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高玄殿

鎖定
大高玄殿,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21、23號,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中國唯一一座專供明、清兩代皇家御用的道觀,明代為道教祭祀場所,清代為祈雨、雪之壇 [5-6]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南北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302平方米。主體建築依次為山門、琉璃門、大高玄門、鐘鼓樓、大高玄殿、九天應元雷壇,最後為象徵天圓地方的兩層樓閣,上名乾元閣,下名坤貞宇。大高玄殿山門前東、南、西側各有牌坊一座,東西習禮亭一座 [2]  。大高殿作為明清時期皇家的御用道觀,在鞏固封建統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建築特色在中國古建築中亦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地位 [2] 
1957年10月28日,大高玄殿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1996年11月20日,大高玄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大高玄殿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21、23號
所處時代
明朝
佔地面積
約 13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0:00-24:00
編    號
4-0128-3-05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大高玄殿歷史沿革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高玄殿始建。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大高玄殿毀於大火,後重修。
明萬曆十八年(1600年),大高玄殿重修。
清康熙年間,為避康熙帝名諱,大高玄殿改稱大高元殿,後又更名為大高殿。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大高玄殿重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高玄殿重修 [5]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大高玄殿重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大高玄殿受到嚴重破壞,後修復。
民國年間,大高玄殿前部分建築進行拆除和改動 [6] 
民國十四年(1925年),大高玄殿交由故宮博物院管理,並修繕。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高玄殿復建山門前南側牌坊,坊柱用鋼筋水泥澆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大高玄殿被日軍佔領。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大高玄殿由故宮博物院收回管理,後被中央軍委借用。
1956年,因改建文津街至景山前街道路,將大高玄殿前的三座牌坊、兩座習禮亭及圍牆一併拆除,構件運到月壇公園保存。
2004年,大高玄殿南牌坊於原址復建 [1] 
2013年5月,大高玄殿正式歸還故宮博物院。
2015年4月3日,大高玄殿修繕 [6] 
大高玄殿前原建築

大高玄殿建築格局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南北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302平方米。主體建築依次為山門、琉璃門、大高玄門、鐘鼓樓、大高玄殿、九天應元雷壇,最後為象徵天圓地方的兩層樓閣,上名乾元閣,下名坤貞宇。大高玄殿山門前東、南、西側各有牌坊一座,東西習禮亭一座 [2] 

大高玄殿主要建築

南牌坊
南牌坊為原大高玄殿前三座牌樓之一,1956年擴建街道時被拆除,2004年原址復建。復建的南牌坊為三間四柱九樓式,建築結構形式採用民國十六年(1927年)修復時的做法,高10.08米,寬16.6米,黃琉璃瓦屋面,檐下施斗拱,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橫額北為“大德曰生”,南為“乾元資始”,下部夾杆石採用“壽與天齊”雕刻 [6] 
山門
山門位於南牌坊北,俗稱“三座門”,為券洞式三座門形式,琉璃仿木結構,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正門題額“始清道境”,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座採用此形式的山門 [6] 
琉璃門
琉璃門位於山門北,三座門形式,中央稍大,兩側稍小,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檐下施斗拱 [6] 
大高玄門
大高玄門位於琉璃門北,過廳式,面闊三間,坐落於石質須彌座上,歇山頂黃琉璃瓦屋面,檐下施單翹單昂五踩斗拱 [6] 
大高玄門 大高玄門
鐘鼓樓
鐘樓、鼓樓位於大高玄門北,兩側各一座,均呈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一斗三升斗拱,樓內鍾、鼓於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失落。門前原有旗杆 [6]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1.3萬平方米。坐落於漢白玉欄杆圍繞的須彌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正面三出踏跺,中間為石雕御路,御路上雕雲龍、雲風、鶴等圖案。面闊七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上檐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拱,下檐施重昂五踩斗拱,額枋繪金龍和璽彩畫。明間、次間四抹槅扇門各四扇,梢間做檻窗,均為三交六椀菱花窗,帶銅面頁。殿內金龍藻井及井口天花,蟠龍藻井裝飾,原供奉的三清造像已無存。東西配殿各五間,前出廊,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額枋繪旋子彩畫 [6] 
九天應元雷壇
九天應元雷壇位於大高玄殿北,原為供奉真武大帝之處。殿宇坐落於青白石須彌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一座,中間丹陛雕刻祥雲、仙鶴圖案。面闊五間,廡殿頂,綠琉璃瓦黃剪邊屋面,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額枋繪旋子彩畫。殿內團鳳天花,蟠龍藻井裝飾。東西配殿各九間,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東為天乙之殿,西為通明之殿 [6] 
乾元閣
乾元閣位於九天應元雷壇北,是象徵中國古代“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兩層樓閣,原供奉玉皇大帝,是清帝祈雨之所。上圓下方,建於台基之上,四周圍以漢白玉護欄,正面中央設踏跺及石雕御路。上部圓亭立於平座之上,環以圍廊,有木質欄杆,頂部為8根柱子構成的圓攢尖頂,覆藍琉璃瓦,象徵天;下部為方形的坤貞宇,覆黃琉璃瓦,象徵地,檐下施單翹單昂斗拱,殿內金龍藻井及井口天花 [6] 

大高玄殿歷史文化

大高玄殿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處明、清兩代皇帝御用的道觀。每逢道教節日,明、清兩代皇帝就在大高玄殿舉辦道場並拈香行禮,尤其是遇到大早、大澇時皇帝在此開展祭天祈雨等活動 [6] 

大高玄殿文物價值

大高殿作為明清時期皇家的御用道觀,在鞏固封建統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建築特色在中國古建築中亦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地位 [2] 

大高玄殿文物保護

1957年10月28日,大高玄殿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1996年11月20日,大高玄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大高玄殿旅遊信息

大高玄殿地理位置

大高玄殿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21、23號。

大高玄殿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58、觀光3線路公交車,在西板橋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大高玄殿約5.1千米,駕車約23分鐘。
參考資料