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柱山

(山西省靜樂縣天柱山)

鎖定
山西的天柱山,在忻州市靜樂縣城南1公里處。山形俊秀,古木參天,山前碾河如帶,汾水似錦,天柱山聳立在汾碾交流之處。山間泉水清澈見底,風日清河柳帶煙,峻崛高處出龍泉(稱其天柱龍泉),銀河誰識源頭遠,疑是山中別有天。傳説王母娘娘赴南海時路經此山,見松柏蒼翠,殿閣巍峨,風光秀麗,便停留賞景,今山巔岩石平坦,傳為王母石炕,山下曾是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練兵之地(趙王城),古城遺址至 今猶存。
中文名
天柱山
地理位置
在忻州市靜樂縣城南1公里處
景點級別
AAAA級 [1] 
著名景點
天柱龍泉
石炕仙牀
玉帝廟,關帝廟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9:00

天柱山天柱山簡介

天柱山位於靜樂縣城南,汾河、碾河與洋河三河交匯之處,因北魏天柱大將軍爾朱榮封號而得名,與安徽南天柱山並稱中華南北兩天柱。《晉乘蒐略》中記載:“爾朱榮以七千騎破葛榮百萬眾。遂王太原,號天柱,至以封號名山。”《方輿紀要》載:“城南一里有天柱山,以後魏天柱將軍爾朱榮嘗經此山而得名。”《永樂大典》亦載:“後魏爾朱(榮)位天柱大將軍,山名廟額皆於此取。”天柱山古木參天,林廕庇日,廟羣龐大,古樸典雅,風景優美。山前碾河如帶,汾水似錦,山上名勝古蹟眾多,是旅遊觀光和休閒避暑的勝地。
玉帝廟 玉帝廟
擎天一柱 擎天一柱

天柱山天柱山地貌

天柱山地形奇異,形制規整,左擁青龍,右傍白虎,主峯地貌狀若仙桃,中峯龍頭凸昂,是國內罕見的自然造化的道教名山。山中有玉帝廟、關帝廟、龍王廟、水閣涼亭、石炕仙牀等景觀。傳説王母娘娘赴南海時路經此山,見松柏蒼翠,殿閣巍峨,風光秀麗,停留觀賞,石炕仙牀傳為王母石炕。古人登山曾有詩曰:“風日清河柳帶煙,峻崛高處出龍泉。銀河誰識源頭遠,疑是山中別有天。”
仙牀石炕 仙牀石炕
山下為趙武靈王建都之地,古城遺址猶存。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趙設都城於晉陽,後遷至河北邯鄲。為了開疆拓土,趙武靈王大膽改革,實施胡服騎射以加強軍事建設,打敗了北方的樓煩、林胡等國。為了防止樓煩、林胡東山再起,也為了阻擋黃河以西的秦國來犯,他便在天柱山修築城池。遺址仍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趙武靈王建城遺址 趙武靈王建城遺址
山間泉水清澈見底,相傳泉中出龍,故名“天柱龍泉”。其泉甘美涼爽、沁人心脾、不溢不涸。相傳青年男女若同飲龍泉水,便永結連理,永不分離,真有“天柱龍泉靈傑地,月影松蔭代代涼”之古樸遺風。經現代科學檢測,龍泉水是一種含有鍶、硒、硅、鋅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微量元素的礦泉水,特別是鍶和硒尤為珍貴。
天柱龍泉 天柱龍泉
歷史上的政治家、軍事家把靜樂天柱山視為戰略要地,駐兵修城。除爾朱榮曾在此駐兵外,北魏孝文帝下馬的下馬城、隋煬帝的行宮——天池汾陽宮、趙武靈王的趙王城、唐朝開國戰將尉遲恭練兵地——造軍等地均距天柱山不遠。許多文化名人紛紛慕名而來,唐代詩人李白、宋代丞相張商英、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等都曾來過靜樂並留下了許多詩詞文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