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眼泉

鎖定
天眼泉。是一孔泉井。黃山的泉天下聞名,有記載的十六個,其實十六也只是約數。最著名是古稱“湯泉”、“硃砂泉”的黃山温泉,傳説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昇天的。
中文名
天眼泉
地理位置
安徽黃山
別    名
湯泉

天眼泉泉井介紹

天眼泉 天眼泉
天眼泉的“天”字,以為只是人文意義上的一個漢字,就象老聃諸多語境中的“天”字,天道酬勤,天行健,喻示萬物運行的自然法則。在看來,天眼泉是一個美好的象徵。蒼松、綺樹、清風、幽谷,還有皓月閃爍於泉水之中,該是不錯的意境。千載之下信筆由之,今天我們己不知道詩中所言“仙家”為何人,就象崔顥筆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中的“昔人”。其實“仙家”、“昔人”都是凡夫俗子們對天馬行空般自由生活的一種臆想。天眼泉還是天眼泉,它最通俗的功能還是飲用:據《黃山志》記載,天眼泉的泉水足夠獅子林禪院的僧人飲用。看來明代萬曆年間(1611年)從五台山黃山的一乘大師眼光的確老到,慧眼獨具的把寺院建在黃山絕少有的高山泉邊(1630米)。當然,他不知道,這一選擇也無意中解決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難題,這是戲語

天眼泉背景介紹

一、禪泉
天眼泉的故事很多,《黃山志》給了天眼泉一個充滿了想象力的説法:天眼泉位於獅子林禪院鳳凰柏下方,泉井水湧,清涼碧透,其味甘美,夜來泉眼中能觀天空星月,故名。有詩:
仙家己乘白龍去,
此地空餘天眼泉。
其味芬芳清見底,
猶觀明月水中圓。
天眼泉另一個功能,於一乘大師而言便是參禪:一天,一位施主來向大師問禪。大師只是於千眼泉提一壺甘泉。然後給施主沏水,水很快就注滿了茶盅,但大師仍視若無睹,以至於泉水四溢,流了一桌。施主搞不清大師究竟想幹什麼,連聲喊:“大師,水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一乘大師用這則禪機是想告訴人們:盛滿水的茶盅不可能再裝入泉水,一個人的頭腦如果充滿己見,就會排斥其它新思想的進入。智哉斯言。
二、天之眼,人之福古人説:天之眼,人之福。黃山的泉多有功效,古書有多處記載。如古本《黃山志》記述:唐代大曆年間(767-779)黃山一帶鬧時疫,當時歙州刺史薛邕在温泉“立廬舍,設盆池”,組織病人前來入浴,“浴者多愈”。還有古籍記載黃山泉可治皮膚、關節、神經等疾病,並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臟器官功能等,可飲可浴,多有奇效,造福於人。常常聽到一些考古新聞發佈,在某口某口井中發掘出許多古人祈福避災用的錢幣。據老一輩獅子林的人説,以前在天眼泉裏也發掘過“天啓通寶”“咸豐元寶”“光緒元寶”之類的銅錢,有的雖己生鏽,但透過斑駁的鏽跡依稀能夠給人以跨越時空的幽思遐想:這會是哪些佛家子弟或是祈福避禍的善男信女留下的呢?應該會心想事成的。因為在這“獅子林中福地,清涼頂上靈山”的天眼泉中飲水祈福,自然會老天有眼,福至心靈,帶給人們許多美好的心靈慰藉。仍然能夠看到有遊客極其虔誠的在消防水池放入一枚硬幣,以表達對家人朋友和美好生活的祈盼,小小的銀幣閃爍於山泉之中,象一顆顆純潔的心靈。那麼,散佈於全山的消防水池對黃山來説也是一個個趨福避火的“天眼”吧。
三、寂靜的潭
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説過: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愁,感於幽微,流於嘯歌。天眼泉的“情”便是那綿綿不絕淺吟低唱的泉水。今天,中國歷史上許多的名泉都己經乾涸或者面臨着乾涸的困境,只有天眼泉依然自信而堅定的湧着,帶給遊人以歡樂。聽一位90年代初曾在獅子林工作的公司領導説過:那真是一口好水啊,眾多遊山的客人用水壺或者罐頭瓶爭相裝着天眼泉的水,仰脖牛飲,擦臉抹汗,歡樂欣喜的場面讓他感到“清涼的歡喜”直透心底。雖然有時因為人多,井水會幹,但只要第二天起牀一看,天眼泉便又恢復了水波豐盈的模樣。天眼泉不幹,這是幸事。只是每次走過因建築遷址而湮沒於斜陽衰草間的天眼泉,看到在獅林精舍的磴道旁用現代水泥磚砌築的一口方洞,幽深、神秘而孤寂,一種悽然的心緒便會縈繞於胸。曾和一位朋友聊起天眼泉,他問:這泉水流嗎?我説:不流。他笑着説那叫“天眼潭”更妥。剎那間我被一個“潭”字所震撼,充滿靈性的天眼泉不應該被叫做“潭”的,如果叫做“潭”也應是唐代人常建詩中的“潭”: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霜月洗空,一碧萬里,天眼泉應是能洗滌人心的“潭”啊!“雖千萬人遊,亦第各領所見未嘗同焉”(清·宋犖)。在遊途中,常常聽到遊人感懷:黃山太美了,給我的感受太多了、太豐富了!我想這些感受與記憶,就是黃山回贈於遊人永恆的財富吧。在玉屏峯“江山如此多嬌”石刻下方有韓廷秀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題刻“此山尊”,我更願讀之為“尊此山”,因為人們只有尊崇自然、愛護自然,自然才會回饋給人們更多的精神觀照和人文情懷,似一顆遺珠,天眼泉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麼,等待着什麼呢?一雙“不愁天際晚,山水有知音”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