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麻鳽非洲亞種

鎖定
大麻鳽非洲亞種(學名:Botaurus stellaris capensis)是大麻鳽的亞種之一。屬大型鷺類,體長59-77釐米。身較粗胖,嘴粗而尖;頸、腳較粗短;頭黑褐色;背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斑點;下體淡黃褐色,具黑褐色粗著縱紋;嘴黃褐色;腳黃綠色。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池塘邊的蘆葦叢。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秋季遷徙季節也集成5-8只的小羣。夜行性,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有時亦見白天在沼澤草地上活動。主要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別    名
非洲大麻鳽
中文學名
大麻鳽非洲亞種
拉丁學名
Botaurus stellaris cap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鸛形目
鷺科
麻鳽屬
大麻鳽
亞    種
大麻鳽非洲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Schlegel, 1863

大麻鳽非洲亞種外形特徵

大麻鳽非洲亞種是一種體型大的涉禽,額、頭頂至後枕黑褐色,枕冠羽端淡皮黃色並具纖細黑色波形紋;後頸、肩、背黑色,羽緣皮黃色,形成粗著的色縱紋及黃相嵌的蟲蠹狀斑紋;其餘上體部分和尾上覆羽、尾羽皮黃色,具有色波浪狀斑紋和黑斑;飛羽淡紅棕色,具有顯著的波浪狀黑色橫斑和大的黑色端斑;小翼羽、初級覆羽淡紅棕色,滿布黑褐色橫斑、波紋和點狀雜斑;眉紋、耳羽和頸側皮黃色;顎紋粗著,褐色;頦、喉淡棕白色、中央喉紋棕栗色;胸、腹皮黃色,前胸中央具棕栗色粗著縱紋;兩脅和腋羽皮黃白色,具褐色橫斑;肛周和尾下覆羽乳白色,具淡褐色縱紋。虹膜黃色;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嘴峯暗褐色;跗蹠和趾黃綠色。 [1] 

大麻鳽非洲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池塘邊的蘆葦叢、草叢和灌叢、水域附近的沼澤和濕草地上。 [1] 

大麻鳽非洲亞種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秋季遷徙季節也集成5-8只的小羣。夜行性,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有時亦見白天在沼澤草地上活動。受驚時常在草叢或蘆葦叢站立不動,頭、頸向上垂直伸直、嘴尖朝向天空,和四周枯草、蘆葦融為一體,不注意很難辨別,即至當人走至跟前,不得已時才起飛。兩翅鼓動慢,常貼蘆葦或草地上空緩慢飛行。通常飛不多遠又落入草叢。活動時不時發出 ‘會兒,會兒’的叫聲,很遠即能聽見。主要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1] 

大麻鳽非洲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非洲南部。 [2] 

大麻鳽非洲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常成對孤立的單獨營巢。通常置巢於沼澤和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也在灌木叢中或灌木下營巢。巢的結構簡單,由草莖和草葉構成,呈盤狀。大小為50-90cm,高30-50cm。每窩產卵4-6枚,卵為橄欖褐色,呈卵圓形,大小為48-58mm×36-41mm,平均52mm×38mm。產卵期不同步,甚至在同一地區不同對之間產卵期亦不一致,最早5月初即有個別開始產卵,大量在5月中下旬,少數遲至6月初。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有時亦參與孵卵活動,孵化期25-26天。雌鳥孵卵時甚警覺,亦甚戀巢,當人走到很近時,才棄巢而逃。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 2-3周雛鳥能行走時即離巢躲在巢附近草叢或蘆葦叢中,晚上仍回巢中由親鳥餵養,1個半月到2個月,雛鳥才能飛翔和進行獨立生活。 [1] 

大麻鳽非洲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