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黃頭美洲鷲

鎖定
大黃頭美洲鷲(學名:Cathartes melambrotus):是美洲鷲科、美洲鷲屬的動物。體長64-75釐米,翼展166-178釐米。體羽黑色,帶有綠色或紫色的光澤。頭頸部裸露,沒有羽毛。頭上的皮膚顏色從深黃色到淡橙色。翅膀下面黑色,飛羽的顏色較淺。尾巴呈圓形,喙厚而圓,末端呈鈎狀。前腳趾長,根部有小蹼,不適應抓握。鼻孔沒有隔膜。沒有管狀發聲器官,因此除了咕噥聲或低嘶嘶聲外,無法發出任何聲音。虹膜紅色,腳黑色,喙肉色。
自然棲息地是熱帶潮濕的低地森林。海拔高度達900米,在高海拔地區一般不存在,但在森林茂密的地區很常見,也會在草原上生活。成對或單獨飛行,很少集羣。飛行沉重而穩定,翅膀保持平直或略高於水平面。利用熱氣流常靜態翱翔飛行。完全以腐肉為食,能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定位屍體。分佈於哥倫比亞東南部、委內瑞拉南部和東部、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蘇里南、巴西北部和西部、玻利維亞北部、秘魯東部和厄瓜多爾東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大黃頭美洲鷲
拉丁學名
Cathartes melambro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美洲鷲目
美洲鷲科
美洲鷲屬
大黃頭美洲鷲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Wetmore, 1964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外文名
Greater Yellow-headed Vulture,Forest Vulture

大黃頭美洲鷲物種學史

大黃頭美洲鷲是新大陸美洲鷲科(Cathartidae)的一種鳥類。在1964年重新劃分之前,它被認為與小黃頭美洲鷲是同一物種。這兩個物種早期都被稱為黃頭美洲鷲。它們在南美洲的熱帶潮濕低地森林中被發現。 [3] 
大黃頭美洲鷲所在的屬是“Cathartes”(美洲鷲屬),意思是“淨化者”,由希臘語“kathartēs/καθαρτης”拉丁化而來。俗名“禿鷲”來源於拉丁語“vulturus”,意思是“撕裂者”,指的是它們的攝食習慣。 [3] 
大黃頭美洲鷲和其餘六種美洲鷲的確切分類位置仍不清楚。新大陸和舊大陸禿鷲雖然外觀相似,生態作用相似,但它們是從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祖先進化而來的。兩者之間的差異一直在爭論中,一些早期的生物學家認為,美洲鷲與的關係更為密切。而有的權威機構則聲稱美洲鷲與舊大陸禿鷲總體都歸屬於隼形目,或者將美洲鷲放在自己的目中,即美洲鷲目(Cathartiformes)。南美洲分類委員會已將美洲鷲從鸛形目中移出,並將它們置於“不確定”(Incertae sedis),但指出可能會移至隼形目或美洲鷲目中。 [3] 
大黃頭美洲鷲

大黃頭美洲鷲形態特徵

大黃頭美洲鷲是一種大型鳥類,體長64-75釐米,翼展166-178釐米,尾長25-29釐米。身體羽毛羽毛是黑色的,帶有綠色或紫色的光澤。喉嚨和頭部兩側沒有羽毛。頭上的皮膚顏色從深黃色到淡橙色,有藍色的頂冠。頸背和鼻孔附近的區域呈淡粉色。翅膀的下面是黑色的,而飛羽的顏色較淺。從上面看,11根初級羽毛的羽毛似乎是白色的。尾巴呈圓形,長於禿鷲,延伸至或略超過閉合翼尖。兩性外表相似。幼鷲的頭部呈暗灰色,其他方面與成鷲相似。 [3] 
虹膜紅色,腳黑色,喙肉色。眼睛的上眼瞼有一排不完整的睫毛,下眼瞼有兩排睫毛。它們的喙厚而圓,末端呈鈎狀。由於該物種有噴尿的習性,它們腿上的鱗片部分經常帶有白色的尿酸條紋。前腳趾長,根部有小蹼,不適應抓握。鼻孔的開口是縱向的並且位於柔軟的蠟狀體中,鼻孔沒有隔膜(鼻腔之間的骨骼和軟骨的分隔物)。像所有的美洲鷲一樣,大黃頭美洲鷲沒有管狀發聲器官,因此除了咕噥聲或低嘶嘶聲外,無法發出任何聲音。 [3] 

