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

鎖定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大、小鳳川,大鳳川地處華池縣林鎮鄉子午嶺林區,西距華池縣城85公里,南距抗大七分校15公里。舊址保 [1]  留了練兵場、紀念碑、七七橋等原跡,並在練兵場對面新建了紀念館。
中文名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
保護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練兵場
紀念碑
七七橋

目錄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歷史淵源

圖2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紀念館內部 圖2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紀念館內部
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與經濟封鎖,使陝甘寧邊區及各抗日根據地的經濟遇到了極為嚴重的困難。1940年和1941年,國民黨連續發動了兩次反共高潮,邊區軍隊和工作人員的衣食及日用品得不到及時供應。當時,邊區及各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幾乎沒有衣穿,沒有飯吃。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黨中央和毛主席向邊區軍民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並確定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1942年2月,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指示,要求全軍各部隊在戰鬥的同時、一面生產、一面學習,依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開展生產運動。
1943年4月,由旅長王維舟、副旅長耿飈率領的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O團執行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屯田政策,開赴華池縣大鳳川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七七O團全體指戰員在此一邊保衞邊區,一邊開荒種地。他們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開展飼養、採集、挖藥、割漆、釀酒、紡織等各種副業生產,併成功栽植了水稻,使全團呈現出糧食滿倉,蔬菜有餘,牛馬成羣,豬羊滿圈,在那個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進行全面封鎖的時期,作為軍民大生產基地的大鳳川,軍民團結,發展生產,以輝煌的成績造就了“延安的南泥灣,慶陽的大鳳川”。
據有關史料記載,1943年至1945年,七七O團兩年內共開荒3.4萬畝,修建營房400多間,開辦加工作坊12個,各種副業10多種。當時,大鳳川交通不便,一切物資全靠肩挑手提,為了便於運輸,七七O團將士們還在大鳳川修建了行車大道和石橋,為了紀念七七O團,當地羣眾將這座橋親切地稱為“七七橋”。  在邊區政府的號召和部隊的帶動下,農村羣眾的生產勞動熱情也空前高漲。大生產時期,大鳳川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七八歲的孩童,人人都會紡線,並且個個都是能手。邊區糧食連年增產,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生產運動中,還湧現出了一大批勞模人物,李培福、張振才、高隆清等一大批勞動模範受到了中央政府的表彰。
1945年春,著名音樂家張寒暉在華池縣大鳳川一帶慰問大生產運動的軍民時,受隴東小調《推炒麪》感染,用這首民歌的曲調重新填詞,創作了《邊區十唱》,也就是後來的《軍民大生產》:
“解放區呀麼嗬嗨,大生產呀麼嗬嗨,軍隊和人民悉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羅羅羅呔,齊動員呀麼嗬嗨……”
不久,這首歌曲傳到陝甘寧邊區,傳到延安,傳遍了各抗日根據地。如今,這首來源於華池民歌的經典革命歌曲,早已唱遍全中國。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現狀

1963年2月,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大小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以來,華池縣人民政府對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進行了維修保護,新建了一座“軍民大生產紀念館”,收集展出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向世人展示當年軍民大生產的繁榮景象。 [2]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紀念館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紀念館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紀念館內景 大鳳川軍民大生產紀念館內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