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鱗結魚

鎖定
大鱗結魚,Tor douronensi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42) [1]  ,是鯉科結魚屬的一種珍稀的食用魚。生活於江河水流迂緩處,雜食性。
中文學名
大鱗結魚
拉丁學名
Tor douron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亞    科
䰾亞科
結魚屬
大鱗結魚
分佈區域
瀾滄江和怒江水系

大鱗結魚形態特徵

大鱗結魚體細長,側扁。吻略尖,吻皮蓋於上唇基部,吻側面在前眶骨前緣有淺溝。口下位,馬蹄形,兩口角的間距等於或稍大於眼徑。唇肥厚,緊貼於上下頜之外表。上唇不分葉,在口角處與下唇相連;下唇分3葉,中間呈方形或長方形,其後緣不達口角的水平線。
須2對,較發達,口角須後伸末端可超過眼後緣之垂直線。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粗壯的硬刺,後緣光滑。腹鰭起點約與背鰭起點相對。體鱗較大,側線鱗22-23枚。鰓耙短,內緣有齒突;第1鰓弓外側鰓耙15-20枚。體長160mm。體背青黑色,各鰭淺灰色。 [2] 

大鱗結魚生活習性

大鱗結魚棲於主河道或支流、水流回緩之處。雜食性動物

大鱗結魚經濟意義

大鱗結魚的數量不多,是產地食用魚。

大鱗結魚分佈

大多數分佈於瀾滄江水系。景洪縣的勐罕,勐臘縣的曼着。

大鱗結魚相近種

大鱗結魚中國結魚

中國結魚體長56-201毫米,體長為體高的29-3.7倍。體側扁,吻端尖,向前突出口下位、馬蹄形,唇厚,向上卷,在口角處上下相連。須2對,吻須比口角須略短或等長,背鰭具硬刺後緣光滑,鰭條7一9根。臀鰭起點距尾鰭基比距腹鰭起點稍近或相等。尾鰭叉形。鰭大,側線略下彎,向後入尾柄正中,肛門緊靠臀鰭起點。
肉味鮮美、為常見食用魚,分佈於瀾滄江及其支流景洪縣的勐養和勐罕勐臘縣的曼着、曼莊、曼納傘、勐侖。

大鱗結魚瓣結魚

瓣結魚體長85-270毫米,體長為體高的3.6-4.6倍。體側扁、細長。吻端尖、向前突出。口狹,下號蹄形,下唇中央有一中葉。背鰭具硬刺、後緣具鋸齒,鰭條8根。臀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與尾鰭基的中點或偏前,鰭條5根。尾鰭叉形、末端尖。鰭片中等。側線平直、向後入尾柄的正中,腹膜黑色。吻端及兩側有錐形顆粒。
生活在江河中下層,喜激流清水、常出沒於石隙。食物以底棲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幼蟲為主。洪水期進行繁殖。數量少,偶見種。分佈於瀾滄江水系,勐臘縣的勐侖。
參考資料
  • 1.    大鱗結魚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6-26]
  • 2.    劉明玉.中國脊椎動物大全: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04月第1版:第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