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鵬話

鎖定
大鵬話(大鵬話IPA:[tʰaj pʰuŋ wa]),又稱“大鵬軍語”,是所城駐軍的官方話 [3]  [6]  ,為深圳大鵬所城及附近居民 [5] 香港東平洲原住民使用。這些原住民相信是明代以來當地遷入駐軍的後代。大鵬話(包括南澳話和龍崗、橫崗、布吉等鎮的本地話)也是深圳粵語的另一種類型。所謂“不白不客”就是既不像白話也不像客家話,大鵬話既有白話的特點又有客家話的特點。大鵬話的基礎應是粵方言,但它有客家話的一些特點。 [7] 
大鵬話暫未被歸類為粵語客家語其中一種。按照倪穗禮的認識,大鵬話包含上述語言特徵。按照陳利砼(Litong Chen)博士的研究,大鵬話是一種客粵混合語,在語音、句法、詞彙各個層面都能看到當初方言融合的痕跡。在音系層面上,大鵬話是兩種方言的複雜混合,而在詞彙和語法上,大鵬話更像粵語。(參見 Chen 2016 摘要部分ii-iii,原文為英文。) [1] 
中文名
大鵬話
外文名
Dapeng dialect; Taipun-wa

大鵬話語言簡介

平洲島民説的平洲話是同大鵬話有很多相同。除深圳大鵬半島平洲之外,在香港九龍荷蘭英國樸次茅斯美國紐約市有很多華人説大鵬話或者平洲話。在三至五十年代有很多大鵬人搬了去香港。在三至七十年代很多大鵬人從香港去了外國。
來到大鵬地區,人們首先接觸到的,往往是當地人那種獨特的方言。乍一聽,“大鵬話”似乎是圍頭話粵語)與客家話的簡單的混合體,其實不然。“大鵬話”雖然在語音、語法、詞彙諸方面,與廣州話比較接近,又有許多成分與客家話幾乎完全一致,但這種特徵,只不過是近代以來這兩種外圍方言對原有“大鵬話”所施加的巨大影響的結果而已。
“大鵬話”中還保留着一種獨特語調,當地人稱之為“千音”,其來源卻是十分獨特。原來所謂大鵬城,本是明朝初年修築的大鵬守禦千户所城,城內外居住的軍隊與家屬至少有二千人,而周圍數十里範圍內人煙稀少,這裏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附近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來自天南地北的官兵們突然聚集到一處巨大的軍營堡壘中,內部交流必須使用一種當時的“普通話”。久而久之,這種“普通話”逐漸定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軍營專用言話系統。在古文獻中,這種話被稱這“軍語”或“軍話”,用現代語言學術語講,就是這裏形成了一個“軍語方言島”。在明朝,中國的邊疆地區佈滿了軍事衞所和屯田軍人,與惠東海豐交界地帶的"平海話"一樣,許多地方都形成過“軍語方言島”。經過幾百年的世道滄桑,大部分的“軍語方言島”都已經消失了,而大鵬“軍語方言島”卻僥倖地在某種程度上被保存了下來。並經過幾番變化,成了“大鵬話”,它在語言學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 [2] 

大鵬話語言形成

當地有人認為,大鵬話的形成與位於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內的古城“大鵬所城”有關。據《龍崗區志》,明洪武十四年,明王朝決定設立大鵬和東莞兩守禦千户所。二十七年,在大鵬半島險要處築起所城即今日的大鵬所城。該城的全名為“大鵬守禦千户所城”。這座明朝建立的軍事城池內外,曾容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軍户及其親屬。“大鵬話”的來源與明代的“衞所制度”有關、是一種“軍話”的説法,漸漸在當地流傳開來。但該説法仍存爭議,講大鵬話的當地人、特別是老年人,無人自稱這種方言為“軍話”,附近説其他方言的村民也沒有指稱這種話為“軍話”。自稱與他稱是判斷一種方言是否為“軍話”最重要的條件,大鵬話恰恰缺少這個條件。此外,“衞所制度”在大鵬所城瓦解的較早,與其他地區的“軍話”相比,大鵬話還缺少北方方言特點,更像是粵、客混合語。

大鵬話分佈差異

大鵬話內部也有不同的口音,使用最多的就是大鵬辦事處內的鵬城口音。除此外,還包括王母口音、“千聲”等,有的發音人還能將口音分佈細化到具體村落。大鵬話的發音與詞彙既有粵語成分,也包含客家話的特點。目前對大鵬話語言面貌的調查研究還不夠全面,學術界尚未對其系屬和性質達成共識。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