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神祭

(日本夏日祭中的三大祭日之一)

鎖定
天神祭是日本夏日祭中的三大祭日之一,起源於天滿宮成立兩年後的公元951年,主要是由7月24日宵宮祭和7月25日的本宮祭所構成,整個活動的重頭戲在7月25日的“陸渡御”和“船渡御”。 [1] 
中文名
天神祭
節日時間
7月24日和7月25日
流行地區
日本大阪
節日起源
公元951年

天神祭節日起源

天神祭起源於天滿宮成立兩年後的公元951年,據“東海道中膝慄毛”和“世間胸算用”記載,傳説天滿宮附近的河上忽然漂着一把神矛劍戟,當地的居民划着船去撈這把“神的兵器”,於是將神矛劍戟停留的河岸視為神所指定的齋場,併為它舉行神道教的淨化儀式,此稱為“鉾流神事”,也就是大阪天神祭的起源。 [1] 

天神祭歷史發展

天神祭的發展較為波折,自江户時期成為日本的三大重要祭祀之一後,常有中斷的現象。
慶應元年,德川家茂進駐長洲大阪城後,作為懲罰,天神祭被中止。直至明治4年(公元1871年)才被恢復。但在明治7年(1874年)時,船渡御再次被中止,到明治14年(1881年)時,因為總社被重新修建和當時霍亂流行又被複活。
後來,又因為明治天皇駕崩和大川水位上升等原因屢次被中止。在昭和年間也因日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屢次被中斷和重新復活,直至1991年才恢復正常。 [1] 

天神祭節日活動

大阪天神祭主要是由7月24日宵宮祭和7月25日的本宮祭所構成,整個活動的重頭戲在7月25日的“陸渡御”和“船渡御”。白天,人們在廣場上抬着神輿向前行進。夜晚,50艘載着鑼鼓、器樂隊與美女的船隻,跟隨載有彩色花車的大船,在堂島川上游弋。在傳統的樂曲聲中煙花競放,將河裝飾得很熱鬧。 [1] 
活動的看點是3000名身着奈良平安時代(8〜12世紀)宮廷裝束的民眾與神轎一起緩步前行的“陸渡御”,以及人羣從天滿橋畔分乘約100艘船逆流而上的“船渡御”。
傍晚時分,篝火(警護或打魚時為照亮周圍點起的火)照明下的船身倒映在河面上,河兩岸的觀覽席上,市民和遊客們一邊納涼,一邊為“天神祭奉納花火(意即天神祭供奉的煙花)”叫好。
當遊行的人羣回到天滿宮時,舉行“大阪締(意即大阪結曲)”——節奏分明的手打拍子和號子聲,令人感受到不同於東京的大阪之“風流瀟灑”。
參考資料
  • 1.    梁媛.日本夏日祭文化現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07):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