大黃頭美洲鷲近種區別

大黃頭美洲鷲在外觀上與類似的小黃頭美洲鷲有幾個不同之處。它比小黃頭美洲鷲體重大,體型大,尾巴更長、更寬。與小黃頭美洲鷲的棕色羽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羽毛是深色的、有光澤的黑色。與小黃頭美洲鷲相比,它的腿顏色更深,頭部更黃,橙色/粉紅色更少。翅膀更寬,飛行也更穩定。與美洲鷲屬的其他成員不同,大黃頭美洲鷲具有相對較暗的初級飛羽與較淺的次級飛羽和外部初級飛羽。大黃頭美洲鷲喜歡生活在森林裏,而小黃頭美洲鷲喜歡棲息在稀樹草原上。 [3]  [6] 
大黃頭美洲鷲 大黃頭美洲鷲 [5]
小黃頭美洲鷲 小黃頭美洲鷲 [6]

大黃頭美洲鷲棲息環境

棲息於安第斯山脈及安第斯山脈以西或以北的低地,分佈的範圍很廣,估計在全球發生範圍為6,700,0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達900米。自然棲息地是熱帶潮濕的低地森林。在高海拔地區一般不存在,但在森林茂密的地區很常見。也會在草原上徘徊,但很少遠離提供庇護和築巢區的森林地區。 [3] 

大黃頭美洲鷲生活習性

大黃頭美洲鷲棲息在高而裸露的枯樹上,以觀察周圍的地形。成對或單獨飛行,很少成羣結隊。飛行沉重而穩定。翅膀保持平直或略高於水平面。常靜態翱翔飛行,利用熱氣流即低海拔地區上升的空氣,來保持高度而不需要拍打翅膀。大黃頭美洲鷲有尿濕症的不尋常習慣,在腿上排尿或排便以蒸發冷卻。這種行為表現在鸛和新大陸禿鷲身上。 [3] 
大黃頭美洲鷲是一種清道夫,通過處理可能成為疾病滋生地的腐肉在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完全以腐肉為食,它們會吃掉動物屍體,更喜歡新鮮的肉,但通常不能第一時間切入大型動物的屍體,因為它們的喙不夠強壯,無法撕開堅硬的皮,所以依賴較大的禿鷲,例如王鷲,來打開大型動物屍體的皮。幾天後,大黃頭美洲鷲將不再以腐肉為食,因為肉會開始腐爛並被微生物毒素污染。它們從蓄水池、池塘或任何提供的容器中喝水。 [3] 
並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定位屍體,這是一種罕見的能力。大黃頭美洲鷲利用其敏鋭的視力來尋找地面上的腐肉,但也利用自己的嗅覺,這種能力在鳥類世界中並不常見。它們會通過檢測乙硫醇的氣味來定位腐肉,乙硫醇是死亡動物腐爛開始時產生的氣體。與其他動物相比,它負責處理氣味的大腦嗅葉特別大。美洲鷲的這一特性已經被人類使用:將乙硫醇注入管道,工程師尋找泄漏點然後跟隨美洲鷲。王鷲沒有嗅到腐肉的能力,它們跟隨大黃頭美洲鷲來到屍體旁,王鷲撕開死去動物的皮膚。這使得較小的大黃頭美洲鷲能夠獲得食物,因為它沒有足夠強壯的喙來撕裂較大動物的皮。這是物種之間相互依賴的一個例子。由於體型較小,大黃頭美洲鷲佔據的屍體上取食的有利位置通常被紅頭美洲鷲和王鷲取代。 [3] 

大黃頭美洲鷲分佈範圍

留鳥: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秘魯、蘇里南和委內瑞拉。
繁殖地:尼加拉瓜和巴拿馬。 [2] 
大黃頭美洲鷲分佈圖 大黃頭美洲鷲分佈圖 [2]

大黃頭美洲鷲繁殖方式

大黃頭美洲鷲不築巢,而是直接在懸崖縫隙和洞穴的地面、樹樁的空洞中產卵。卵奶油色,帶有褐色斑點,尤其是在較大的一端。每窩產1-3卵,但通常為2枚。雛鳥早熟,孵化時為盲視、赤裸的並且相對不動,不久長出羽毛。父母通過將預先消化的食物反流餵養雛鳥,幼鳥在2-3個月後羽翼豐滿。 [3] 

大黃頭美洲鷲保護現狀

大黃頭美洲鷲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2] 

大黃頭美洲鷲種羣現狀

大黃頭美洲鷲在全球範圍分佈面積估計為6,700,000平方公里,物種數量估計在100,000-1,000,000只之間。有證據表明該物種的種羣數量有所下降,但這不足以保證保護狀態的升級。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