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峻犛牛

鎖定
天峻犛牛,青海省天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犛牛是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物,被稱為“神牛”,黑犛牛代表着 “神聖、正義、威嚴、力量、權威”,俗稱“萬能種”的犛牛終身無勞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一生中攝入大量的蟲草、貝母等名貴中草藥,使犛牛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天峻犛牛肉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胡蘿蔔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一定作用。 [3]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天峻犛牛”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天峻犛牛
產地名稱
青海省天峻縣
品質特點
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645號
批准時間
2011年09月13日

天峻犛牛產品特點

天峻犛牛生物學特徵

天峻犛牛體質堅韌、結構勻稱緊湊,前軀發育良好,後軀欠佳,鬐胛高,尾短且生長蓬鬆長毛,體格高大,頭大角粗;鬢甲高而較長寬,前肢短而端正,後肢呈刀狀;體側下部密生粗毛或裙毛密長,尾短,尾毛長而蓬鬆。毛色以黑褐色居多。天峻縣外銷香港的犛牛,每牛活重均超過500千克,表現出良好的產肉性能。 [2]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營養價值

天峻犛牛肉具有高蛋白質(為23.34%,比黃牛肉高9.4%)、低脂肪(為2.6%,黃牛肉低3.5%)、低熱量(比黃牛肉低19.7%)的特點,肌甘酸含量為36.1毫克/100克,維生素B1含量為64.15毫克/100克,且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須,但卻無法自身合成的),其肉中的蛋白含量是普通黃牛3倍以上。 [2] 

天峻犛牛分類等級

天峻犛牛肉等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一級牛肉:劈半位置正確,均勻整齊,骨髓露出,體表完整;
二級牛肉:劈半位置正確,劈面整齊(頸椎除外),每塊四分體修割部位不超過三處,每處面積不超過80平方釐米。
三級牛肉:劈半兩分體上不超過4節整脊椎骨(頸椎除外),每塊四分體上修割的面積不超過1/5。 [2] 

天峻犛牛產地環境

天峻犛牛位置境域

青海省天峻縣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地處青海湖西側,祁連山南麓中部,地理位置位於東經96°49'—99°42',北緯36°54'—39°12'之間,呈北西—南東走向,基本平行於疏勒南山和托勒南山,略呈楔狀鑲入祁連山中段。東北部與海北州剛察縣相毗鄰;東南部與海南州共和縣接壤;南部、西部被本州烏蘭縣和德令哈市相連,北部與甘肅省肅北縣相連。 [2] 

天峻犛牛地貌土壤

天峻縣屬祁連山脈的托勒南山、疏勒南山、肖合力山成西北—東南走向,雄踞於縣境北部,中部;青海南山挺立縣境南部,成為柴達木盆地的天然分界線。諸多的山脈構成了天峻縣以山地為主的地形特點,境內的許多高山,覆蓋山頂的積雪、冰川,狹窄的山谷,谷底的溪流,連綿起伏的低山,相對開闊平坦的山間盆地等,構成了天峻縣複雜的地貌特徵。海拔高,空氣稀薄。全縣海拔最低的疏勒河與波羅河匯合處,仍達2850米,而疏勒南山主峯—團結峯,海拔高達5826.8米,縣內海拔3500米以下地區僅佔總面積的5.95%,而4000米以上地區則佔62.03%。總的地勢是中間部分高,東南與西北部分偏低。中段,海拔多在3800米以上,高山縱谷,地形複雜,地貌多變。北部有托勒南山,南部有青海南山,構成了以山地為主的地形,形成以高山、中低山、谷地和山間小盆地相間分佈的地貌特徵,山脈呈南東東—北西西走向。土壤類型有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土。土層薄、質地粗,土壤養分較低,有機質含量中等,速效氮含量較低,缺磷、富鉀,土壤呈微鹼性,土壤肥力較低。 [2] 

天峻犛牛氣候情況

天峻縣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温-2.4℃,年降水量464毫米左右,年平均蒸發量1200毫米,年均風速4.1米/秒,年日照時數2581小時,年太陽輻射量612千焦/平方釐米。冷季長,暖季短,乾旱多風。全年無絕對無霜期,牧草生長期只有161天左右,農作物不能成熟。 [2] 

天峻犛牛水文情況

天峻縣是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大河流的發源地,以大通河為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其它河流均為內陸河。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438億立方米。現代冰川面積為496.42平方千米,冰川儲量298.19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水質良好,全縣不計入山區地下水補給量、河道滲入量和冰川儲量,水資源總量為24.067億立方米。 [2] 

天峻犛牛草地類型

天峻縣草原面積為152.74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59.38%,可利用草場面積129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50.15%,佔草場總面積的84.74%。全縣平均可利用草場畝產青鮮草98.92公斤,平均14.75畝可利用草場養一個羊單位。草地類型主要山地草原草場和山地荒漠草原草場、草甸化草原和草原化草甸草場、高寒草甸及高寒沼澤草場。主要優勢植物為小蒿草、紅景天、艾菊、嵩草、細葉苔草、紫花針茅等,還有高山柳、鬼箭錦雞兒為主灌叢草場。優越的生態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廣闊的草原草場,為畜牧業發展提供裏理想的自然環境。 [2]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歷史淵源

