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齒紅絲線

鎖定
大齒紅絲線(Lycianthes macrodon (Wall. ex Nees) Bitter),別名:軟剛毛紅絲線錫金紅絲線曼尼浦紅絲線,拉丁文名:Lycianthes macrodon (Wall.) Bitter.茄科紅絲線屬 灌木至亞灌木,小枝幼時被直立披散彎卷具節的單毛,到成熟後漸近於光滑。 上部葉假雙生,大小不相等,大葉片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偏斜,先端漸尖至短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小葉片近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兩種葉均膜質全緣,上面綠色,被分散多節的單毛,下面淡綠色,沿葉脈被尖短的單毛,在葉肉上漸趨光滑。 花序無柄,着生於葉腋內,被有與小枝相似的毛被。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種子多數,近三角狀腎形,水平壓扁。 [1] 
中文名
大齒紅絲線
拉丁學名
Lycianthes macrodon (Wall. ex Nees) Bitter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茄目
茄科
紅絲線屬
大齒紅絲線

大齒紅絲線形態特徵

 大齒紅絲線
大齒紅絲線(7張)
灌木至亞灌木,高約1米,小枝幼時被直立披散彎卷具節的單毛,到成熟後漸近於光滑。上部葉假雙生,大小不相等,大葉片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偏斜,長5-9釐米,寬2.5-3.8釐米,先端漸尖至短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葉柄長約0.5-2釐米;小葉片近卵形,長約2-4釐米,寬1.3-1.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葉柄長約0.2-0.5釐米;兩種葉均膜質全緣,上面綠色,被分散多節的單毛,下面淡綠色,沿葉脈被尖短的單毛,在葉肉上漸趨光滑。花序無柄,着生於葉腋內,通常1-3花,花柄長約10-14毫米,被有與小枝相似的毛被;萼杯狀鐘形,連合部分長約2.5-3毫米,直徑3-4毫米,萼齒10,鑽狀線形,稍不相等長,約4-5.5毫米;花冠白色,星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15-20毫米,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8-11毫米,寬2-3毫米,外面邊緣具緣毛,內面基部具綠色斑點,花冠筒長約1.5-2毫米,內面光滑;花絲短,長約0.3毫米,花葯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長5毫米,寬1.5毫米,頂孔向內,偏斜;子房卵錐形,長約1.2毫米,直徑約0.8毫米,花柱纖細,長約8-9毫米,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直徑約0.8-1釐米,萼齒長約5-6毫米,果柄長約1.2-1.5釐米;種子多數,近三角狀腎形,水平壓扁,約1.2毫米。果期秋冬。 [1]  [4] 

大齒紅絲線生長環境

常綠闊葉林中, 灌叢中, 林緣, 林緣向陽地, 林中, 林中路邊, 路邊, 山坡, 山坡草甸, 山坡陰地, 陽坡 [2] 
生長於溝邊及林緣陽處,海拔1500-1700米。 [1] 

大齒紅絲線分佈範圍

產雲南,印度也有分佈。 [1] 

大齒紅絲線主要變種

軟剛毛紅絲線(變種)
幼枝,葉柄及葉的兩面(尤其是下面的葉脈上)花梗及花萼外面,被有青白色或污黃色具節的光亮的軟剛毛,在老時逐漸脱落;大葉片長5.5-7.5-13釐米,寬3.5-6.5釐米;小葉片長3-6釐米,寬1.7-4釐米。花2-6朵着生於葉腋內。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產雲南南部,海拔2100米。錫金也有分佈。
本變種與原描述略有不同,即原描述的花為1-4朵。 [1] 
錫金紅絲線(變種)
植株較大齒紅絲線粗壯。大葉片長14-18釐米,寬6-8釐米,葉柄長約2-4釐米;小葉片長5-7釐米,寬4.5-5.5釐米;葉柄長5-8毫米,小枝,葉,葉柄,花梗及萼外面密被具節的長柔毛,在葉上面分散,在葉下面沿脈上較密,在葉肉上消失。花序通常具1-3花。漿果紅色,直徑約1-1.1釐米。果期秋季。
產雲南,生長於山坡陽處,海拔2100米。錫金也有分佈。
本變種與原描述略有不同,即原描述的葉較窄,約長14釐米,寬5-5.5釐米。 [1] 
曼尼浦紅絲線(變種)
葉較大而寬,大葉片菱形,長12.5-14.5釐米,寬5.5-7.5釐米;葉柄長約2釐米;小葉片近卵形,長7.5-8釐米,寬4.5-5釐米;葉柄長約0.5-1釐米;毛被較緊貼;花序具1-(2)花。果柄長約1.5釐米;種子長2-2.2毫米,寬2-1.8毫米。
產雲南獨龍江峽谷,生長於林緣,海拔1400米。印度也有分佈。
本變種與原描述略有不同,即原描述的葉較寬,約長12.5釐米,寬8釐米,最長為16.5釐米,寬8.5-9釐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