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問

(陳銓創作長篇小説)

鎖定
《天問》是現代作家陳銓創作長篇小説,1928年首次出版。
該小説描寫了一個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裏的愛情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結構嚴謹有序,語言雖主要是平實的敍述,但也不乏精彩之處。人物關係複雜但不凌亂,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1] 
作品名稱
天問
創作年代
現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作    者
陳銓
首版時間
1928年
字    數
174400

天問內容簡介

小説描寫林雲章在父親死後,靠母親的微薄收入謀生。他從小聰明、任性,功課好,還會舞劍打槍。十四歲時,母親病逝,他成了孤兒,進了富順縣城“謙吉祥”當學徒。一次,雲章在切藥時割破了手指,老闆的女兒張慧林為他上藥裹布,雲章因此對師妹產生了愛情,並日益加深。董林和表兄陳鵬遠青梅竹馬,但鵬遠為了母親不得不娶了個鄉下姑娘,雲章得知不免暗懷希望。慧林的一要好同學的金戒指被賭棍何三偷去,雲章立即找到他,而何三已賣給了邰村的王福興,何三和雲章去找王福興索回,王又趁機敲竹槓,何三一氣之下將其打傷。雲章為金戒指又找到鵬遠的大舅子、在團練當隊長的萬常五,深談後萬常五佩服雲章的才智,邀他到成都團部做事。雲章取回金戒指,不料慧林告訴他,何三因打傷王福興而被捕,供出是雲章指使,警察正捉拿他。雲章決意逃走,他戀戀不捨地告訴慧林,日後發跡了,一定向她求婚。然而不久,鵬遠的妻子因心疼病發作去世,鵬遠和情絲難斷的表妹在不久後便完婚。三年後,林雲章已成為萬師長手下的旅長,他回到富順縣,當得知慧林已出嫁兩年多了,不禁妒火中燒。他用計使鵬遠和自己成為知心朋友,又密令何三殺死鵬遠,然後借為鵬遠報仇殺死何三,同時對慧林百般關切,終於贏得了慧林的感情,兩人結為夫妻。後來,萬師長遭到殺害,雲章丟職在家,慧林也染上寒熱症,日見沉重。一天,何三的兩個朋友拿着何三生前交給他保管的謀殺鵬遠的密令,來要挾雲章,要兩萬塊錢。雲章無奈,只好答應先付一千。幾天後,那兩人又來要錢,並引來警察,雲章眼看着即將斷氣而又忠實的慧林,終於把殺鵬遠的經過告訴了她,竟得到了她的寬恕,雲章果斷地拔劍自殺,慧林此時也停止了呼吸。 [1] 

天問創作背景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陳銓以自己的故鄉富順為地域背景,創作了《天問》和《彷徨中的冷靜》兩部鄉土小説。 [2]  據説陳銓曾對其弟弟陳雄嶽説:“《天問》中的人物雖屬虛構,但確實以富順人物為模特兒,不過不是真名實姓罷了。” [3] 

天問人物介紹

林雲章
主人公。林雲章出身微賤卻天生異秉,一身槍法武功,然而父母不幸雙亡,只得棄學到藥店當學徒,因而慕戀老闆女兒張慧林,而慧林卻與表哥陳鵬運青梅竹馬、互通款曲,雲章陷入單戀的狂熱與痛苦中不能自拔。在軍閥混戰中,他一躍而登上旅長寶座,三年後,帶兵駐防富順,卻發現意中人已嫁與表哥,妒火中苦心積慮,設計除掉情敵,但得償所願漸又心灰意懶,兼地位不保,殺人敗露,遭人逼迫勒索,絕望中向病入膏肓的慧林袒露罪惡,拔劍自刎。 [3] 
張慧林
女主人公。美麗、善良的慧林只求生活安穩,家庭幸福,卻命運多舛,無以天年。作者塑造的張慧林的形象其實就是“美”和“善”的化身,在文中以她的人性之美襯托出林雲章的人性之醜惡。 [4] 

