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池寺

(廣東省五華縣天池古寺)

鎖定
天池古寺,廣東省三大古寺之一,廣東著名古建築羣之一,坐落於四古縣城一古州府(古龍川縣、古興寧縣、古齊昌縣、古循州府、古長樂縣)的秦漢南越王趙佗勃興之地(今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北部13公里的新橋新一村平風台山上,四顧景色幽靜,山川奇秀,流水潺潺,因高山湧泉而得名,故俗稱天池寺,被譽為“南粵第一寶剎”,是南粵古蹟勝境之一,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中國佛教禪宗著名寺院,是禪宗宏揚“南粵禪宗道法”的發源地之一。
中文名
天池古寺
外文名
Tian Chi Gu Si
別    名
天池寺
主    持
釋戒正
類    型
佛教寺院
創建時間
東晉年間(公元358)
地    址
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新橋

天池寺建制沿革

天池寺地理位置 天池寺地理位置
天池古寺,廣東省三大古寺之一,廣東著名古建築羣之一,坐落於四縣城一州府(古龍川縣、古興寧縣、古齊昌縣、古循州府、古長樂縣,據《龍川縣誌》、《興寧縣誌》、《五華縣誌》等文獻記載長樂鎮(華城鎮)曾是龍川、興寧(齊昌)、循州府和五華(長樂)的縣城所在地。據裴淵《廣州記》:本博羅縣之東鄉,東龍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為號。據《南越志》“縣北有龍穴山,舜時有五色龍,乘雲出入此穴”)的秦漢南越王趙佗勃興之地(今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北部13公里的新橋新一村平風台山上,天池古寺南粵古蹟勝境曾有歷代王侯貴戚的私第、宮館、花苑、魚池等,以供朝山參佛時下榻憩息,天池古寺四顧景色幽靜,山川奇秀,流水潺潺因高山湧泉而得名。
天池古寺是一座佛教結合道家之法的寺廟,是中國比較典型的一種佛道寺廟,這在全國比較罕見。
天池寺外景
天池寺外景(8張)
古寺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與南華寺,光孝寺並列為廣東省三大古寺,天池古寺始建於東晉年間(公元358)至今已有1650餘年。興盛於唐初,最鼎盛之時出家僧眾多達200餘人,在寺院安居常住,求佛聞法的信士也絡繹不絕。 [1] 
天池寺內景 天池寺內景
天池古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 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整座建築物莊嚴雅靜,風格獨特,寺廟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樓等共180餘處連成一體。

天池寺佈局結構

主要建築有:中路的放生池、五香亭、寶環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靈照塔、方丈室。左側依次是虛懷樓、報恩堂、鐘樓、伽藍樓、客堂、待賢樓、香積廚、齋堂、迴向堂、回光堂、延壽堂、唸佛堂、東賢殿。右側依次為雲海樓、西歸堂、鼓樓、祖師殿、雲水堂、韋馱殿、維那寮、班首寮、如意寮、禪堂、觀音堂、西賢殿。寺東有無盡庵、海會塔,寺後有飛錫橋、伏虎亭、卓錫泉,佔地130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6580平方米,門、廳、殿、堂、舍等風格獨特,寺裏辦有佛學院,形成了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羣。
建築羣中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東晉時代創建,唐代重修,保持了唐宋的建築藝術,殿內採用中間粗、上下略細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兩昂的重拱六鋪作,這種風格是中國著名古建築中所罕見的,天池古寺為古長樂(今五華)八景之一。
天池古寺觀音 天池古寺觀音
寺院氣勢十分雄偉,殿宇結構工藝威嚴壯麗,特點鮮明,具有唐宋風格。大殿右側為供奉護法神之伽藍殿,左側為六祖殿,建於北宋。大雄寶殿作為天池寺最主要的建築,構築在高高的台基上,鍾、鼓二樓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內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文殊師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聖”。
文革期間古寺停止佛教活動,僧人被逼還俗,佛像被毀,寺產被侵,寺內文物摧毀嚴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場山火把寺院周圍延綿上百公里的原始生態森林一掃而光,古寺僅剩房舍兩間,漏風漏雨無以為繼,情何以堪。
2012年在釋戒正師父見古寺年久失修,殘破不堪,發願重興天池古寺,由五華縣人民政府批准重修天池古寺,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內外信徒的資助下,天池古寺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先後修建了殿堂樓閣300餘間,雕塑佛菩薩聖像100餘尊,並安禪傳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鐘鼓重鳴,宗風重振。修復後的天池古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客堂、鐘樓、功德堂、鼓樓、伽藍殿、延壽堂、祖師殿、禪堂,紀念堂、舍利塔、山門、佛經流通處、涼亭等,殿堂內塑造了佛像,其中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像前兩尊一立一卧的佛像,為純正的緬甸漢白玉雕成;鑲嵌在四壁的大型彩瓷佛面,下為十八羅漢,上是二十四天神,這在國內的佛殿中都是非常罕見的,常住僧眾約一百多人,日常上殿、過堂、坐香、出坡等佛事尊叢林制,如法如律,是“農禪並重”的禪宗道場,以寺養寺,天池古寺才得以重現當日風采。

天池寺佛事活動

天池古寺“供佛大齋天祈福法會”,齋天共設三壇:第一罈主壇,壇桌正中供奉佛像,第二壇迎請諸天,第三壇齋請諸天。天池古寺法會壇場設二十四諸天——“南無侍從諸天之位” 牌位以及諸天供桌,恭敬迎請禮拜佛、菩薩、聲聞緣覺、歷代祖師聖眾;祭祀法界諸天、大梵天、帝釋天、護世四天王、金剛密跡、散脂大將、天龍八部、名山大川等一切神祗,使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供養”供奉。“供佛齋天”,略稱齋天。天池古寺“供佛齋天”法會是佛教的重要法會之一。
傳説這一天是掌管天界的帝釋天的誕辰日,中國民間則管齋天叫“拜天公”、“玉皇會”等。
天池古寺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全國香火最旺寺廟之一。除夕之夜來自海內外人士結緣搶燒頭香,是南粵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日子,更是人滿為患。

天池寺禁忌事宜

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住持僧人應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等話,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