犛牛屬地球之巔的高寒、無任何污染環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罕見的潔淨未受任何污染、空氣清潔的自然環境)、獨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動物,與北極熊、南極企鵝共稱為“世界三大高寒動物”。目前,全世界存欄的犛牛為1400萬頭,其中95%集中在中國,在這當中又有超過50%集中在青海境內。 [4] 
《呂氏春秋》載:“肉之美者,犛象之肉”。 [3] 
2010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天峻犛牛生物產業項目開工建設,項目規劃佔地100畝,總投資2300萬元,項目建成後,年屠宰加工犛牛2萬頭,藏系羊5萬隻,年產值可達1.33億元,同時可提供150個就業崗位。 [5] 
2011年,天峻為了向全縣提供優良畜種,促進犛牛生產業增產、穩定、高產發展,依託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投資建設天峻縣野血犛牛提純復壯基地。此項目利用當地的野犛牛資源,進行犛牛品種的規範化繁育養殖。目前,共繁育64頭1/2野血公犢牛,並於22日免費推廣到全縣三鎮七鄉鎮31户養牛大户家中。
2012年02月22日,天峻縣教育科技局在龍門鄉冉雀合作社舉行“天峻縣科技富民強縣項目野血犢牛入户儀式”。 [6] 
2017年6月13日,青海省犛牛高效養殖技術推廣觀摩會,在天峻縣龍門鄉金山野血犛牛繁育專業合作社召開,來自省內各州、縣的主管畜牧負責人、合作社負責人及一些專家、學者共130餘人參加觀摩會。 [7] 

天峻犛牛生產情況

2004年,天峻犛牛飼養量近13.39萬頭。 [8]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產品榮譽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天峻犛牛”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天峻犛牛地理標誌

天峻犛牛地域保護範圍

天峻縣位於青海湖西側,地理位置介於東經96°49',北緯36°54'—39°12'之間,全縣總面積為25723.29平方千米,佔青海省總面積的3.5%,可利用草場面積12901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50.15%,佔草場面積的84.47%,高寒荒漠灘利用土地85.38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33.19%,冰川4.96萬公頃,水域0.26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2.03%,全縣按海拔高度可分:3500米以下的1530.94平方千米;3500—4000米的為8237.81平方千米,4000—4500米的13460.86平方千米;4500米以上地區2493.68平方千米。 [2] 

天峻犛牛質量技術要求

(一)草場條件
海拔3200—3800米,年平均氣温-0.9—5.3℃,≥0℃積温482—1395℃,年日照2552—3332小時,年降水量114—497毫米。主要牧草有:芨芨草、嵩草、苔草、針草、扁穗冰草、賴草、珠芽蓼等。
(二)犛牛的飼養管理
1、犛牛的特點
犛牛對高海拔、氣温低和缺氧的環境條件適應性很強,耐粗放的放牧管理,在其它家畜難以生活和利用的草場,犛牛能正常的生活、繁殖,因此保持着利用天然草場放牧飼養的特點。
2、冷季放牧飼養
冷季放牧飼養的主要任務是保膘、保胎、防止乏弱。入冬前做好牛羣調整,將應出欄的肥育牛和準備要出欄的老弱殘牛,單獨組羣,在枯草期前放牧育肥後出售,既減輕冷季草場壓力,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選留和保護好距冬春季圈地近的草場作為機動草場,以備急用。
天峻犛牛
天峻犛牛(6張)
在草場利用上,應先遠後近,先山後灘,風雪天放山窪,儘量利用未被風吹走的牧草,以節約定居點附近的草場和貯備的草料。一般早出牧,晚收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時間放牧,午後飲水。妊娠母牛要避免在有較大面積的冰灘地草場放牧,以防摔傷或流產。
在定居點背風向陽地方修建簡易棚圈供牛防寒。冷季末期,是犛牛身體最乏弱、草場上牧草最缺的時期,除放牧外,對瘦弱牛和妊娠母牛,應做好補飼飼養,以確保安全越冬過春。
3、暖季放牧飼養
暖季到來時,氣温升高,牧草萌發,這時放牧應先黃後青,以防搶青而吃不飽。
要適時將犛牛由冷季草場轉到暖季草場,轉場時每天視草場情況以10—15千米為宜,邊放牧邊向目的地前進。
暖季放牧應早出晚歸,中午讓牛在涼爽、通風處卧息和反芻,放牧以“散放”為好。要勤變更放牧地,讓犛牛獲得充足牧草,促進犛牛抓膘,提高生產性能。
抓緊抓好哺育犛牛和發情配種,為來年生產打好基礎。
4、犛牛的疫病防治
該犛牛常見疫病的發病率較低,一般以預防為主。
犛牛疫病防治:春季,肌肉或皮下注射牛出血性敗血症敗毒疫苗一次(100千克以上牛6毫升,100千克以下牛4毫升),預防牛出血性敗血症;肌肉注射牛炭疽疫苗一次(1毫升/頭),預防牛炭疽病。
(三)質量安全技術規定
1、原料:犛牛須來自非疫區,健康無病,並有產地檢疫證明。
2、加工
(1)屠宰加工要求:屠宰前24小時停止放牧和補飼,宰前2小時停止飲水,要求屠宰放血良好,剝皮良好,去頭、蹄及內臟(腎臟除外),保持完整的皮下脂肪或肌膜,修割整齊,沖洗胴體,保持胴體表面清潔,無污染,並進行宰前、宰後檢驗處理。
(2)冷加工:冷卻牛肉,其後腿部、肩胛部深層中心温度在0—4℃之間,凍牛肉其後腿部、肩胛部深層中心温度不高於-15℃。肉體凍結堅硬,表面無壓痕,無污染,無干枯。 [2] 

天峻犛牛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標誌應標明產品名稱、商標、質量等級、產品產地、企業名稱、郵政編碼、電話號碼等內容。包裝標誌應標明包裝、貯運圖形標誌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