天問作品鑑賞

天問思想主題

首先,《天問》通過主人公的奮鬥史、發家史和罪惡史的敍述,探索了人性中“天真與虛偽的衝突,情愛與罪惡的對壘和仁慈與殘暴的搏鬥”的複雜性。林雲章從孤苦無依的學徒到在刀口求人生的軍閥,有外部環境的逼迫和偶然性的因素,但也是其張揚個人意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自我選擇。為了追求“醇酒寶劍美人”的人生理想,他從一個處逆境而不失志,奮發進取的青年,搖身變為稱霸一方的亂世嫋雄,而為了一己的情感、私慾,他又隱忍演戲,借刀殺人,卸磨殺驢,又再變為一個不顧一切的陰險家,但最終時背運蹇、醜行敗露,把自己推向人生絕望和心理崩潰的境地,只好以死來救贖自己的異變的理想與邪惡血腥的悲劇一生。而在其“學徒—軍閥—陰謀家”的人生三級跳中,不僅反映一個兵匪橫行的瘋狂時代,同時也燭照了慾望膨脹的可怕、人性墮落的醜惡和人生絕望的可悲。
其次,《天問》執着於死亡的敍述,通篇籠罩着悲涼荒誕的命運感和絕望虛無的末世氣息,作者以此表達了對社會歷史、人生命運的悲劇性理解,並寄寓着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小説中主要人物均以人生失敗和生命死亡而告終,無論是罪有應得的邪惡之徒,還是温良馴順的無辜之人,無不沉淪於死亡陰影和人生無常的悲劇命運中。林雲章費盡周折得到美人之時,即是其命運由喜轉悲、走向末路的開始;而陳鵬運是一個平庸本分的普通青年,從母命墜入無愛的婚姻,飽受情感煎熬,後終與慧林結成連理,卻又被人暗算,慘遭亂刀而死;慧林短暫的一生同樣悽苦,劫難不斷,她心地善良,與世無爭,卻遭人算計,丈夫被害,族人欺負,嫁與雲章又漸遭冷遇,病危垂死之際得知熱心人竟然是殺夫元兇,只得發出天道不公之嘆。此外,萬隊長、陳鵬運的前妻、無賴何三,以及飽受戰亂之苦的無數普通百姓,無不如是。而在死亡敍述中則寄寓着作者對生命存在與人生宿命的哲理反思,盪漾彌散的正是陳銓後來有深入研究的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及其悲劇美學。 [3] 

天問藝術特色

首先,《天問》整體篇章安排妥帖,結構謹嚴,敍事寫景、描摹議論,層次分明,既一氣呵成,伏線細密,又起伏有致,張弛有度。小説共60節,每30節構成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情節單元。開篇從雲章接慧林母女寫起,繼之交代雲章身世、鋪敍環境背景,繼而寫到主要人物之間的矛盾關係,到第8節主要結構已經完成,第9節引入“戒指事件”,情節突變,穩定的格局被打亂,一路寫到慧林嫁給鰥夫鵬運、雲章發跡後帶兵駐守富順;31節是下一個高潮的開始,寫雲章陽奉陰違、陰謀殺人、終娶慧林再到罪行敗露等一系列連續緊張的變故,最終以悲劇收場。與宏觀架構相適應,小説着意於人物的安排、前後的照應等具體敍事技巧,又往往以細節暗示人物命運和情節發展,達到“全篇沒一處無用的情節,沒一個閒人,沒一章不重要的描寫,幾乎全與主要的人物有緊密的關聯”。以次要人物何三為例,他既是推動情節發展的行動元素(“戒指事件”的始作俑者、殺人陰謀實施者,又決定着主人公的命運),同時這個人物形象本身(流氓無賴)也具有意義(反映市井民間的粗鄙場景)。又如小説中“勝利之神,好像在向他招手,向他微笑”意象在小説反覆出現8次,每次都暗示着情節的逆轉,頻率越高,氣氛愈緊張。
其次,小説是敍事的藝術,而注重情節的吸引性、敍述的生動性與節奏的流暢性,在陳銓的小説觀念中佔有重要地位。《天問》故事波瀾起伏,懸念叢生,有目共睹。與之相適應,小説語言流暢明麗,生動洗練,既脱淨文言之風,又少有五四新文學語言歐化的趨勢,是非常純熟的白話語言,口語化之外,略帶一點川味和幽默詼諧,自成特點;寫景狀物,淳樸中見精工;人物對話,力求繪聲摹色,刻意求真,主要人物略帶學生腔,倒是帶有地方色彩的市井人物,更見傳神;敍述議論,簡繁有致,粗中有細,只是有時略嫌枝蔓。 [3] 

天問作品影響

小説出版後,吳必、顧仲彝、羅嶂嵐等人曾著文予以好評,1929年朱自清在清華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的課堂上已開始講授該作。 [3] 

天問作品評價

現代作家顧仲彝:“長篇小説最易犯的毛病是結構鬆懈,前後不能呼應;或者穿插太多,有喧賓奪主的危險;或連環式的講故事,無頭無尾,如果《天問》別的地方都無可取,就這一點已足在文壇上放異彩。” [3] 

天問出版信息

《天問》完成於1928年,同年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據陳銓自述,老師吳必本來推薦其長篇處女作《革命的前一幕》(原名《夢箱》,1927年)給新月書店,但後來新月書店改出了《天問》。 [3] 

天問作者簡介

陳銓(1903—1969),現代學者、文學家,原名大詮,字濤西。四川富順人。早年就讀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德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先後在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1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教授兼中國青年劇團編導。抗戰期間創作話劇《野玫瑰》引起較大爭議。抗戰勝利後,任同濟大學教授。1952年後執教於南京大學。“戰國策派”代表人物之一。1940年參與創辦《戰國策》半月刊,後又為《大公報》編《戰國副刊》。 [5] 
參考資料
  • 1.    許覺民 甘粹主編.中國長篇小説辭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05月第1版:306
  • 2.    伍丹.論陳銓小説中的井鹽文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第5期).
  • 3.    孔劉輝.人性拷問與哲理玄思:論陳銓的長篇小説《天問》[J].現代中文學刊,2012,(第4期).
  • 4.    吳秀明主編.中國歷史文學的世紀之旅 現當代歷史題材創作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11:268
  • 5.    張岱年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