈里是故事的敍述者,他的幽默和調侃非常具有語言特色,在某些情節上,正是因為哈里“故作輕鬆”的調皮,死亡才顯得不再沉重。作者通過詼諧的筆調展示孩子對於生命的理解,既符合人物身份,又自然親切。
作者沒有竭力渲染故事悲傷的氛圍,童話般的講述方式使得情節自然而然地展開。小説描寫的始終是孩子眼中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對於死亡的陰影和恐懼,只有靜謐的温柔。敍述風格抒情但不煽情,總是在不經意處打動人心。
小説以哈里的行蹤為線索,這一線索貫穿作品的始終。它跟隨故事走向不斷髮展,使得整個作品脈絡清晰,主題鮮明,絕不旁逸斜出。
  • 飽滿豐富的情感
本書情感落腳點的設置非常感人。整個故事隨處跳躍着優美的句子,直入人心。作者希勒本人曾説過,在創作這個故事時,其中許多場景的描寫都是透過他家的窗子向外看到的風景,比如天藍色的天空,哈里經過的大教堂……哈里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有着希勒小時候的影子,聰明,可愛,喜歡思考,有很多小缺點,但也無比善良……然後漸漸長大,漸漸懂得珍惜身邊的人,懂得生命的意義,接受了無論如何,生活都在繼續。這個故事用這樣一種方式講述死亡,歸根結底是為了告訴我們該如何好好地活着,從而帶動讀者在閲讀過程中找到情感的落腳點。 [2] 

天藍色的彼岸作品評價

讀這樣的故事,別想着是有人在給你描述死亡。沒有死過的人都不會知道死究竟是怎樣,即使知道,還是不那麼會有人哈哈笑着覺得死去真是美好。天藍色的彼岸在哪裏也根本不要去想象,最美的一切都在生命活着的此岸,此岸才是真正天藍、繽紛多彩,哪怕有艱難和辛勞,仍舊鮮紅和碧綠。
努力、小心、愛惜無比地活着,是所有優秀文學想告訴你的歸根結底的哲學,是實現生命意義的最抒情的詩,而活着的有味道的生命記得能時常捧起一本好文學讀一讀,你的呼吸着的時間裏就算有了天藍的空中和海洋了。你現在看見的這一本書就是給你這樣的呼吸的,真是感激作家如此傑出的寫作!——作家 教授 梅子涵
這個故事讓我們跟隨小男孩哈利,以率真之心直面死亡。理解死,才能珍惜生。
如此深沉的話題,作者竟然能用一個童話故事娓娓講出。這世界上,深刻的思想彌足珍貴,能用最簡單的話、最動聽的故事把這些思想説給別人聽,讓人一聽就懂,心有靈犀。我最佩服這樣的寫作者。感謝亞歷克斯·希勒!—— 高思教育 中考語文教研負責人 李春明
哲學披上童話的外衣,在生與死的岔路上徘徊,以最温柔的方式去探索人生至秘。—— 作家 馬伯庸
這是對悲傷主題敏感而温和的探索,那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非常感人至深。—— 英國《泰晤士報
一個偉大的主角,一個不平凡的主題,這個特別的故事會讓你在笑聲中流下眼淚。—— 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
這是一個特別的故事,焦點永遠是孩子,它講述了孩子之間的友誼、朋友眼中的自己,以及兄弟姐妹之間深沉的愛意。—— 美國《科克斯書評》 [2] 

天藍色的彼岸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希勒(Alex Shearer),英國著名小説家、劇作家,1949年出生於蘇格蘭北部的威克,早期創作了多部大獲成功的電視劇、電影、舞台劇以及廣播劇劇本,後來潛心寫作小説,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成人及兒童文學作品。2003年《黑暗的速度》獲得英國《衞報》兒童小説獎。2004年《天藍色的彼岸》在中國出版後引起巨大轟動,成為十多年來不可多得的暢銷精品。希勒曾經做過30份不同的工作,但從沒有放棄彈吉他。現與家人生活在英國的薩默塞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